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7、阿姆斯特丹的彩虹 ...
-
荷兰的春天,运河边的樱花盛开如云。许愿和孟婉手牵手漫步在阿姆斯特丹的街头,十指相扣,仿佛一对度蜜月的新婚夫妇——从某种程度上说,她们确实是。
“紧张吗?”许愿轻声问,拇指轻轻摩挲着孟婉的手背。
孟婉微笑着摇头,眼中的光芒比运河上的粼粼波光还要明亮:“和你在一起,从来没有紧张过。”
这天对她们来说意义非凡。经过多年的等待和准备,她们终于来到了这个对同性婚姻开放的国家,要在异国他乡正式领证结婚。
选择荷兰并非偶然。除了婚姻平等外,这个国家还与她们的爱情有着奇妙的联系——梵高的故乡,郁金香的花海,以及那种包容开放的氛围,都让这里成为她们心中的理想之地。
领证地点选在阿姆斯特丹市政厅,一座建于17世纪的宏伟建筑。当她们走进婚姻登记处时,一位会说中文的工作人员微笑着迎接她们。
“许愿女士和孟婉女士?”工作人员确认道,得到点头回应后,她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恭喜二位。一切都准备好了,请随我来。”
登记室内布置得简洁而温馨,墙上挂着一幅抽象画,色彩柔和而温暖。工作人员请她们坐下,开始核实文件。
“你们的材料很完整,”工作人员说,“只需要在几份文件上签字就可以了。”
签字笔在纸上滑过的声音,在这个安静的房间里显得格外清晰。每一个签名,都让她们的心跳加速一分。
当最后一份文件签署完毕,工作人员站起身,郑重地说:“根据荷兰王国的法律,我现在正式宣布你们结为合法夫妻。”
简单的仪式,却让两人的眼眶同时湿润。她们相视而笑,然后自然而然地接吻——一个温柔而绵长的吻,承载着多年的等待与期盼。
“恭喜你们!”工作人员鼓掌,然后从抽屉里取出两个精致的卷筒,“这是你们的结婚证书。荷兰的结婚证是水彩画风格的,希望你们喜欢。”
许愿和孟婉小心地展开证书,呼吸同时一滞。证书上不是冰冷的文字和印章,而是一幅细腻的水彩画——两只手紧紧相握,背景是荷兰的风车和花田,右下角有官方的印章和文字。
“这太美了。”孟婉轻声感叹,指尖轻抚过画面。
“就像为我们量身定做的一样。”许愿的声音有些哽咽。
离开市政厅时,阳光正好洒在运河上,整个阿姆斯特丹仿佛都在为她们庆祝。她们决定沿着运河散步,享受这个特别的下午。
走着走着,孟婉突然停下脚步,从包里取出随身携带的素描本和铅笔:“别动,就保持这个姿势。”
许愿笑着配合,倚在运河桥的栏杆上,身后是典型的荷兰建筑和缓缓流淌的河水。她看着孟婉专注作画的样子,忍不住也从包里掏出相机,记录下这个瞬间。
路过的行人看到这一幕,都会心一笑。在这个包容的城市,同性伴侣与异性伴侣一样寻常,这种平常心反而让她们感到格外温暖。
素描完成后,孟婉展示给许愿看。画中的许愿倚栏远眺,嘴角带着淡淡的微笑,整个人笼罩在午后的阳光中,身后的运河和建筑只是柔和的背景。
“你把我画得太美了。”许愿轻声说。
“我只是画出了我眼中的你。”孟婉回应,眼中满是爱意。
她们继续漫步,不知不觉来到了著名的郁金香花市。五彩缤纷的花朵在春日阳光下绽放,宛如大地上的彩虹。
“记得我们第一次一起去花海吗?”许愿突然问。
孟婉点头:“怎么会忘记。你当时紧张得差点摔了相机。”
“而你假装没注意到,给我留足了面子。”
两人相视而笑,记忆如潮水般涌来。从初遇的拘谨,到重逢的忐忑,再到如今的默契,每一步都值得珍藏。
在花市尽头,一位老画家正在为情侣画肖像。看到她们,老人微笑着招手:“为美丽的女士们画张合影?今天优惠。”
她们对视一眼,欣然同意。坐在小凳子上,肩并肩,手牵手,背景是绚烂的郁金香花海。
老画家手法娴熟,不一会儿就完成了素描。画中的她们相依相偎,眼神交汇间满是爱意,身后的花朵仿佛都在为这份爱情绽放。
“你们很相配,”老画家递过画作,眼中闪着智慧的光芒,“灵魂的契合比外貌的相配更加难得。”
她们谢过老人,小心地收好这幅意外的礼物。这时许愿注意到附近有一家婚纱摄影店,橱窗里展示着同性伴侣的婚纱照,美丽而自然。
“等等我。”许愿突然说,然后快步走向那家店。
十分钟后,她带着一个纸袋回来,眼中闪着调皮的光。
