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7、快门下的勇气与远方的阴云 ...
-
在丽江的第六天,阳光依旧慷慨。
经过昨日对往昔剪影的触碰和林夕持续的、温水煮青蛙般的鼓励,我感觉身体里某种冻结的机制,似乎真的开始缓慢地、细微地松动了。早晨醒来,看着窗外雪山清晰的脉络,我第一次主动生出一点想要“做点什么”的念头,而不是被动地跟随林夕的安排,沉溺在自我的思绪里。
早餐桌上,我小口喝着温热酥油茶,看着林夕正低头用手机查看着什么,侧脸在晨光里显得专注而柔和。
“今天……有什么打算吗?”我轻声问,声音里还带着一丝不确定的试探。
林夕抬起头,有些惊讶地看向我,随即眼中漾开惊喜的笑意。她放下手机,身体微微前倾:“你想去哪里?我们都听你的。”
这种被全然尊重和期待的感觉,让我心头微微一暖,也平添了一丝压力。我努力在脑海里搜索着这几日路过或听说的痕迹。
“我好像……看到古镇里有个小咖啡馆,屋顶露台可以看到雪山。”我回忆着,语气有些犹豫,“不知道视野好不好。”
“好啊!”林夕立刻响应,没有丝毫迟疑,“我们就去那里!喝杯咖啡,看看风景,发发呆,最好不过了。”
她这种无条件的支持,像一双稳固的手,托住了我刚刚探出壳的、脆弱的触角。
那家咖啡馆藏在一个不起眼的巷子深处,门口挂着一个简单的木质招牌,刻着“云渡”二字。沿着狭窄的木楼梯走上屋顶露台,视野豁然开朗。露台不大,只摆了三两张小桌,几盆耐寒的绿植在墙角焕发着生机。而正前方,毫无遮挡的,便是连绵的玉龙雪山十三峰,在湛蓝的天幕下,如同一条横亘天际的玉龙,壮美得令人失语。
我们选了最靠边的位置坐下,点了两杯本地小粒咖啡。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泻下来,落在身上暖洋洋的,驱散了清晨的寒意。微风拂过,带来远处松林的气息。
林夕似乎完全沉浸在这份惬意中,她靠在椅背上,眯着眼看着雪山,嘴角噙着一抹放松的笑意。她今天穿了一件米白色的粗线毛衣,宽松的款式,衬得她随性又温暖。
阳光勾勒着她的轮廓,长睫投下浅浅的阴影,神态安然满足,像一只在自家阳台晒太阳的猫。
我的心微微一动。
……很好看。
这个念头自然而然地浮现。不是作为读者对演员的欣赏,也不是作为朋友对容貌的夸赞,而是带着一种更私密的、源自内心悸动的认知。
就在这时,林夕似乎感应到我的目光,转过头来看向我。四目相对的瞬间,她眼中的笑意加深,带着一丝了然的狡黠。
“偷看我?”她压低声音,带着点戏谑。
我的脸颊蓦地一热,下意识想低头避开她的视线。但脑海中闪过她昨天说的话——“在我面前,不用总是那么小心翼翼。”
我强迫自己稳住心神,没有移开目光,只是脸颊更热了些,低声承认:“嗯……看你好看。”
这话说出口,带着一种生疏的笨拙,却是我罕有的、主动而直白的表达。
林夕明显愣住了,随即,一种极其明亮、极其动人的光彩从她眼底迸发出来,那笑容瞬间绽放,比头顶的阳光还要耀眼。她伸出手,越过小桌,轻轻握了握我的手,指尖温暖。
“你更好看。”她看着我的眼睛,认真地说,语气里满是毫不掩饰的喜爱。
我的心跳漏了一拍,一种混合着羞涩和甜意的暖流在胸腔里弥漫开来。
咖啡上来了,醇厚的香气在空气中飘散。我们各自啜饮着,偶尔低声交谈几句,更多的时候是享受着这份安静的陪伴和眼前无价的景色。
露台上除了我们,还有另一对情侣。女孩正兴奋地让男孩帮她以雪山为背景拍照,调整着各种姿势。
林夕看着那边,忽然转过头,眼神亮晶晶地看着我:“苏晴,我们也拍张合照吧?”
