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一章 你再也当不了妈妈了 ...

  •   北京医院妇产科门诊室外,林竹青拿着诊断报告,静静地坐在椅子上。
      诊断报告上写着:子宫囊肿,直径22mm+。
      这就意味着,她这辈子恐怕再也当不了妈妈了。

      她走进妇产科卢大夫的诊室。
      卢大夫看了看检查的片子和报告,对她说:“囊肿发展的速度很快,要尽快做决定,半年之内,要么怀孕,要么就得切除子宫。”
      林竹青把已经快要涌出来的眼泪狠狠地咽回去,平静地对卢大夫说:“做手术吧。”
      卢大夫吃惊地抬起头看着她。

      一年前,林竹青曾经挂过卢大夫的号,那时她对卢大夫说,跟丈夫始终怀不上孩子,想做个全面的检查。
      经过各种检查过后的结论是:她的卵子质量不高,自然受孕的概率很低。
      卢大夫问她:“你丈夫多大岁数了?”
      “四十二。”
      卢大夫:“你也三十八了,而且是这种情况,你们俩正常受孕的机会不大,如果真的很想要孩子,就抓紧时间做试管婴儿吧。”
      后来林竹青一直没有来找她。

      再后来,就是半个月前,林竹青来了。
      卢大夫第一眼看到她,被狠狠吓了一跳。
      一年前那个美丽的、温柔的、看起来不过三十出头的女人,现在怎么好像一下老了十岁,一脸的疲惫、厌世、冷漠,卢大夫不知道这一年里发生了什么。
      林竹青轻描淡写地诉说着病情:“我的大姨妈很不正常,最近几个月下腹部一直很疼。”
      卢大夫小心翼翼地问她:“你和你丈夫后来怀上孩子了吗?”
      林竹青猛然抬头看她,停顿了一下,冷冷地回答:“我没有丈夫。”

      做了一系列的检查后,林竹青拿到了诊断报告。
      卢大夫不知道林竹青和她的“丈夫”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但这个女人曾经那么想要一个孩子,一年前的检查非常痛苦,她连眉头都没皱过一下,现在如果切除了子宫,她这辈子就真的再也没有当母亲的机会了。
      卢大夫竭力劝说她:“受孕概率低,并不是说完全没有,你可以考虑试管婴儿,有个孩子在子宫里生长,你的囊肿会逐渐减小,实在不行到最后剖腹产的时候可以跟孩子一起取出来,这样你还有当妈妈的机会啊!”
      林竹青摇摇头:“您不用劝了,我决定了,您尽快安排手术吧。”
      卢大夫还不甘心:“别急着做决定,回去跟家里人商量一下......”
      “不用!”林竹青打断她:“我自己的事情我自己能做主。”
      卢大夫:“那手术也得家属签字啊!”
      林竹青恳求道:“您就让我自己签吧。”
      卢大夫耐心解释着:“任何手术都是有风险的,总得找个人来陪你做手术啊。”
      林竹青想了想说:“好。”

      2009年11月1日,北京下了第一场大雪,林竹青走出北京医院,寒风像刀子一样割在她的脸上,她却浑然不觉。
      今天是周六,看看伊蓝在家吗。她掏出手机,给伊蓝打过去。
      “喂。”伊蓝懒懒地问:“太阳从西边出来了,怎么......”
      林竹青打断她:“在家吗,我去找你。”
      “好,上北苑来吧。”

      伊蓝和林竹青都是在长江边上的云江市长大的,大学时期是云江的一所工科大学会计专业的同班同学。90年代的时候,伊蓝嫁给了一个北京商人来到北京定居。没过多久两个人离了婚,她一个人在北苑住着一套大别墅。经常寂寞无聊的时候她会给林竹青打电话,互相聊着闺蜜之间的话题。
      林竹青有一个断断续续交往了将近十年的男朋友,2001年去了美国,走之前男人信誓旦旦地承诺:“等我在那边混好了我就把你接过去。”不过,他在那边生活得非常艰难,后来被一个富家女看上,就跟林竹青断了关系。
      那一段时间,林竹青的情绪非常低落,伊蓝经常给她打电话逗她开心。2003年3月,林竹青跟单位请了年假,到北京来散心。她住在伊蓝家,两个人天天逛街、品尝美食,玩的很开心。可没几天,非典就席卷了北京城,一时间全国上下人心惶惶,所有从北京出发的人到了目的地都要被当地的医院进行15天的隔离。林竹青打电话回家,母亲让她暂时不要回来,待在伊蓝家里尽量不要上街。她只能跟单位续假,继续留在北京。
      林竹青所在的单位是一家国企,到了四月,单位的人事科长给她打电话,对她下了最后通牒:“要么回来上班,要么把请假条交上来。”
      林竹青很委屈:“现在是特殊时期,你说的哪一条我都做不到啊,就不能特事特办吗?”
      女科长没有任何商量余地:“对你特殊了单位的制度不就成了摆设?!”
      林竹青不知道为什么,自打她一进单位这个女科长就看不惯她,处处给她小鞋穿,她已经忍了很多年,这一刻,她终于爆发了:“我哪一条都做不到,你看着办吧!”
      “那你就辞职吧!”
      “辞就辞,我现在就跟你正式辞职,手续等疫情结束了我再回去办!”林竹青扬眉吐气地挂了电话。

      当然,这样的意气用事换来的就是她之后拼命地游走在北京的各大招聘网站,一次次的投递简历换来一次次的杳无声息,她现在已无路可退,只能不断地给自己打气:这一定是上天对我的安排,他就是要我留在这里!是啊,自己的生活一团糟,那个一眼望到头的破工作我早就腻了,为什么不可以找个地方重新开始,而北京不就是我可以选择的地方吗,这么多外地人都留在了这座城市,我怎么就不可以呢?
      5月下旬,非典势头开始缓解,她陆续收到几个招聘单位打给她的电话,经过一番面试和权衡,她选择了一家国营的图书出版发行公司,正式成为了北漂的几百万大军中的一员。

      和许多初到北京的外地人一样,林竹青也经历着不断调整不断适应的过程。完全没有方向感的她强迫自己记住一条又一条的马路,那时的背包里永远有一张地图;从小生活在南方的她,领教了北京春天的“漫卷黄沙”,忍受着秋冬季节的干燥。她会因为想念家乡的鸭血粉丝,恨不得立刻坐上火车;她会站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品味着身在异乡的孤独和无奈。
      最令她焦急的,是她必须尽快适应新的工作。大学时期,她虽然学的是会计专业,但后来的工作一直就只是单位会计室里的出纳,好的岗位都被有背景的人占着。这搞得她这些年基本上自己的专业快荒废掉了。她现在虽然在北京找到了一份会计岗位的工作,但在人才济济的北京,她的心里并不踏实。她报了注册会计师的考试,周末都基本上在人民大学的教室、或者各个图书馆里度过。这样的生活虽然辛苦,却无比充实。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