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回答一个大家可能最关心的问题,不会有连清灏的番外或者if,原因会放在后面,让我们先从乔悦讲起。
昨天晚上看到一条评论,是说乔悦感觉有点渣。但其实乔悦看起来优柔寡断,却在整个故事里都一直很明确拒绝连清灏,她是很坚定很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遇到陈观静禾,她才展露出更多的于心不忍。因为乔悦其实跟连清灏很像,这是我理解的一种生理上跟血质、大脑发达区域有关的性格相似,但是两个人成长环境不同,导致面对一段感情出现可能裂痕,应对方式不一样,连清灏有高高在上的自尊,会认为自己应该放弃不再对自己倾心坦诚的乔悦,但是乔悦一直是会主动喜欢人喜欢到自己想放下并且不索取回应的,乔悦先喜欢上了连清灏,也在面对连清灏冷淡的很多时候仍旧不思考面子的爱她,乔悦和连清灏都不是任性的人,所以她们的感情不存在撒娇更不存在强求,所以我跟朋友说连清灏如果真是能有一点晋百总裁的强制爱,可能她的追妻结局会不一样,但又或者那样乔悦根本不会爱上她,毕竟乔悦一开始就喜欢上她的从容镇定,喜欢上她的礼节礼貌。
很多人看到意大利篇,也会觉得连清灏其实是可以跟乔悦he的,包括当时有很多读者留言希望她们在一起。但是剧情的走向我都是提前顺好的,之前没有确定结局,是因为我没有实际动笔看到她们在那个场景和情绪里会做出怎样的选择,所以当我去写定股也就是连清灏线be的那一章也一直在哭。
我知道很多人看这种类似be的文,会觉得明明作者可以写he,偏要为了虐写be。但实际上生活不也是这样,你旁观做一个在你看来是错误的人的时候,你总会觉得她差一点就选对了,就像楚冕宁看林栋出轨,就像很多时候我们自己被出轨被冷落。如果我写he很简单却没做,那么其实那四年连清灏多吃一点蛋糕,把三明治带走也是很简单却没做,感情和人生向来是这样,阴差阳错,人和人的感知不重合。有时候我们觉得明明可以的事,偏偏就是不行,这就是遗憾,遗憾在于我们真的觉得很多时候差一点就可以。很多人也会问是不是陈观静禾不出现,连清灏跟乔悦过几年就会自然的复合,但其实这个问题在乔悦去雪山的路上就有表达,不是陈观静禾,也会是别人,重点是故事可以只写两个主角,但世界绝对不是只有两个人而已,珍惜眼前人的意义正是记得这句话,世界并不总是只有你和对方,有时候对方会消失,有时候第三个人会出现,这些事情你阻止不了,所以只能珍惜眼前。
当乔悦放弃喜欢连清灏,那么她的世界就会开始出现第三个人,只是刚好这是小说,可以被记录,我们看到陈观静禾是另一个主角。我的故事已经回避了很多现实因素,几乎没有家庭的阻碍,没有社会的不认同,因为两个人相爱本来就很难了。
连清灏的确提前很久就确定了她们会在世界上最漂亮的教堂结婚,但爱情不会因为有一个很好的终点就能走到那里,过程需要很久的经营。
为什么不会有番外和if,因为同样,在这个故事的最后我想说未必四十岁的乔悦不会因某种原因跟小陈分开,那时她大概会选择一直等待她的连清灏,我很搞笑地跟朋友说过,你陈观静禾愿意做小三,我连清灏也不是不愿意等。当然以小陈对乔悦的喜欢,她也会如文中所说的那样,努力一辈子抓住不放手。
乔悦是一个很好的人,她很坚强也很努力,这两点是我本身不具有所以最欣赏的特质。在前面说过很多次,乔悦一生都在向前,不能被感情牵绊,但是中间我们就知道,她其实有为楚冕宁改变过,她在京大读书,却来到潞城工作,为什么例外的是楚冕宁,我想这也是因为楚冕宁在成长的过程中给予了她很多的爱,并且乔悦那时有自信在潞城可以和京有一样的发展。我非常喜欢这个角色,她是我第一个女主角,所以我并未对她设置太多刁难,始终希望她得到全部的幸福。
在写作时我让这个故事充满了太多女性主义的因素,当然这些观点可能过不了多久就会看起来过时,但是我始终认为创作就是这样,明知道自己这个阶段的表达会落后,会被推翻,但仍然想要在自己的立场发声,并且有勇气发声,我的英雌主义,就是明知道我的女权主义不够好,明知道我会被嘲笑也要把她灌输到我的故事里,而不是一味去给那些我认为不健康的表达让路。
谢谢大家的喜欢,谢谢经常给我留言评论的每一个朋友,虽然没有你们的支持我也会厚着脸皮写完,但是我不会感受到那么多幸福,你们读懂角色,心疼她们,尊重她们,然后在中秋节给我祝福。如果有人看到这里,并且关心我会不会开新文,那么答案是明年会开,今年还有两个月,我想把时间还给自己。写作实在是太累了,我曾经是个出去旅游,爬完一天山都会去健身房练一个小时的人,我很喜欢健身,但是为了这本小说已经有半个月没去健身房,快完结的这几天,我每天最快乐的时候是跑步去买咖啡的五分钟,所以我要在剩下的两个月时间维护好我的肌肉,这个作品应该是我少女时期的文艺病跟我现在的肌肉在争夺身体的控制权,现在功成身退,我要把故事中角色的生活还给她们,也把时间还给自己。
有缘我们下个故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