我握着咖啡杯的手下意识地收紧。
拍照。这对我而言,几乎等同于将自己暴露在审视的目光下。网络上的那些照片,那些被截出来恶意评论的表情,像条件反射一样引发我的不适。我习惯于躲在文字后面,躲在镜头之外。
我的迟疑和退缩明显写在了脸上。
林夕没有催促,她只是耐心地看着我,眼神里的期待慢慢沉淀为一种更深的理解。她放下咖啡杯,声音放得更柔:“不是拍给别人看的,是拍给我们自己看的。留个纪念,只属于我们和这片雪山的纪念。”
她拿出自己的手机,解锁,调到了前置摄像头,然后向我靠近了些,将我们两人和身后壮丽的雪山一同纳入取景框。
屏幕里,我看到她灿烂的笑脸,和她旁边,那个表情有些僵硬、眼神带着一丝惶然的我。
“苏晴,”她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带着一种奇异的、安抚人心的魔力,“看着镜头,或者看着我就好。想想昨天那个拿到糖人就很开心的小女孩,她不会害怕镜头的,对不对?”
她的话语,像一只温柔的手,再次轻轻推开了那扇记忆之门。那个举着糖凤凰、迎着夕阳奔跑的女孩,她怎么会害怕留下快乐的影像呢?
我深吸了一口气,努力忽略心底那份习惯性的恐惧和自我审视。我将目光从屏幕上那个略显苍白的自己脸上移开,转而看向身边真实的林夕。
她正侧头看着我,眼神里充满了鼓励、爱意和一种近乎信仰的期待,仿佛在说:你可以的,做你自己就好。
就在这一刻,仿佛有某种东西在心里悄然移位。我尝试着,极其缓慢地,牵动嘴角的肌肉。起初只是一个微小的弧度,带着不确定的颤抖。但看着林夕眼中随之点亮的光芒,那弧度渐渐加深,变得自然了一些。我没有去看屏幕里的自己变成了什么样子,我只是看着林夕,感受着此刻阳光的温暖,雪山的壮美,和她就在身边的踏实。
“咔嚓。”
清脆的快门声响起。
林夕立刻收回手机,低头看着屏幕,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大,最后甚至忍不住笑出了声。
“你看!”她把手机递到我面前,语气里是满满的惊喜和得意。
照片上,林夕笑得眉眼弯弯,明媚动人。而她身旁的我,虽然笑容依旧带着些许生涩和腼腆,眼神却不再是全然的惶恐和躲闪,那里有细微的光,有努力克服障碍后的轻微释然,还有……看向她时,无法完全掩饰的依赖与温柔。我们身后,是巍峨圣洁的雪山,和湛蓝如洗的天空。
这张照片,没有精致的构图,没有完美的光线,甚至我的表情也称不上自然大方。
但它无比真实。
真实地记录下了这个瞬间,我尝试着,在她鼓励的目光中,勇敢地面对镜头,露出了一个或许不算灿烂、却发自内心的笑容。
这是我患病以来,第一次,没有在照片里看到那个阴郁、可悲、值得批判的自己。我看到的,是一个正在努力从厚重茧房里探出头来、小心翼翼呼吸新鲜空气的,活生生的人。
“很好看,对不对?”林夕看着我,语气肯定,带着不容置疑的珍视,“我要把它设成屏保。”
她说着,手指在屏幕上快速操作了几下。
我看着她的动作,心里那块坚冰,似乎又融化了一角。这张只属于我们两人的合照,这个被她珍而重之设为屏保的举动,像一道小小的、却坚实的屏障,将外界的喧嚣与恶意暂时隔绝在外。
我们在露台坐了很久,直到日头偏西。期间,林夕又用手机给我拍了几张单人照,有我看着雪山出神的侧影,有低头搅拌咖啡时的静谧。她不再要求我摆姿势,只是捕捉着那些自然的瞬间。而我,虽然依旧不习惯,但抗拒的心理明显减弱了许多。
离开“云渡”时,心情是一种久违的、带着些许疲惫的轻盈。
然而,现实的引力无处不在。
回到“听雪”客栈,刚踏进院子,就看到和姐拿着我的手机,面色有些犹豫地迎了上来。
“苏小姐,刚才你手机响了好几次,我看好像是……同一个号码。”和姐将手机递给我,眼神里带着些许担忧。
是出版社编辑的号码。我的心微微一沉。
林夕也停下了脚步,看向我。
