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8、038 ...
-
御书房内,赵亿年还在笑,他根本静不下心来看书,实在是太爽了,他根本控制不住自己的笑。
在听到卫时的通报说齐尚书、韦御史和鲁侍郎来的时候,他才停止笑意。
这三个老家伙来做什么?又想来劝他?
“让他们进来吧。”
三人一进来就跪在了地上,为了防住前面俩人的胡言乱语,鲁侍郎率先说话:“皇上,微臣安排一队精兵去安城县剿匪,您龙体尊贵就不要去了。”
齐尚书、韦御史:“?”你之前可不是这样说的。
赵亿年挑挑眉,这就同意了?但是他的反骨上来了,同意了他也要去,他原本是想陪皇后用完午膳歇晌过后再去的,他们这样的话,那他现在就要出发了!
“朕为何去不得?你马上去安排,朕现在就出发!”
大臣三人瞪大了眼睛,皇上这是叛逆期到了?
拗不过赵亿年,鲁侍郎只得安排那一队精兵保护赵亿年出发。
赵亿年脑子一热就想要出发了,他还没有计划好去到安城县该怎么做,但是已经上马了,只能硬着头皮出发了。
宋谣得知赵亿年出发去安城县时,她满脑子的问号,这个狗皇帝在干什么?她让他强势也不是让他亲自去啊。
安城县是帝都的下属县城,离帝都很近,他们午时出发的,申时便到了。
因为是临时决定去的,帝都这边没有把皇上要去的消息传达到安城县,所以当赵亿年这一队人马到了县城门前胡县令都还没有收到消息。
赵亿年在赶路的过程中有跟他们说过,让他们不要暴露他皇帝的身份,唤他‘爷’就好,他要微服私访。
赵亿年一行人想要进县城时还被拦了下来,精兵的统领张伟拿出通牒,他们才肯放行,放行的同时守卫还安排了一个侍卫快马加鞭的去通报县令--帝都派人下来了。
胡县令收到消息的时候还在和师爷刘文在商量对策,朝廷迟迟没有消息,他们得做好准备。
山匪抢粮食一事已经过去半月了,县城里基本已经恢复了原本的生活轨迹,可山匪还在,下一次的抢掠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总是让人不能安心。
“报!大人、师爷!帝都安排下来的精兵已经进城门了!”
胡县令和师爷对视一眼,什么情况?一点消息都没有,人就到了?
他们不敢耽搁,连忙到衙门门口候着,赵亿年一行人骑着快马,进了城后虽说放慢了速度,可安城县就这么点大,很快就到了衙门门口。
胡县令他们刚出到门口,赵亿年他们这一行人就到了,真可谓是巧。
赵亿年才刚继位两三年,继位期间胡县令没有上帝都述过职,是以,他不知道赵亿年是皇帝。
赵亿年从马背上翻下来,胡县令上前一步,他扬起笑脸:“年轻人,怎么称呼?”
胡县令见赵亿年气度不凡,又在队列在前端,便断定他就是这一行人中的领队人。
赵亿年拱手:“晚辈姓宋,您叫小宋便好。”
赵亿年不敢说自己姓赵,一说姓赵就直接就是暴露了,赵是国姓,皇家子嗣就只有他一人。
“好好好。”胡县令一连说了几个好,朝廷还是没有放弃他们安城县的。
胡县令安排小厮带赵亿年一行人到衙门后院休整。
赵亿年一行人共十三人,分了五间房,四个人一间房,赵亿年自己单独一间,胡县令提议休整一个晚上,明日再讨论剿匪一事。
用完晚膳后,赵亿年简单的洗漱便躺到了床上,为了不让那三位大臣看轻,他特意没有带卫时。
卫时从小伺候他长大的,他也用惯了卫时,卫时不在身边,他一时间竟还不习惯。
赵亿年把右手枕在脑后,想到了宋谣,他心太急了,一心想着实施计划,都忘记要跟她说他要到安城县剿匪了,连一句道别的话都没有跟她说,她心里会怎么想?
想着想着,赵亿年的眼皮越来越重,沉沉的睡了过去。
第二日一早,张统领敲敲赵亿年的门喊他起床:“爷,起床了。”
在得知赵亿年不带卫时出门时,鲁侍郎眉心跳了跳,他特意叮嘱张伟要好好照顾赵亿年,时刻关注着赵亿年,张伟郑重答应下来。
赵亿年从梦中惊醒,外头已经天光大亮了,许是昨日奔波过于劳累,赵亿年睡得很沉。
“好,马上来。”
穿好衣裳,赵亿年洗漱过后就带着张统领去了衙门的食堂。
粮食被抢后,衙门的食堂伙食就一直吃着简陋的餐食,今日托了赵亿年这一行人的福,伙房的大师傅炒了肉菜。
他们来到的时候,其他的精兵们已经吃上了。
贵为皇帝的赵亿年并没有见过这种场面,食堂内的大老爷们吃东西砸吧嘴、喝汤咕噜噜、吃面条刺溜刺溜的,听得赵亿年直皱眉。
张伟看出了赵亿年的嫌弃,他提议道:“爷,您先在外边等着吧,我端出去给您吃?”
