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9、台州城初试锋芒 ...
-
隐路跋涉,餐风露宿七日,当张九九一行人终于穿越重重山岭,踏上南直隶凤阳府地界时,皆有恍如隔世之感。身后是绵延的群山与未知的杀机,前方则是略显平坦、却同样暗流汹涌的东南大地。
在凤阳府一处偏僻小镇稍作休整,补充了些许给养后,张九九并未停留,立刻雇了辆新车,继续南下。有了隐路遇袭的教训,他们更加谨慎,昼行夜宿,尽量避开大的城镇和漕运节点,专走州县之间的辅路。
沿途所见,触目惊心。越往东南,民生愈显凋敝。村落多有残破,田地荒芜,流民乞丐随处可见,官道上不时有神色仓惶的百姓拖家带口向内陆迁徙。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恐慌与绝望的气息。偶尔能遇到小股的地方乡勇或卫所兵丁,但大多军容不整,士气低落,与传闻中倭寇的凶悍形成鲜明对比。
“东南糜烂,竟至于斯……”赵铁柱看着路边的惨状,紧握刀柄,脸色铁青。
张九九沉默不语,心情沉重。这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失败,更是整个治理体系的崩塌。严党及其背后的“清理者”为了私利和不可告人的目的,不惜纵容甚至催化这种混乱,其心可诛!
他更加迫切地需要找到破局之法。利用旅途间隙,他不断改进那几样“非常规”武器。基于对“星尘余烬”能量特性的进一步理解和灰鹞的指点,他成功绘制出了效果更稳定的“微光屏蔽符”和威力更大的“炽焰爆鸣符”(在强光爆鸣基础上增加了瞬间高温灼烧效果)。同时,他利用高纯度硝硫和改进的颗粒化技术,试制了几小罐性能远超□□的传统“颗粒火药”,并开始着手设计一种结构更简单、便于携带和快速装填的“手发铳”图纸。
十数日后,风尘仆仆的一行人,终于抵达了此行的第一个重要目的地——浙江台州府。
台州城,地处浙东沿海,此时已成为抵御倭寇的前沿重镇之一。城墙高大,守卫森严,城头旌旗招展,刀枪林立,气氛紧张肃杀。进城盘查极其严格,若非张九九持有盖着司礼监关防的文书(由吕芳提供),几乎难以入城。
入城后,他们直接前往浙直总督衙门投帖报到。接待他们的是总督胡宗宪麾下的一名姓王的幕僚,态度不冷不热,只是按流程安排了驿馆住处,对于张九九“奉旨协理硝石火药事宜”的身份,似乎并未太过重视。
“王先生,如今东南战事吃紧,硝石火药乃军需命脉,不知眼下库存如何?调配可还顺畅?”张九九试探着问道。
王幕僚叹了口气,面露难色:“张斋长有所不知,倭寇狡诈,专断我补给线。各地硝石产地或因战乱停产,或运输艰难。库中存余已然不多,新募义勇又需配给,实在是捉襟见肘啊。”他顿了顿,意味深长地看了张九九一眼,“听闻张斋长在西山擅长‘格物’,于金石火药别有心得,若能解此燃眉之急,胡部堂(胡宗宪)定然不吝保举。”
张九九听出了其中的敷衍和试探,知道空口无凭,难以取信于人。他需要拿出实实在在的东西。
回到驿馆,张九九立刻行动起来。他让赵铁柱通过当地锦衣卫的暗线,设法弄来了一些本地库存的火药样本和制造火药的原科。经过检测,发现这些火药配方粗糙,硝硫比例不当,杂质多,吸湿性强,威力平平且极不稳定。
“柱子,准备一下,我们明天去城外的校场。”张九九眼中闪过一丝决断。
第二天,张九九带着赵铁柱和那几罐自制的颗粒火药,找到了负责台州城防务的参将戚继光。这位年轻的将领此时虽还未达到后世那般声名显赫,但已显露出严谨果敢的作风,他正在校场上亲自督促士兵操练一种新型的、针对倭寇刀法的“鸳鸯阵”。
听闻张九九是京师来的“格物博士”,携新式火药而来,戚继光并未因他年轻而轻视,反而很感兴趣地接见了他。
“戚将军,久仰大名。”张九九拱手道,“学生研制了一种新式火药,威力或可比寻常火药强上数成,且更不易受潮,今日特来请将军一观。”
戚继光目光锐利地看了看张九九带来的那几个其貌不扬的小陶罐,又看了看张九九坦然的眼神,点了点头:“好!若真如张博士所言,乃我军之大幸!请随我来。”
众人来到校场一角专门测试火器的区域。戚继光命人取来一杆制式鸟铳和一份标准的军用药。
张九九先请军中使用标准火药试射一枪。只见火光一闪,浓烟弥漫,铅子射出,在百步外的木靶上留下一个浅坑。
接着,张九九亲自操作,小心翼翼地将自己带来的颗粒火药装入鸟铳,压实,放入铅子。
“将军,请退后些。”张九九提醒道,然后瞄准了另一块木靶,扣动扳机。
“砰!!”
