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8、共同育儿 ...
-
秋日的周末清晨,林晚和子轩在新家的厨房里准备早餐。阳光透过玻璃门洒进来,照亮了小小的后院,子轩最近在那里种下了几颗向日葵种子。
“妈妈,爸爸今天真的会来帮我建小鸟屋吗?”子轩一边笨拙地打着鸡蛋一边问,眼睛里闪着期待的光芒。
林晚调整着儿子手中的碗:“当然,他答应过的。不过记得,爸爸可能晚一点到,他今天早上有个电话会议。”
这种场景在几个月前还难以想象。那时陆沉舟的承诺多半会落空,子轩的期待常常变成失望。但自从林晚设立明确的边界和期望后,陆沉舟反而变得更加可靠。
门铃准时在九点响起。子轩兴奋地跑去开门:“爸爸!”
陆沉舟站在门口,手里提着一个小鸟屋工具包和一个小袋子:“早安,建筑师先生。准备好开工了吗?”
林晚注意到他穿着休闲工装裤,而不是往常的商务装扮,心中微微一动。这种为了亲子活动特意调整的形象,显示了他的用心。
后院很快变成了小型工地。陆沉舟耐心地教子轩如何测量、锯木头、钉钉子。林晚在一旁准备柠檬水,偶尔拍些照片。
令人惊讶的是,陆沉舟并没有包办所有工作,而是真正让子轩参与其中,即使这意味着进度缓慢或不够完美。
“歪一点没关系,”她听到陆沉舟对沮丧的儿子说,“重要的是我们一起做的。看,这样的小鸟屋更有个性,小鸟会喜欢的。”
这种接纳不完美的态度,是从前的陆沉舟很少展现的。
午餐时间,三人坐在后院野餐。气氛轻松自然,没有了从前的紧张和尴尬。
“下个月学校亲子运动会,”林晚自然地提起,“项目需要父母共同参与。你们有兴趣吗?”
陆沉舟立即回应:“当然。我会调整日程。”他看向子轩,“你想参加什么项目?三人四足还是亲子接力?”
子轩兴奋地讨论起来,林晚感到一种奇特的平静。他们终于能够为了儿子的幸福,建立起健康的共同育儿模式。
然而平衡并非总是容易。随着工作室业务扩展,林晚的时间也越来越紧张。一个周三,她同时面临重要客户会议和子轩的家长日。
犹豫再三,她决定向陆沉舟求助:“明天家长日,我有个无法改期的会议。你能去吗?”
电话那头沉默片刻,然后陆沉舟回答:“我需要调整几个会议,但可以。把详细时间发给我。”
第二天,陆沉舟不仅参加了家长日,还详细记录了老师的反馈和建议,晚上准时向林晚汇报。
“老师说他阅读能力很强,但需要加强数字概念,”他认真地说,“我买了几本有趣的数学游戏书,周末可以一起玩。”
林晚感到惊讶和感激:“谢谢。没想到你这么……”
“这么认真?”陆沉舟接过话,“我开始明白,育儿不是偶尔参与,而是持续地关注和投入。”
这种转变让林晚对前夫有了新的尊重。
周末,三人一起去科技馆。令人惊讶的是,陆沉舟不再是那个站在一旁看手机的爸爸,而是真正投入地与子轩探索每个展品。
“看这里的设计多巧妙,”他指着一个机械装置对儿子说,“就像妈妈做的衣服,既好看又有实用功能。”
子轩骄傲地点头:“妈妈最会设计东西了!”