赵亿年看着食堂内大厨穿着的油渍满满的衣裳,他咽了咽口水,这饭菜干净吗?能吃吗?
但是看到这么多人都在吃,他一个大老爷们就不好意思说,就点了点头,往外面走去了。
张伟颔首,走进去拿了一个托盘,开始打菜打饭。
很快张伟就端着托盘出来了,托盘上有一大碗米饭,一小碗青菜和一小碗猪头肉。
赵亿年在外头的石凳子上坐下,现在已经是很冷了,如果在这里吃饭的话,没一会儿饭菜就冷了。
张伟就提议让赵亿年去后院堂屋里去吃,赵亿年点头,张伟就端着托盘过去了。
堂屋内,赵亿年刻意不去想是谁做的这些饭菜,他慢条斯理的吃了起来,看到张伟还在,没有去吃饭时,他还催张伟去吃饭。
“你也去吃饭!快去快去!”
张伟沉默的离开。
吃过早饭后,赵亿年带着张伟到胡县令的书房商议如何剿匪的事。
胡县令让刘师爷跟赵亿年、张伟俩人简单的介绍了下他们县城这支山匪是怎么抢粮的。
胡县令:“这个我与师爷商议了好久,都没有商议出来,不知道你们两个年轻人有没有什么独到的见解?”
赵亿年的注意力全都在师爷所说的‘山匪只抢粮,不伤人不放火’上,他问道:“山匪为何这样呢?他们是不是只是单纯的缺少粮食才下山来抢粮的?”
他想不明白,他看过史册里的山匪土匪,史册里描写的山匪烧伤抢掠、□□妇女无恶不作,安城县的山匪怎么跟史册里的描写不一样呢?
胡县令摸着下巴的胡子,摇头:“应该就是这个原因,今年的冬天来得很早,过不了多长时间雪会越下越大,到时候大雪封路,他们再想出来抢粮食就很难了。”
师爷:“不错,这伙匪徒是这段按时间才发现的,之前一点消息都没有,我推断他们是才上山不久的,自是没有备有过冬的粮食。”
赵亿年学着胡县令摸自己的下巴:“他们上次抢了多少粮食?”
师爷:“报官的共计有40余石,未报官的也有少数。”
40石?赵亿年手指搓了搓,脑子飞速运转,一石等于120斤,40石就等于4800斤,足够两三百人吃两三个月的了。
赵亿年脑子运转结束,问道:“山匪有多少人现在是不清楚的是吗?”
提到这个,胡县令脸上浮现了尴尬:“上次我派人去看过,才到山脚下,就被山匪发现了,他们放箭驱逐,未能靠近。”
赵亿年想到安城县之前递上来的折子,有一处村庄失火一事,他开口道:“一年前村庄失火一事这里可还有档案?”
赵亿年一提起来,胡县令便记起来了,他一边站起来一边说道:“有的有的,我去找来。”
说完,他便绕到书桌后面在箱笼里翻找起来。
因为是一年前的档案,胡县令记得还很清楚,也知道放的位置在哪里,不一会儿便找了出来,只是许久没有翻出来看过了,有一股酸味。
胡县令把档案递给赵亿年,不知道怎么回事,看到这个年轻人,他总是会不自觉的尊重以及听话,这个年轻人身上有一股气势,让人想要臣服。
赵亿年接过来仔细的翻看,闻到怪怪的酸味也没有放下。
经过他一字一句的仔细查看,他看到了当年村庄失火被迫流离失所的人数--三百余人。
赵亿年把档案递回去给胡县令:“胡大人,山匪会不会就是这一伙人?”
胡县令接过摇头:“应当不是,当年他们我都妥善安排了。”
赵亿年:“你是如何安排的?”
胡县令把档案递给师爷:“当年他们全部都涌来县城里,我开衙门的粮仓给他们搭棚施粥,可日日施粥也不是办法,衙门的粮食也跟不上呀,我就只好求助县城内的富商,可是他们一个个都精得很,都说哪里哪里难,就是不愿捐粮,我没有办法,只好安排一队官兵将他们送到另一个村庄先安顿下来。”
赵亿年:“就这?”
胡县令喝了一口茶:“莫急,我还没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