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第 6 章 ...

  •   第6章棘手病例:中西医能否协同治疗?

      平静了几日的急诊科再次被急促的警报声打破。一辆救护车呼啸而至,担架上抬下一位情况复杂的中年女性患者。

      患者意识模糊,呼吸急促,面色口唇发绀,下肢水肿明显。初步检查,心率极快,心律严重不齐,心音低钝遥远,肺部满布湿性罗音。显然,这是一位严重的心力衰竭患者。

      接诊的急诊医生迅速判断情况危重,立刻请心内科和心外科紧急会诊。巧的是,当天正值沈聿珩和顾清涵都在急诊轮值或会诊。

      沈聿珩先到一步,查看患者情况,翻阅着刚出来的急诊化验单和床边心脏超声结果,眉头越锁越紧。

      “扩张型心肌病晚期,全心扩大,射血分数极低(EF<25%),急性左心衰发作,伴有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肾功能也开始出现损伤……”她语速很快地对赶来的心内科同事说道,语气凝重,“药物调整空间很小,常规抗心衰治疗恐怕效果有限。IABP(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或许可以考虑,但只是暂时的支持。长远来看,恐怕……需要心脏移植。”

      心脏移植,意味着漫长的等待、高昂的费用、巨大的手术风险和术后的排异反应。这是一个令人绝望的诊断。

      这时,顾清涵也到了床边。她没有先去碰触那些冰冷的报告,而是先观察患者的面色、神态,查看她的舌象(舌质紫暗,苔白腻),然后轻轻抬起患者肿胀的手腕,仔细感受着她的脉搏。

      脉象沉、细、促、结代,杂乱无章,如屋漏滴答,提示心气心阳衰微至极,瘀血水饮内停,病势危笃。

      “患者是不是长期怕冷,容易疲劳,食欲不好,稍微活动一下就喘不上气?”顾清涵抬头问向一旁焦急万分的家属。

      家属连连点头:“对对对!医生您说得太准了!她这样好几年了,一直当普通身体虚调理,没想到突然就……”

      沈聿珩看向顾清涵,这次她的目光里少了几分质疑,多了几分面对共同难题时的严肃:“顾医生,从你们中医角度看?”

      顾清涵面色凝重:“心肾阳虚,水气凌心射肺,血瘀脉道。阳气衰败,水饮泛滥,瘀血阻络。情况非常严重。”她的判断与西医的诊断在“严重程度”上惊人一致,只是用了另一套语言体系。

      “心脏移植是最终方案,但在此之前,或者说在等待的过程中,我们能否做点什么?”心内科的医生抱着手臂,目光在沈聿珩和顾清涵之间来回移动,“西医的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已经用到极限,再增加剂量,肾功能恐怕会彻底崩溃。IABP也不是长久之计。”

      他顿了顿,试探性地问:“顾医生,中医……有没有办法在改善症状、减轻心脏负荷、保护肾功能方面提供一些帮助?哪怕只是为等待移植争取多一点时间,或者改善一下患者的生存质量?”

      难题,摆在了所有人面前。

      沈聿珩沉默着。按照她纯粹的科学信仰,这种情况下中医介入的风险极高。患者内环境极其脆弱,任何未经充分验证的干预都可能带来不可预知的后果,尤其是那些成分复杂的中药。

      但她没有立刻否定。她想起了抢救室里那几根银针带来的血压回升,想起了顾清涵在研讨会上不卑不亢的陈词。

      她看向顾清涵,目光锐利依旧,却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审慎:“顾医生,你认为有把握吗?我们需要评估任何治疗方案的潜在风险和获益。尤其是药物相互作用和对肝肾功能的额外负担。”

      顾清涵没有立刻打包票。她沉思片刻,极为谨慎地回答:“非常棘手。常规的温阳利水活血方药力道可能不足,但峻猛的药物患者此刻虚弱的身体又可能无法承受。需要非常精妙的配伍和剂量拿捏,甚至需要结合外治法。”

      她看向沈聿珩和心内科医生,态度诚恳而负责:“我需要一点时间仔细斟酌方药。如果可以,我建议在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肝肾功能、电解质的前提下,尝试一下中西医结合的保守治疗方案。目标不是逆转病情,而是尽可能温振阳气、化气行水、活血通络,试图轻微改善心功能,减轻水肿,为后续治疗创造一线机会。”

      她补充道:“所有用药都会选择药性相对明确、与现代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较充分的品种,并且从最小安全剂量开始。每一步调整都基于患者的实时反应和数据变化。”

      这不是一个轻易的承诺,而是一个基于专业判断和高度责任感的提议。

      沈聿珩看着顾清涵眼中那种混合着对生命的敬畏与对自身所学慎重思考的光芒,又看了看病床上生命垂危的患者和家属绝望的眼神。

      理性的天平在风险与可能的一线生机之间摇摆。

      最终,她深吸一口气,做出了一个或许连她自己都有些意外的决定。

      “好。”沈聿珩的声音清晰而果断,“我们组成一个临时治疗小组。我们负责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内环境,进行最严密的监测。顾医生,你负责中医方案的设计和实施。任何细微变化,我们随时沟通调整。”

      她看向心内科同事,后者也点了点头,表示同意尝试。

      一次前所未有的、针对极危重病人的中西医协同治疗尝试,就在这场紧张的急诊室会诊中,初步定了下来。

      挑战巨大,前路未卜。沈聿珩的理性依旧紧绷,但她选择给顾清涵,也给中医,一次在严峻考验中证明价值的机会。

      顾清涵感到肩头沉甸甸的压力,但也涌起一股坚定的决心。她看向沈聿珩,郑重地点了点头。

      这一刻,她们不再是辩论的对手,而是被迫站在同一战壕里、面对共同敌人的战友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