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7、第十七章 ...

  •   (十七)

      溪水呜咽着流过。月光照着青铜锈绿的表面,斑驳冷峻。我感到置身异境中的不安与紧张。而蒋耀明已经全然惊呆了,一次次喃喃道:“这是什么鬼地方啊?”

      高至默默站立了一会。这个平时迷糊又有些邋遢的男人,在此时展现出一种奇异的镇定和自信。他走了几步,蹲下身捡起一段胳膊,对我说:“你看,这是被大力砸断的。”又指指被大石压扁只露出一半的头颅,“应该是被这些石头滚落的时候造成的。”

      “山洪。”我下意识答道。

      他点点头:“前段时间雨水太多了。这里也有小型山洪。”他站起身抓抓头发,“不过这些青铜像和陶器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

      “啊,你等等。”我想起我刚才扔掉的那个人偶,立刻走回去寻找。幸好那一块泥土松软,它并没有被我摔碎。这似乎是最后一个完整的人偶了。它比我在书房找到的那个更大,颜色呈暗淡的褐色,仿佛干涸的时间。我递给高至,他挑眉:“诅咒之物。”拿在手里翻来覆去地看了几次,高至惊叹道,“这么高超的制陶技术,真是罕见。你看,跟这些青铜人头相比,这个人偶的五官比例明显很正常,也就是说,这是人类的样子。可是工匠又没有完全复制人类的样子,而是提炼了表情中的特点,造成特别恐怖的效果。”他啧啧两声,“这些古人,吓人可真有一套啊。”

      “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当然是为了诅咒别人咯。哦,也可以用来威慑。对了,”他一下兴奋起来,“说不定就是为了不让人找到这些青铜像,才搞了这么些人偶。我们再找找。”

      蒋耀明坐得远,不知道我俩要干嘛,于是扯着嗓子喊:“哎,快回来。我们走吧。”

      高至跑回去,从包里掏出东西递给他:“喏,这是辟邪,你挂脖子上。这尊佛像你也拿着。还有一个十字架,哎,哎,随便你自己选吧。这是一小瓶狗血,”他说到这儿,有点不好意思地偷看了我两眼,“还有一个小手电。另外,你要是实在害怕,念南无阿弥陀佛,多念几次,别怕别怕。”他自己情绪高涨,像对一个孩子似的哄着蒋耀明,不顾蒋耀明脸色已经发青。我把短斧也塞过去。蒋耀明无可奈何地看着我们俩:“你们真的疯了。早知道不带你们进山了。”他毕竟是山里长大的孩子,胆子也没有那么小,这时也就认命地拿好各种装备在原地待命。

      我和高至四处看了一圈,才发现我们跌入了一个小山沟里。因为山洪爆发,整个山沟都是倾泻下来的泥土和石头。我和蒋耀明非常幸运,没有在滚下来的过程中撞到石头。

      “林榛。”高至停住了,用胳膊肘碰了我一下,对着前方努了努嘴。那是一个塌了一半的山洞,前面被大石堵住。

      我们走过去转了一圈。在石头和泥土之间露出仅容人侧身通过的一个缝隙。我看看高至,他只犹豫了两秒就说:“还是进去看看吧。我先进。”他略蹲了身子,左手握着手电,右手撑着石头小心翼翼地钻了进去。他手电的灯光一晃而过,很快就像水珠融入大海消失不见了。不过我还能辨认他的脚步声。可以听到他在很小心地挪动着,脚下不时碰到什么。过了一会,他在里面喊:“进来吧。”

      我照着他的样子钻进山洞,一股湿霉之气迎面扑来。我头灯的灯光扫过之处皆是空旷,看来那窄小的入口内是巨大宽阔的山洞。“小心脚下,别踩到。”高至叮嘱。我低下头,看到更多的物件人像残骸被掩埋在沙石里。而他跟我说话的声音也在洞中不断回响。

      “林榛,过来帮我用手电照着。”高至叫我,他以一种非常辛苦的姿势半蹲着,仔细观察地面被掩埋物的位置和状态,最后小心地拂去浮土,捧出一个陶罐。那陶罐几乎是完整的,只出了双耳均掉了一半。上面绘有黑白图案,我凑过去一看,是鸟,太阳,河流,还有一个人在河流里,张大了嘴巴伸直了手臂被河水卷走。“捧好了。”他把陶罐递给我,自己掏出了手机,全方位地拍了一次,又从背包里取出纸巾把陶罐包好。他对我解释道:“陶器一出土就容易被风干,这些图案会消失,我得先拍照留下记录。你看,这个陶罐上的图案跟之前瞿山遗址挖出来的多么相似啊。所以,这应该是同时代的器物。”

      他说话的当口已经取出探铲,站成丁字脚,右手在上左手在下用力把探铲垂直插了下去,大约插进了二三十公分,然后熟练地肩膀贴住握杆往外一提,动作一气呵成煞是专业。他对着灯光仔细查看铲头上的土,如此重复了几次,摇摇头对我说:“很快就到生土层了。哦,意思就是,没有人类动过的天然的土壤。这洞里除了放进这些器具的时候,以后的若干年,可能几千年吧,都没人进来过。”

      虽然早有心理准备,我还是被他口中描述的时间尺度所震动。面对着前方未知而庞大的黑暗,我隐约理解了父亲,嘉瑜,以及高至的感受。那看似触手可及却又神秘莫测的历史,太容易让人忘记渺小的自身,于是,它吸引着你,消耗着你,如同火光对于飞蛾。

      起初的惴惴不安感消失了,我有些着魔般地对高至说:“往里面走吧。”

      “当然。”他转头对我一笑,露出孩子式的热情和期盼。

      两道光束如剑刃一般划开黑暗。我们从那些散乱无章的器物间只能看到时间所留下谜团的微小局部,越是如此越让人心潮澎湃。

      “咦。”高至率先停住。我俩站在那里,惊异地看到前方地面灯光所照之处一片晶莹雪白。

      “好像是石头。”我对他说,径直走过去捡起一块。那是一块鹅卵石大小的石块,表面光滑,通体洁白。

      “这是天然的么?”我问高至。

      他捡起另几块对比了一下:“大小太相似了,很难相信是纯天然的。我倒觉得是打磨过的石头。”

      我俩抬头往前方张望,无法看清这些鹅卵石究竟铺出了多大的面积,但是仅就我们目前所见,也可以判断铺就这些石头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高至把一块石头揣到兜里,我们继续前进。脚踩在石块上,发出喀喇喀喇的声音,一次次回荡在这幽深的空间里。

      在灯光的尽头处,突然出现了白色的大石,用手电一扫才发现那是一个约有两层楼高的石堆,基座上的每一块都至少有半扇门板那么大,越往上石头的体积越小。高至围着它走了一圈,兴奋地对我说:“这应该是古代的祭坛,含义十分神圣。”

      “你是说,像藏族的玛尼堆?”

      “没错!”他赞赏地看我一眼。“古代很多原始部落都有对石头的自然崇拜。这种祭祀方式并非藏族独有。譬如四川北川羌族人的聚集地,就有纪念大禹出生的石堆,据说那是圣地,方圆几里都不能随便靠近。”他一面说着,一面伸手去摩挲石块粗糙的表面,神情无比欣喜。

      我朝前走了一些四下打量。灯光晃过之处看到一个石块围成的长方形物体。我指给高至看,他的脸色微微一变,脱口道:“石棺。”我心头一惊,又紧走了几步,看到了另一具石棺静静地躺在洞壁之侧,在黄色光线下闪着幽暗的光泽。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