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7、成为光的一部分 ...
-
工作室十周年的清晨,林晚没有直接去工作室,而是独自驱车前往城郊的向日葵田。初升的太阳为金黄色的花海镀上温暖的光边,每一朵向日葵都坚定地朝向光源,如同她十年来的旅程——始终向着光明生长。
十年前的今天,她带着五岁的子轩和一个行李箱,离开了那段无望的婚姻。十年后的今天,她站在这里,不仅是成功的设计师,更是完整的自己。
手机震动,是子轩从大学发来的视频邀请。屏幕那端,二十岁的儿子站在校园里,背后是古老的图书馆建筑。
“妈妈,十周年快乐!”子轩的笑容在晨光中格外明亮,“猜猜我为你准备了什么礼物?”
林晚微笑:“告诉我吧,我猜不到。”
“我申请到了交换生项目,下学期去巴黎学习!”子轩兴奋地说,“你获得国际大奖的地方,现在轮到我去探索了。”
林晚感到眼眶湿润。那个曾经牵着她衣角的小男孩,如今已经成长为探索世界的年轻人。而他的选择,仿佛某种生命的回响——母亲在巴黎获得专业认可,儿子去巴黎追求学术梦想。
回到工作室,团队已经准备了一个简单的庆祝仪式。没有盛大派对,而是每个人分享了十年间最难忘的时刻和成长。
小杨如今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记得林姐当年允许我带孩子来工作室吗?那种理解让我决定永远留在这里工作。”
新加入的年轻设计师小李说:“我是因为‘设计向善’平台认识工作室的。这里证明设计可以既有创意又有良心。”
最让林感动的是,陆沉舟也发来了祝福视频。镜头里,他站在自己的办公室里,背后是子轩各个时期的照片。
“十年过去,我看到你不仅实现了梦想,还重新定义了成功。”他真诚地说,“感谢你始终把子轩的幸福放在首位,也感谢你让我学会了如何成为更好的父亲和人。”
这种认可,比任何奖项都更有分量。
下午,林晚受邀在母校举办十周年特别讲座。礼堂里坐满了年轻的面孔,他们的眼中闪烁着期待和不确定,一如当年的她。
“有人问我,这十年最大的成就是什么?”她分享道,“不是奖项或工作室,而是学会了如何面对恐惧,如何接纳不完美,如何在不失去自我的前提下关爱他人。”
她展示了一张十年前后的对比照片:十年前的她站在空荡的工作室,眼中有着不确定但坚定;十年后的她站在同一个位置,眼中有着平静的自信。
“改变不是一瞬间的事件,而是一个过程。就像向日葵,不是突然转向太阳,而是每天都在细微调整,始终向着光明。”
讲座结束后,一位女学生含泪问她:“如何知道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林晚温柔回应:“不是选择正确,而是让选择变得正确。每个选择都是一粒种子,重要的是你如何培育它成长。”
回工作室的路上,她想起这十年的无数选择:离开婚姻,重返职场,创立工作室,拒绝投资,专注公益……每个选择都曾带来质疑和挑战,但最终都引领她走向更真实的自己。
工作室的露台上,团队准备了一个小型展览,展示十年来的项目和影响。最引人注目的不是设计作品,而是那些受益者的故事和照片:
- 穿着“康复小英雄”系列第一次自己穿衣的脑瘫儿童
- 使用认知辅助工具重获尊严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
- 穿着多功能校服的山村学生
- 通过开源平台获得灵感的设计师们
这些面孔和故事,才是工作室真正的成果。
傍晚,林晚独自留在工作室。夕阳西下,金光洒满空间,墙上的十年历程照片仿佛在轻声述说着旅程。
她走到子轩的创意角——虽然儿子已经长大离家,但这个角落仍然保留着,现在成了年轻访客的灵感空间。墙上有张子轩最近的照片,他在非洲做志愿者,教孩子们用废旧材料做学习工具。
照片下的注释写着:“像妈妈一样,用设计让世界更好一点。”
林晚感到眼眶湿润。这十年,她不仅重塑了自己,还在儿子心中种下了关爱和创造的种子。
手机响起,是母亲生前最好的朋友发来的消息:“今天去看了你妈妈,告诉她你十年来的成就。她一定为你骄傲。”
林晚望向窗外渐暗的天空,仿佛看到母亲微笑的脸庞。十年的旅程,始于失去,却终于更大的获得。
那天晚上,她在工作室账号上写道:
“十年过去,学会的最重要的是:无论环境如何,都要像向日葵一样,始终向着光明生长;无论遭遇什么,都要相信每个结束都是新开始的前奏。感恩所有阳光和风雨,共同造就了今天的我。#十年 #向阳而生”
这条动态获得了空前的回应。许多人分享了自己的十年旅程,形成了温暖的互助社区。
最让林晚动容的,是一位年轻母亲的留言:“看到你的十年,我决定离开虐待婚姻。现在很害怕,但相信有一天也能像你一样绽放。”
林晚立即回复:“害怕是正常的,勇敢不是不害怕,而是害怕依然前行。如果需要帮助,我们在这里。”
夜深了,林晚锁上工作室的门。回望那个在夜色中微微发光的招牌,她感到的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
十年旅程,她学会了最重要的课程:生命不是关于避免风雨,而是学会在雨中舞蹈;不是关于等待晴天,而是自己成为阳光。
晨光中,新的十年即将开始。林晚深吸一口清新的空气,微笑着迎接所有可能。
她知道,前方还会有挑战和变化,但她已经学会了如何像向日葵一样——无论何时,都向着光明生长。
因为真正的向阳而生,不是没有黑夜,而是相信晨光终将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