我接过手机,解锁,屏幕上显示着几个未接来电和数条未读信息。大部分来自编辑,还有两条,来自一个我几乎快要遗忘的、中学时代曾有过短暂交集的同学。
指尖有些发凉。刚刚在露台积攒起来的那点勇气和暖意,仿佛遇到了寒流,迅速消散。
我点开编辑的信息。
前面几条还是关于版权后续事务的常规沟通,但最后一条,语气明显不同:
【小苏,你最近还好吗?网上那些乱七八糟的消息别往心里去。不过……有几家媒体不知道怎么联系到我这里,想找你做采访,说是想听听‘创作者的声音’……我都帮你挡回去了。你自己多注意,如果需要什么帮助,随时跟我说。】
媒体的触角,果然无孔不入。他们甚至找到了我的编辑。那句“听听‘创作者的声音’”,听起来冠冕堂皇,背后隐藏的意图,不言而喻。
我闭了闭眼,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然后,点开了那条来自旧日同学的信息。
信息的内容很简单,甚至带着一种故作熟稔的客气:
【苏晴,好久不见,没想到在网上看到你的消息了。你现在成了作家,真厉害!中学时候的事情……过去就过去了,大家都长大了,你也别太放在心上。希望你一切都好。】
这条信息,像一根细小的针,精准地刺入了我心底最隐秘、最不愿触碰的伤疤。“大家都长大了”、“别太放在心上”……这种轻描淡写的“安慰”,背后是事不关己的冷漠,甚至可能带着一丝隐秘的、时隔多年再次被勾起的审视。
它提醒着我,那段过往并未真正过去。它只是被时间掩埋,随时可能因为任何一点风吹草动,而被重新挖掘出来,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供人评头论足。
我的脸色大概很难看。林夕立刻走了过来,扶住我的手臂,低声问:“怎么了?”
我把手机递给她看。
她快速浏览了信息,眉头紧紧蹙起,眼神瞬间变得锐利,像护崽的母兽。
“别理他们。”她斩钉截铁地说,声音里带着压抑的怒气,“尤其是你这个‘同学’,虚伪!”她直接拿过我的手机,动作利落地将那条信息删除,然后将手机塞回我手里,“编辑是好意,回头我让工作室的人也帮忙打个招呼,不会让媒体再去骚扰你身边的人。”
她的反应迅速而强硬,像一道突然升起的保护墙。
我看着她,心中的寒意被她眼中的怒火驱散了些许。但那种如影随形的疲惫感和无力感,再次席卷而来。
刚刚在露台,我以为自己往前迈了一小步。可现实的一个浪头打来,就让我几乎站立不稳。
“我没事。”我低声说,更像是在安慰自己。
林夕紧紧握住我的手,她的手心很暖,力道坚定。
“苏晴,听着,”她看着我的眼睛,语气前所未有的严肃,“我们享受这里的安静时光,但这不代表我们是在逃避。外界的声音,好的坏的,它们一直都在。但我们在一起,我们共同面对。今天你敢拍照,敢对我笑,这就是胜利,是我们小小的、实实在在的胜利。其他的,都是噪音,明白吗?”
她的目光像磐石一样稳定。
我回望着她,感受着她手心的温度和力量。是啊,刚刚那张合照里的笑容,是真实的。此刻她站在我身边,是真实的。雪山在窗外,是真实的。
那些远方的、试图侵入的阴云,或许无法立刻驱散,但它们无法抹杀我们已经拥有的、这些真实的瞬间。
我点了点头,将身体微微靠向她,汲取着那份令人安心的力量。
“嗯,是噪音。”我重复着她的话,声音虽然轻,却带着一丝试图坚定的意味。
傍晚的丽江,依旧美丽安宁。但我知道,有些东西已经不一样了。在我心里,勇气和恐惧正在进行着一场拉锯战。而林夕,是始终站在勇气那一方,为我摇旗呐喊、甚至亲自下场的人。
夜幕降临,我将那张唯一的合照,偷偷设置成了自己手机的锁屏壁纸。
每一次点亮屏幕,看到那个努力微笑的自己,和身边笑容灿烂的她,就像是在提醒自己——
即使阴云密布,也要记得,我们曾共同站在阳光之下,雪山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