“是什么?”孟婉好奇地问。
许愿从袋中取出两条头纱——不是传统的白色长纱,而是简约的短发饰,上面绣着精细的荷兰国花郁金香图案。
“虽然不是正式的婚纱,”许愿为孟婉戴上其中一条,“但我想为我们增添一点仪式感。”
孟婉感动地笑了,也为许愿戴上另一条头纱。然后她们再次走到运河边,请一位路人帮她们拍照。
照片中,两位头戴花饰的女子在阿姆斯特丹的运河背景下相拥而笑,手中的结婚证书和水彩画清晰可见,整个画面充满了幸福的气息。
傍晚,她们在一家临河餐厅用了晚餐,品尝了传统的荷兰美食。餐厅老板得知她们刚领证结婚,特意赠送了一瓶香槟和一份特制的甜点。
“在荷兰,我们叫这个‘liefdesschuim’,”老板解释道,“意思是‘爱的泡沫’。祝你们的婚姻充满甜蜜和欢笑。”
回酒店的路上,夜幕已经降临。阿姆斯特丹的灯光倒映在运河中,宛如一条条流动的光带。
在房间内,她们小心地将结婚证书和水彩画放在桌上,然后相拥站在窗前,看着城市的夜景。
“今天完美得不像真的。”孟婉轻声说。
许愿从背后环住她,下巴轻靠在她肩上:“这只是开始。我们有整整一生的时间,创造更多美好的回忆。”
月光下,她们交换了一个温柔的吻,然后许愿突然单膝跪地,从口袋中取出一个小盒子。
“虽然我们已经合法结婚了,”她打开盒子,里面是两枚设计简约的铂金戒指,“但我还是想正式地向你求婚。孟婉,你愿意与我共度余生吗?”
孟婉眼中泪光闪烁,笑着伸出手:“我以为我们早就决定共度余生了。”
“仪式感很重要。”许愿为她戴上戒指,然后也伸出自己的手让孟婉为她戴上另一枚。
戒指内圈刻着彼此的姓名缩写和当天的日期,以及两个简单的词:Always & Forever。
那一夜,阿姆斯特丹的月光特别温柔,透过酒店窗户洒在相拥而眠的两人身上。桌上的结婚证书和水彩画静静地诉说着这个特别的日子,而她们手指上的戒指在月光下闪着微弱却坚定的光。
在异国他乡,她们的爱情得到了法律的认可和祝福。但更重要的是,她们再次确认了彼此的心意——无论有没有一纸证书,她们的灵魂早已紧紧相连。
第二天清晨,当初升的阳光唤醒这座城市时,许愿和孟婉已经收拾好行装。她们手牵手站在窗前,最后看一眼这个给予她们特别礼物的城市。
“回家后,我们要把证书挂在工作室最显眼的地方。”许愿说。
孟婉点头,然后突然想起什么:“我们应该每年都回来一次,纪念这个日子。”
“就像 pilgrimage(朝圣)一样。”许愿微笑同意。
离开酒店时,前台工作人员递给她们一个信封:“昨晚有位老先生送来的,说是给新婚夫妇的礼物。”
打开信封,里面是昨天那位老画家为她们画的肖像,已经装裱好了,下面有一行小字:“爱无边界,幸福无疆。祝你们永远幸福。”
她们相视而笑,手握得更紧了些。
在去机场的出租车里,孟婉靠在许愿肩上,轻声说:“知道吗?我昨晚梦到了我们的花海。”
“我也梦到了。”许愿惊讶地发现,“梦中的花海开满了彩虹色的花。”
“那我们应该把它画下来和拍下来。”孟婉提议。
“当然。”许愿吻了吻她的额头,“我们有整整一生的时间来完成这个项目。”
飞机起飞时,她们透过舷窗看着逐渐变小的阿姆斯特丹。这座城市给予她们的不仅是一纸证书,更是一份珍贵的回忆和承诺。
“回家后第一件事要做什么?”孟婉问。
许愿想了想,微笑回答:“先给老周寄张明信片,告诉他这个好消息。然后……”
“然后?”孟婉好奇地追问。
“然后开始规划我们下一个七年的旅程。”许愿握住她的手,“无论是花海、阿姆斯特丹,还是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只要和你一起,就是家。”
云层之上,阳光格外灿烂。她们的手指紧紧交缠,戒指相碰发出轻微的声响,仿佛在轻声诉说着一个承诺:无论走到哪里,无论时光如何流转,她们的爱将永远如阿姆斯特丹的春天般绚烂绽放。
而在未来的某一天,当她们老去,回顾这一生时,会记得在这个荷兰的春天,她们的爱得到了世界的又一个祝福。但更重要的是,她们再次选择了彼此,在法律的见证下,在爱的名义中,许下永恒的承诺。
这份爱,始于花海,证于运河,将永恒于每一个共度的晨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