林晚在一旁看着,感到眼眶微微发热。这种相互认可和支持的健康环境,正是她希望为儿子创造的。
然而共同育儿并非没有挑战。在子轩的教育方式上,两人仍有分歧。陆沉舟倾向于结构化学习,而林晚更看重自由探索。
一次关于课外班选择的讨论几乎演变成争吵后,他们决定寻求专业帮助,咨询了儿童心理专家。
专家建议:“没有唯一正确的方式。重要的是保持一致性和沟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间的尊重合作。”
于是他们设立了每月一次的“育儿会议”,不带情绪地讨论子轩的成长需求和教育方式。这种理性沟通反而找到了更好的平衡点。
一个雨夜,子轩发烧,林晚有重要项目无法调整。她犹豫着给陆沉舟打电话,他立即回应:“我过来照顾他。你专注工作。”
当她深夜回家时,看到陆沉舟靠在子轩床头睡着了,孩子安稳地睡在他怀里。床头柜上整齐放着药瓶、温度计和记录表。
这一刻,林晚真正放下了所有残余的怨愤。他们或许不再是夫妻,但确实是彼此信任的育儿伙伴。
随着时间推移,这种合作模式越来越顺畅。他们共享日历,协调日程,确保子轩的重要时刻都有父母参与。
甚至开始共同规划子轩的未来:储蓄教育基金,讨论学校选择,规划假期活动。
一个周末,三人一起整理子轩的成长相册。看到从婴儿到现在的照片,陆沉舟轻声说:“谢谢你始终把他放在第一位。我曾经……不够明白那有多重要。”
林晚宽容地微笑:“我们现在都明白了,这就够了。”
子轩抬头看着父母:“我喜欢现在的爸爸妈妈。不像小美的爸爸妈妈,总是吵架。”
这句话让两位大人沉默良久。孩子敏锐地感受到了变化,并且从中受益。
圣诞节前夕,他们共同为子轩准备礼物。不再是昂贵的竞争性礼物,而是有意义的共同选择:一套亲子天文望远镜,可以一起观星。
平安夜,当子轩兴奋地打开礼物时,陆沉舟自然地说:“妈妈选的镜片,爸爸选的支架,我们一起组装。”
这种合作的表述,比礼物本身更让林晚感动。
那天晚上,她在“晚轩设计”账号上分享了一张照片:三人通过望远镜看星空的背影。
配文写道:“共同育儿不是关于完美,而是关于合作。不是关于过去,而是关于未来。感恩找到健康的平衡。#共同育儿 #感恩”
这条动态获得了很多单亲父母的共鸣,许多人分享了自己的共同育儿经验。
最令林晚惊讶的是,陆沉舟也创建了账号,并关注了她。他在那条动态下留言:“感谢你的宽容和指引。学习成为更好的父亲是我最好的投资。”
林晚微笑着点了赞,没有回复,但心中充满和平。
新年的第一天,他们带子轩去爬山。站在山顶俯瞰城市,子轩左手拉着妈妈,右手拉着爸爸,突然说:“我希望永远这样。”
林晚和陆沉舟相视一眼,没有承诺“永远”,但同时紧握了儿子的手。
下山路上,陆沉舟轻声对林晚说:“无论未来如何,谢谢你始终把子轩的幸福放在首位。”
林晚点头:“他也是我的幸福。”
这种共识让他们能够超越个人情感,专注于共同的目标:养育一个健康快乐的孩子。
回家的车上,子轩累得睡着了。陆沉舟突然说:“我开始约会了。一位小学老师,很喜欢孩子。觉得应该告诉你。”
林晚感到一丝意外,但很快平静下来:“谢谢坦诚。希望她让你快乐。”
“不是认真的关系,”陆沉舟补充,“但子轩迟早会知道,希望我们能坦诚沟通。”
这种成熟的沟通方式,是从前难以想象的。
当晚,林晚反思着自己的情感状态。周致远之后,也有几位追求者出现,但她始终保持着清醒的边界。不是出于恐惧或怨恨,而是真正享受现在的独立和完整。
“也许有一天,”她想着,“会遇到真正互补的伴侣。但不是必须的,只是可能的礼物。”
月光如水,洒在新家的卧室里。林晚为熟睡的儿子掖好被角,轻声说:“谢谢你,我的小老师,教会爸爸妈妈如何更好地爱你。”
她知道,共同育儿的道路仍有挑战,但他们已经建立了健康的基础:尊重、沟通和以子女福祉为中心。
而这种合作,不仅造福了孩子,也让两个成年人成了更好的自己。
晨曦中,新的一天开始。林晚站在后院,看着那些开始发芽的向日葵种子,感到深深地希望。
共同育儿不是回到过去,而是创造新的未来。而她,正在这条路上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