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6、死亡 ...

  •   周老师偶尔踱步到她案前,看着纸上日益浑厚圆融的气象,只是微微颔首,并不多言。有时会指点一两处用笔的关窍,或与她聊几句古人书论中的心境。

      他知道,这姑娘已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节奏和通道,剩下的,无非是水到渠成的功夫。

      某日课后,夕阳的金辉透过高大的窗户,洒在耿星语刚完成的一幅小楷作品上,字字珠玑,气息贯通,隐约间已有了大家风范的雏形。

      周老师驻足良久,目光从那张宣纸,移到窗外杭城暮色四合的天空,心中一片澄明。

      他端起手边的紫砂壶,啜了一口已然温凉的茶,嘴角浮现出一丝几不可察的笑意。

      今年云省的书法状元,大抵,也是定下了。

      这并非妄断,而是一位老匠人,看到一块璞玉历经打磨,终于褪去石皮,透出内在温润而坚定的光芒时,所产生的、毋庸置疑的确认。

      距离联考只剩下两个月。

      耿星语的状况稳定得几乎让人产生错觉。药物将她的情绪维持在一个狭窄而平稳的通道里,不再有撕裂的高峰,也不再有吞噬一切的谷底。

      她每日在画室度过十几个小时,与笔墨为伴,生活规律得像钟摆。周老师看着她笔下日益凝聚的气韵,偶尔会露出欣慰的神色。所有人都觉得,最坏的风暴已经过去,这个女孩正稳稳地走向一个可以预期的未来。

      直到那个下午。

      杭城的秋日,天空是一种清澈的高远。耿星语刚抽出时间完成一套文化课模拟试卷,手腕有些发酸,正站在窗边休息,看着楼下的银杏树叶一点点被秋风染黄。

      手机在画袋里震动起来,她拿出来,看到是家里一位不太常联系的亲戚。

      一种本能的、冰凉的预感,像细微的电流,瞬间窜过她的四肢。

      她接起电话,声音还算平稳:“喂,阿姨?”

      电话那头的声音带着刻意压制的急促和悲伤:“星语啊……你、你那边集训结束了吗?能不能……尽快回来一趟?”

      “……怎么了?”她的声音不自觉地绷紧了,手指用力攥住窗框,指节泛白。

      那边沉默了几秒,仿佛在斟酌最不残忍的措辞,但最终,只是传来一声压抑的啜泣和一句破碎的话:

      “你妈妈……柏岚她……今天早上,突然……走了……”

      “走了”?

      这个轻飘飘的词,“走了”,她甚至没能立刻理解这个词在此刻承载的重量。

      肝癌晚期。靶向药。最后一种。

      这些她一直刻意回避、却又深植于心的字眼,此刻像沉船碎片般猛地浮出脑海。

      电话那头还在说着什么,关于突发性脏器衰竭,关于走得很安详,关于后事的安排……声音变得遥远而模糊,像是隔着一层厚厚的玻璃。

      耿星语只是静静地听着,没有哭,也没有问。她甚至异常冷静地回复了一句:

      “好,我知道了。我尽快回来。”

      挂断电话,她维持着接电话的姿势,站在窗边,一动不动。窗外,秋光正好,银杏叶的金色明亮得有些刺眼。

      画室里,其他同学削铅笔的沙沙声,颜料盘碰撞的清脆声,低声讨论的絮语……所有声音都清晰地传入耳中,却又仿佛来自另一个世界。

      她慢慢低下头,看着自己的手。这双手,刚刚还在执笔,书写着关于“安定”和“未来”的笔画。此刻,却感觉不到丝毫温度,麻木得像是别人的手。

      母亲走了。

      那个会强撑着笑容说“一切都好”的妈妈,那个会趴在她手边疲惫睡去的妈妈,那个与她约定“一起治疗,谁也不当逃兵”的妈妈……不在了。

      巨大的、绝对的空洞,并非瞬间将她撕裂,而是像潮水般,以一种缓慢却无可阻挡的速度,从心脏开始,向四肢百骸蔓延,吞噬掉所有刚刚建立起来的、脆弱的稳定与感知。

      她没有崩溃大哭,没有歇斯底里。只是觉得,刚刚那个还在为联考拼搏、以为生活终于走上轨道的耿星语,像一个被突然戳破的肥皂泡,“噗”地一声,轻飘飘地,碎裂在了这片秋日暖阳里。

