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7、镔铁之谜 ...

  •   狄明月送来的那把镔铁腰刀,如同在赵楷面前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刀身上那流水般的奇异纹路,冰冷锐利的触感,无不昭示着其远超时代常规的冶炼技艺。

      “镔铁……大马士革钢……”赵楷抚摸着刀身,眼神炽热。这玩意儿的制造工艺,即便在他前世,也带着浓厚的神秘色彩,是古代冶金技术的巅峰之一。在这个连高炉炼铁都尚未普及的时代,想要破解其奥秘,无异于痴人说梦。

      但他别无选择。基础材料的瓶颈已经卡死了“靖虏弩”性能提升的咽喉,狄明月带来的骑兵弩构想更是需要轻量化、高强度的材料支撑。研究镔铁,是他目前能看到的唯一突破口。

      他将那柄腰刀珍而重之地藏好,只在夜深人静时,才偷偷取出,借助油灯和自制的简陋放大镜(水晶磨片),反复观察其纹理结构,试图从中窥探一丝天机。

      “这花纹……是折叠锻打形成的?折叠了多少次?用了什么材料?”

      “这硬度……这韧性……怎么平衡的?热处理?淬火工艺?”

      “表面这层幽光……是渗碳?还是其他什么表面处理?”

      问题一个接一个冒出来,答案却渺茫无踪。他甚至连一把像样的锉刀都没有,无法进行破坏性检测(也舍不得)。研究陷入了僵局。

      无奈之下,他只能再次采取“曲线救国”的策略。他无法复制镔铁,但可以尝试借鉴其思路,改进现有的铁料处理工艺。

      他将目光投向了将作监的铁匠工坊。那里有经验最丰富的铁匠,或许能从实践中找到一些启发。

      他找到铁匠坊的大匠头,一位姓雷的老师傅,手艺精湛,脾气火爆,对赵楷那套“纸上谈兵”向来不屑一顾。

      “雷师傅,您看看这个。”赵楷小心翼翼地拿出镔铁腰刀。

      雷师傅漫不经心地瞥了一眼,随即眼睛猛地瞪圆了,一把抢过腰刀,手指颤抖地抚过刀身,呼吸都急促起来:“镔……镔铁宝刀?!你小子从哪里搞来的?!”

      “一位朋友所赠。”赵楷含糊道,“雷师傅,您看,这铁打得如何?可能仿制?”

      “仿制?”雷师傅像被踩了尾巴的猫一样跳起来,“放屁!这是天上掉下来的手艺!老子打了一辈子铁,也打不出这成色!这是千锤百炼,用了不知多少好料,还得有秘法淬火才能成的神物!仿制?做梦!”

      赵楷并不气馁,继续追问:“那……若只求其坚韧,不求其花纹,可能做到?”

      雷师傅冷静下来,仔细看了看刀,又掂量了几下,沉吟道:“难!寻常铁料,杂质多,脆性大。若要坚韧,需反复锻打,去除杂质,但打多了铁就‘老了’,发脆。淬火更是难关,火候差一点,不是软就是崩。全凭手上感觉,眼里火色,祖宗传下来的那点经验……难啊!”

      他叹了口气,将刀递还给赵楷,眼神复杂:“好东西,收好吧。别瞎琢磨了,这不是咱们能弄出来的。”

      赵楷的心沉了下去。连雷师傅这样的老匠人都毫无头绪,看来这条路比想象中更难。

      但他没有放弃。他退而求其次,不再追求“仿制”,而是专注于“改良”。

      他泡在铁匠坊,观察铁匠们锻打、淬火的全过程,记录下他们的经验口诀(如“犁铧热到樱桃红,下水吱吱正适中”),试图从中找到规律。

      他尝试引入一些简单的“质量控制”:

      ? 要求对生铁料进行初步筛选,尽量选用杂质少的;

      ? 设计简易的“锻打次数记录牌”,强制要求对关键部件进行最低限度的锻打;

      ? 甚至异想天开地想搞“温度标准化”——让铁蛋盯着铁块颜色变化,用沙漏计时,记录不同火色对应的持续时间……

      这些举措在铁匠们看来简直是神经病。

      “打铁看感觉!记什么数!”

      “火候到了自然知道!看什么沙漏!”

      “赵先生,您就别添乱了!”