一声远比之前清脆、猛烈的巨响炸开!火光耀眼,白烟较少!铅子如同闪电般射出,瞬间将百步外的木靶打得木屑纷飞,靶心处出现一个明显的窟窿!
威力高下,立判!
校场上操练的士兵都被这声巨响吸引,纷纷侧目。戚继光眼中精光爆射,快步走到靶前仔细查看,又拿起那杆鸟铳检查,发现铳管并无异常。
“好!好火药!”戚继光忍不住赞道,脸上露出欣喜之色,“威力确胜寻常火药不止三成!烟小,声响脆,发射后残渣也少!张博士,此火药可能量产?”
张九九心中一定,知道第一步成功了。“回将军,此火药关键在于原料提纯和颗粒化工艺。若能有稳定的高纯度硝硫供应,并建立标准作坊,量产并非难事。学生愿将此法献于军中。”
戚继光大喜,用力拍了拍张九九的肩膀:“张博士真乃雪中送炭!我即刻禀明胡部堂!若能解决火药之弊,我台州儿郎何惧倭寇!”
然而,就在张九九初步获得戚继光信任,准备进一步商讨细节时,麻烦如期而至。
一名身着青色官袍、面容白皙、眼神却带着几分阴鸷的官员,在一群随从的簇拥下,来到了校场。正是奉严世蕃之命,以巡按御史身份南下、名为督察军务实则暗中掣肘胡宗宪、并负责“处理”张九九的鄢懋卿!
“戚将军,好兴致啊。”鄢懋卿皮笑肉不不笑地走上前,目光扫过张九九和他手中的鸟铳,“这位是?”
“鄢巡按。”戚继光眉头微不可察地一皱,拱手道,“这位是京师格物斋张九九张博士,奉旨前来协理火药事宜。张博士刚刚试射了新研制的火药,威力惊人,于我军大有裨益!”
“哦?新式火药?”鄢懋卿拖长了语调,脸上露出怀疑之色,“军国重器,岂同儿戏?戚将军,可莫要被些江湖术士的戏法蒙蔽了。何况,火药制造,自有军器局规程,岂是随便什么人都能插手的?”
他这话夹枪带棒,既贬低了张九九,又暗指戚继光越权。
张九九心中冷笑,知道正主来了。他上前一步,不卑不亢地行礼:“下官张九九,见过鄢巡按。下官奉的是陛下口谕,司礼监吕公公亲自安排,协理东南硝石火药,并非插手军器局事务。至于火药真伪,方才戚将军已亲自验证,威力如何,众目睽睽,做不得假。”
鄢懋卿被他不软不硬地顶了回来,脸色一沉:“哼,巧言令色!谁知道你那火药里加了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是否安全?能否持久?若在战时炸了膛,或者受潮失效,这责任谁来承担?”
他转向戚继光,语气强硬:“戚将军,此事关系重大,需从长计议!在未经验证、未得总督府和兵部明文之前,绝不可贸然使用来历不明之物!这位张博士,也需留在台州,配合审查!”
这是要将他软禁在台州,并扼杀新火药的应用!
戚继光脸色难看,正要据理力争,张九九却暗中拉了拉他的衣袖,示意他稍安勿躁。
“鄢巡按言之有理。”张九九忽然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恭顺”,“新事物确需谨慎。下官愿留在台州,配合查验。不过,如今倭寇围城在即,军情如火。下官愿立军令状,三日内,以此新火药为基础,助戚将军改造一批火器,于下次倭寇来犯时,请鄢巡按亲临城头观战!若有不效,或酿成祸事,下官愿领军法,任凭处置!若确有成效,还望巡按大人秉公执奏,准予推广!”
他这番以退为进,将难题抛回给了鄢懋卿。在众目睽睽之下,若鄢懋卿再强行阻止,便有不顾大局、嫉贤妒能之嫌。
鄢懋卿脸色变幻,死死盯着张九九,似乎想从他脸上看出些什么。最终,他冷哼一声:“好!本官就给你三天时间!倒要看看你能玩出什么花样!戚将军,此事你需全程监督,若有差池,唯你是问!”说罢,拂袖而去。
看着鄢懋卿离去的背影,戚继光担忧地低声道:“张博士,你这……太冒险了!”
张九九目光平静,望向城外隐约可见的海岸线,那里似乎有倭寇的帆影幢幢。
“戚将军,我们没有太多时间了。有些人,不会给我们按部就班的机会。”他轻声道,“唯有行险,方能搏出一线生机。更何况……”
他摸了摸怀中那几枚新绘制的“炽焰爆鸣符”和那份简陋的“手发铳”图纸。
“……我也很想看看,这些‘格物’所得,在真正的战场上,究竟能绽放出怎样的光芒。”
台州城下,暗流与明争交织,一场关于技术与权力的较量,伴随着越来越近的倭寇烽火,即将拉开序幕。而张九九不知道的是,在鄢懋卿带来的随从中,有一双不属于人类的、冰冷的眼睛,已经再次锁定了他,并将“新式火药”与“能量运用”的信息,悄然发送了出去。来自“清理者”的真正猎杀,正在加速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