      她缓缓滑坐在地上,背靠着冰冷的墙壁,将脸埋进膝盖。

      画室里无人察觉角落里的异样,只有窗外那棵银杏树,一枚金黄的叶子,挣脱了枝头,打着旋儿,无声地飘落。

      她维持着这个姿势,很久,很久。

      直到暮色降临,画室里的同学陆续离开,周围彻底安静下来。她才抬起头,脸上没有任何泪痕,只有一片死寂的茫然。

      她拿出手机,订了最早一班回云省的飞机票。

      然后,她走到自己的画案前,看着上面未完成的字帖,笔墨纸砚整齐地摆放着,仿佛在静静等待主人归来。

      她伸出手,指尖极轻地拂过那支她用了很久的毛笔。

      然后,她收回手,转过身,没有再回头。

      联考,未来,书法,乃至她好不容易维系住的、看似平静的生活……

      在死亡到来的这一刻,全都失去了重量。

      飞机穿越云层,将杭城的秋色与画室的墨香远远抛在脚下。耿星语靠在舷窗边,看着下方棉絮般铺展的云海,眼神空洞,没有任何焦点。

      她没有流泪,甚至没有太多表情,只是感觉胸腔里那块自接到电话后就形成的冰坨,正在随着高度的下降而不断膨胀、变硬,沉重地压迫着她的呼吸。

      引擎的轰鸣声中,她回到了云省。那个曾经充满母亲气息的房子,此刻被一种肃穆而悲伤的氛围笼罩着。亲戚们红着眼眶,低声交谈,看到她回来,纷纷投来怜悯和担忧的目光。

      柏岚已经被整理好遗容,安静地躺在客厅临时布置的灵床上,身上盖着洁白的布单。

      耿星语一步一步,极其缓慢地走过去。脚步落在瓷砖上,发出轻微却清晰的回响。她停在灵床边,低头凝视。

      母亲的脸庞很安详,甚至带着一丝解脱般的平静,仿佛只是陷入了沉睡。只是那脸色是蜡黄的,失去了所有生命的光泽,嘴唇也失去了血色。

      曾经会温柔注视她、会因为病痛而蹙起、又会因为她一点点进步而绽开笑纹的眉眼,此刻永久地闭合了。

      耿星语伸出手,指尖悬在母亲冰凉的脸颊上方,微微颤抖着,最终却没有落下。她怕惊醒母亲的安眠,更怕确认这触手可及的冰冷就是永恒。

      火化那天,天色阴沉。她穿着黑色的衣服,站在亲属队列的最前面,看着母亲的遗体被缓缓推送进去。

      沉重的铁门关上,隔绝了最后的视线。亲戚们开始压抑不住地哭泣,她却只是挺直了背脊,怔怔地望着那扇门,脸上没有任何波澜,仿佛所有的泪腺都在得知消息的那一刻干涸了。

      她只觉得那扇门像一张巨口,吞噬了她生命中最后一点稳定的光和热。

      葬礼上,哀乐低回,人们说着悼词,回忆着柏岚生前的点滴。她作为女儿,全程安静地站着,对着前来吊唁的宾客鞠躬回礼,姿态无可挑剔,却像一尊被抽走了灵魂的、精致而苍白的瓷偶。

      有人低声议论她的“冷静”,她却恍若未闻。悲伤太过巨大,反而呈现出一种真空般的寂静。

      直到一切仪式结束,工作人员捧着一个枣红色、表面光滑的小小木盒,庄重地递到她面前。

      “请节哀,这是柏岚老师的骨灰。”

      那一刻,周遭所有的声音都褪去了。她的目光凝固在那个盒子上。

      那么小。

      小到一只手就可以轻松托起。

      小到……根本无法想象,里面装着的是曾经会拥抱她、会为她遮风挡雨、会强忍着病痛对她微笑的、活生生的母亲。

      她伸出双手,极其郑重地,甚至是有些笨拙地,接过了那个木盒。

      入手的分量,比想象中更轻,却又比整个世界更重。一种温凉的、坚硬的触感透过木盒传来,与她记忆中母亲温暖柔软的怀抱,形成了最残忍、最荒谬的对比。

      她低着头,一动不动地看着怀中的骨灰盒,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光滑的漆面,仿佛想从中感受到一丝熟悉的温度,或者……一个奇迹。

      周围一片寂静,所有人都屏息看着她,等待着这个始终没有掉一滴眼泪的女儿,最终的情绪决堤。

      然而,她没有。

      她没有嚎啕大哭,没有崩溃呼喊。

      只是维持着那个低头的姿势,很久,很久。

      然后,她用一种轻得几乎听不见、却带着某种碎裂质感的声音,对着那个小小的木盒,喃喃自语般地说了一句:

      “……妈,我们回家了。”

      话音落下的瞬间,她抱着骨灰盒的手臂,几不可查地收紧了一些。仿佛抱着的,不是一盒冰冷的遗骸,而是母亲留给她的、最后的、也是全部的重量。

      那巨大的、被冰封的悲痛,并未化作泪水,而是更深地、更沉默地,沉入了她的骨血里,成为了她生命底色中,一道永远无法弥合的、无声的缺口。

      回到家,那个失去了女主人的房子,空旷得能听见回声。亲戚们帮忙料理完丧事,陆续散去,留下一些苍白无力的安慰和担忧的目光,最终也只剩下她一个人。

      她将那个枣红色的骨灰盒,小心翼翼地放在了客厅最显眼的位置,仿佛母亲依旧在看着她。

      接下来的几天,她表现得异常“正常”。按时吃饭,尽管味同嚼蜡。按时睡觉,尽管在床上睁眼到天明。

      她甚至开始整理母亲的遗物,动作缓慢而有序,将衣服一件件叠好,将书籍分类摆放。她的平静,像一层薄冰,覆盖在深不见底的黑色湖面上。

      直到那天深夜。

      万物俱寂,连窗外的风声都歇止了。她坐在母亲生前常坐的那张沙发上,怀里抱着那个冰冷的骨灰盒,目光落在对面空荡荡的椅子上。

      这房子里每一个角落,都残留着母亲的气息,却又无比清晰地宣告着“永不归来”这个事实。那个与她约定“一起治疗,谁也不当逃兵”的人,失约了。

      她所有的坚持,所有的努力,在死亡面前,显得如此可笑和毫无意义。

      那层薄冰,终于承受不住底下汹涌的绝望,“咔嚓”一声,碎裂了。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76章 死亡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