      雷师傅更是气得吹胡子瞪眼,差点把赵楷轰出去。

      赵楷碰了一鼻子灰,改良铁料的工作进展甚微。

      就在他为此焦头烂额之际,狄明月带来的另一个任务——骑兵弩的构想,却意外地取得了突破。

      这个突破,并非来自材料,而是来自结构设计。

      骑兵弩的要求极其苛刻:要威力大(至少能破轻甲),要重量轻(便于携带和马背使用),要上弦快(保证射速),还要结构紧凑可靠(耐颠簸)。

      现有的“靖虏弩”虽然威力足够,但体积重量太大,上弦也慢(绞盘虽省力但费时),根本不适合骑兵。

      赵楷苦思冥想,将前世模糊的记忆和现有的技术条件结合起来,开始疯狂画草图。

      他首先放弃了绞盘上弦,回归传统的蹶张方式,但在弩臂形状和发力结构上做文章,试图用更短行程实现更大拉力。

      他尝试了反曲弓臂设计,增加储能;

      设计了偏心轮组省力机构(极度简化版),试图优化力臂;

      甚至考虑了预压片(用竹片或钢片)来辅助上弦……

      画出来的图纸千奇百怪,有的可行,有的纯属异想天开。

      他拿着这些草图去找将作监最好的弓弩匠人讨论,结果被喷得狗血淋头。

      “反曲?弩臂这么弯,不怕折了?”

      “偏心轮?啥玩意?装哪儿?怎么动?”

      “预压片?多加一层?更重了!不行不行!”

      老匠人们完全无法理解他的设计理念,认为他是在胡闹。

      赵楷再次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高级材料搞不定,新奇结构没人懂,骑兵弩项目眼看也要搁浅。

      就在他几乎要放弃的时候,转机却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出现了。

      这日,他正在工坊里对着一堆失败的设计模型生闷气,狄明月又兴冲冲地跑来了,身后还跟着一个身材瘦小、眼神灵动、约莫十五六岁的少年工匠。

      “赵楷!你看我给你带谁来了!”狄明月一把将那少年推到赵楷面前。

      赵楷一愣,打量了一下这少年。少年穿着普通的工匠学徒服,洗得发白,但很干净,双手粗糙,眼神里却带着一股机灵和好奇,正有些怯生生又充满期待地看着他。

      “这位是……”

      “他叫鲁小鱼,是京西将作分院的学徒,最会摆弄些小机括,人称‘小鲁班’!”狄明月得意地介绍,“我上次听你说骑兵弩难搞,就想起他来了!你别看他年纪小,手巧着呢!你那些稀奇古怪的想法,没准他能懂!”

      赵楷将信将疑。一个小学徒,能懂什么?

      那鲁小鱼却似乎鼓起了勇气,小声开口道:“赵……赵先生,您……您画的那个带轮子的上弦法子,我……我好像有点明白……”

      赵楷心中一动,拿起那张画着简化偏心轮省力机构的草图:“你看得懂这个?”

      鲁小鱼凑近仔细看了看,眼睛越来越亮,指着图纸上一个点:“这里……这个圆盘不装在正中间,偏一点,是不是……是不是摇这里的时候,开始费力,后面就省力了?像……像井上的辘轳?”

      赵楷大吃一惊!这少年居然一眼就看懂了他简化版偏心轮(近似凸轮)的原理!虽然比喻粗糙,但核心思想完全正确!这可是将作监很多老师傅都理解不了的概念!

      “对!就是这个意思!”赵楷顿时来了精神,“你再看看这个反曲臂……”

      鲁小鱼看着图纸,皱着眉头想了想,忽然跑到一边,拿起几根细木条和绳子,三下五除二就绑出了一个简易的反曲弓形,用力一拉,惊喜道:“咦?好像……好像比直的木条能多存住劲儿?”

      赵楷眼睛都直了!动手能力这么强?理解力这么高?这简直就是个古代版的机械小天才啊!

      “你……你以前学过这些?”赵楷激动地问。

      鲁小鱼摇摇头,有些不好意思:“没……没有正式学过。就是喜欢瞎琢磨,平时帮师傅们修纺车、做水车,看多了,自己瞎想的……”

      赵楷如同发现了宝藏!这鲁小鱼,虽然没有系统的理论,但有着极强的空间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对机械结构有着天生的直觉!正是他急需的、能够理解并实现他“歪理”的实践型人才!

