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锋芒初现,方案被识 ...
-
时间在忙碌中悄然滑过。
温念像一颗投入深水的石子,迅速沉入卡部高速运转的节奏里。她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用近乎苛刻的自律要求自己。早起晨跑,白天紧跟童锦言的步伐,学习处理各种复杂业务,晚上吃过饭就抱着厚厚的业务手册和金融专业书籍啃到深夜。她像一块贪婪的海绵,疯狂吸收着一切能接触到的知识。
童锦言对这位新徒弟的表现显然很是满意,甚至可以说有些惊喜。温念不仅学习能力强,领悟力极高,更难得的是她身上那股沉静专注的气质和超乎寻常的韧性。交给她的基础性工作,总能完成得又快又好,条理清晰,极少出错。更难能可贵的是,她从不满足于被动接受,总是带着思考去学习,时常能提出一些有见地的想法。
一个月后,一个不算太大但也颇具代表性的“江城老字号餐饮品牌连锁店POS机具升级及配套消费分期推广”项目落到了童锦言团队。考虑到项目的典型性和温念这段时间的出色表现,童锦言决定让她尝试独立接手这个项目的前期调研和初步方案设计。
“这个项目,客户是老牌餐饮‘福记’,他们想升级全市20家门店的POS系统,同时想与我们合作,针对他们的中高端客户推出一款专属的‘福记美食卡’,绑定消费分期优惠。”童锦言将项目资料递给温念,“客户需求很明确,但关键在于如何设计一个既能满足客户提升支付效率和客户粘性需求,又能控制好银行风险,同时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分期方案。前期调研和方案初稿,你独立负责,下周给我。有问题随时问我。”
“好的,童经理!”温念接过文件,眼中闪烁着跃跃欲试的光芒。这是她证明自己的第一个机会!她必须牢牢抓住。
接下来的日子,温念进入了连轴转的状态。她利用午休和下班后的时间,跑遍了福记分布在江城不同区域的五家代表性门店(旗舰店、社区店、商圈店),实地观察客流量、消费群体、支付习惯;她查阅了大量关于餐饮行业支付系统升级、消费金融产品设计的市场报告和成功案例;她甚至伪装成普通食客,与福记的服务员、店长攀谈,了解他们对现有支付方式的痛点和升级期望。
基于详实的一手调研和深入的分析,温念敏锐地捕捉到了几个关键点:福记的核心客户群是35-55岁的中产家庭,对便捷性和品牌忠诚度要求高;现有POS机老化,高峰期支付效率低下是痛点;单纯的分期优惠吸引力有限,需要绑定更深层次的会员权益;风险点在于餐饮消费金额相对零散且波动大,分期违约风险需要精细化模型管控。
带着这些思考,温念熬了几个通宵,反复推敲,最终拿出了一份结构清晰、数据详实、极具洞察力的初步方案。方案的核心亮点在于:
1. “智付+会员”一体化:将POS系统升级与“福记美食卡”(实质是联名信用卡)绑定,支付即自动累积会员积分,享受会员折扣和专属活动,极大提升客户粘性。
2. “场景化分期”:针对福记的特色大额套餐(如年夜饭、商务宴请)和特定促销活动(如充值满额赠礼),设置专属分期入口和优惠费率,精准刺激目标消费。
3. “动态额度+智能风控”:基于客户在福记的历史消费数据(通过新POS系统采集)和银行征信,授予差异化的分期额度,并引入餐饮消费场景特有的行为评分模型(如消费频率、客单价稳定性),动态调□□险策略。
4. “商户共担风险”:引入福记作为风险共担方,对于特定促销活动产生的分期,由福记承担部分风险保证金或提供折扣补贴,降低银行风险。
方案完成的那一刻,温念看着电脑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文字和图表,虽然疲惫,但内心充满了成就感。她深吸一口气,将方案打印装订,敲开了童锦言办公室的门。
“童经理,福记项目的初步方案我做好了,请您过目。”温念将厚厚一叠文件放在童锦言桌上。
童锦言有些惊讶于她的速度,点点头:“好,放这儿吧,我尽快看。”
温念离开后,童锦言拿起那份还带着打印机余温的方案。他原本以为这只是一个新人的练手之作,能梳理清楚流程就不错了。然而,当他翻开第一页,看到清晰的项目背景分析、精准的客户画像描绘,再到后面极具创新性的“智付+会员”模式和“场景化分期”设计,以及后面严谨的风险管控模型和商户共担机制......他的神情从最初的随意,渐渐变得专注,最后是毫不掩饰的震惊和欣赏!
这份方案,不仅思路清晰、逻辑严密、数据支撑充分,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一种超越新人的商业敏感度和用户洞察力!尤其是将支付系统升级与会员体系深度绑定、利用消费场景设计分期入口的思路,非常巧妙,直击痛点!风险管控部分也考虑得相当周全,引入了新的维度。
童锦言花了将近两个小时才看完这份沉甸甸的方案。他放下文件,靠在椅背上,目光看向玻璃窗外温念专注工作的侧影,心中第一次对这个沉静聪慧的女孩产生了强烈的、超越师徒层面的好奇和赞叹。这份方案展现出的视野和潜力,绝非池中之物。
下午,陈明远恰好来童锦言这边讨论另一个项目。童锦言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将温念的方案递给了陈明远:“陈总,您看看这个,温念做的福记项目初案。”
陈明远带着几分好奇接过来。起初他翻看得很快,但很快,他的速度慢了下来,眼神也变得锐利而专注。当他看到“场景化分期”和“动态额度风控”部分时,手指在纸面上轻轻敲击着,眼中流露出毫不掩饰的惊喜。
“这是温念独立做的?”陈明远放下方案,看向童锦言,语气带着确认。
“全程独立调研和设计,我只给了项目背景和需求。”童锦言肯定地回答。
“好!好!非常好!”陈明远连说了三个好字,脸上是抑制不住的赞赏,“思路新颖,切入点精准,风险考虑周全,尤其是这个会员绑定和场景化分期的设计,非常有想法!这丫头,不简单啊!看来我们卡部又挖到一块璞玉了!”他对温念的印象,从“优秀新人”直接提升到了“潜力巨大、值得重点培养”的层面。
童锦言也露出了笑容:“是的,她学习能力和思考深度都很强。”
“这个方案框架非常好,细节再打磨一下,可以直接拿去跟福记谈!”陈明远拍板道,“童锦言,你带她一起,让她也参与后续的谈判和执行,好好锻炼锻炼!”
“明白,陈总。”童锦言应下。他看着陈明远眼中对温念毫不掩饰的欣赏,再想到自己刚才看方案时同样的震撼,心中那份因“婚礼”而刻意筑起的、对温念纯粹师徒关系的认知壁垒,似乎悄然裂开了一道缝隙。这个女孩的光芒,正在以一种他无法忽视的方式,穿透一切屏障,照亮他的视野。
温念并不知道自己的方案在领导层引起了怎样的波澜。她只是按照童锦言的反馈,认真修改着方案的细节,为即将到来的第一次正式项目谈判做准备。她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用忙碌和成就来填补心底那片被强行清空的角落。笔记本扉页上那七个字——“山高路远,看世界,找自己”——是她此刻唯一的精神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