      “太好了!你就留在我这儿!跟我一起弄这个骑兵弩!”赵楷当即拍板。

      狄明月得意地扬起下巴:“怎么样?我推荐的人不错吧?”

      赵楷连连点头:“何止不错!简直是天降奇兵!”

      有了鲁小鱼的加入,骑兵弩的设计工作立刻焕发了生机。赵负责提供思路和原理,鲁小鱼则负责理解、质疑、并用他那双巧手制作出简易模型进行验证。

      两人一拍即合,经常为一个结构争论得面红耳赤,然后又一起埋头苦干。鲁小鱼总能从工匠的角度提出实际制作中会遇到的问题,而赵楷则能从力学原理上给出改进方向。

      在一次次失败和修改中,一款结构新颖的骑兵弩雏形渐渐清晰:

      它采用了大幅反曲的复合弓臂(暂时还得用赵楷那不太可靠的胶合剂);

      采用了极其简化的杠杆偏心轮上弦机构(鲁小鱼用硬木和铜钉做了出来,效果不错);

      弩身更加紧凑,大量采用镂空减重设计;

      甚至参考了神臂弓的弩机,进行了小型化改进……

      虽然材料限制导致性能距离理想还有差距,但设计思路已经完全走通了!

      就在赵楷和鲁小鱼沉浸在技术突破的喜悦中时,孙主事又一次面色惊慌地跑来,带来了一个坏消息。

      “赵先生!不好了!库房那边……那边说我们近期领用物料过多,尤其是胶剂和铁料,远超定额,要……要卡我们的供给!还说要核查账目!”

      赵楷心里一沉。又是库房!看来上次的教训还不够!他们不敢在质量上再做手脚,就开始在供给上卡脖子了!

      “凭什么?我们领料都有记录,按规程走的!”赵楷怒道。

      “他们……他们说我们的‘定额’是早年定的,如今新法生产,耗料不同,需重新核定……还说……还说我们研发新弩,耗费无度,要上报核减……”孙主事哭丧着脸。

      赵楷气得脸色发青。这分明是故意刁难!骑兵弩研发正在关键阶段,靖虏弩量产也需稳定供给,一旦断供,前功尽弃!

      他立刻去找曹玮反映情况。

      曹玮听后,眉头紧锁:“库房竟如此行事?岂有此理!本官即刻过问!”

      然而,这一次,曹玮的干预似乎没有立刻见效。库房那边搬出了各种规章制度,咬定“按章办事”,核定新定额需要时间,流程繁琐,暂时无法足量供给。

      赵楷明白,这是对方换了更“合法”的手段来拖延和打压他。在官僚体系的规则内,他一个毫无根基的小管事,很难与盘根错节的旧势力抗衡。

      研发和量产同时面临停滞的危险。

      就在赵楷焦急万分之际,狄明月再次展现了她的“神通”。

      她不知从哪里听说此事,直接带着两个狄家的家将,闯进了将作监的库房,找到那位司库,一拍桌子:

      “喂!听说你卡赵先生的料子?怎么?我狄家订的货,你们也敢耽误?!”

      那司库吓得脸都白了:“狄……狄小姐息怒!非是下官故意刁难,实在是……是规矩如此……”

      “规矩?什么破规矩!”狄明月杏眼圆睁,“前线等着要弩呢!耽误了军机,你担待得起吗?我告诉你!赵先生那边要什么料,立刻给我送过去!少一两,我拆了你的库房!有什么规矩,让你上头找我叔父说去!”

      说完,她根本不给对方辩解的机会,带着人气势汹汹地走了。

      司库目瞪口呆,瘫坐在椅子上。狄家这位姑奶奶,他可惹不起啊!

      果然,第二天,赵楷工坊所需的物料就恢复了供应,甚至比以前更加顺畅。

      赵楷得知原委,又是感激又是好笑。狄明月解决问题的方式,永远是这么简单粗暴,却又异常有效。

      “歪楼”的科技树,在经历了材料困境、技术瓶颈和人为打压后,依靠着“天才学徒”的加入和“霸道甲方”的撑腰,又一次顽强地存活了下来,并且即将结出新的、更加奇特的果实。

      骑兵弩的样机,已经在鲁小鱼灵巧的双手中,渐渐成型。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