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2、周围的起哄 ...
-
林骁给季然开小灶进行“力量特训”的事儿,就像一滴水落进了滚油里,在高二(三)班乃至篮球队内部,瞬间炸开了锅,想瞒都瞒不住。毕竟,每天放学后,一个穿着校服、气质清冷的美术生,准时出现在喧闹的体育馆力量区,在一个篮球健将的指导下吭哧吭哧地练引体向上,这画面本身就极具冲击力和话题性。
最开始是篮球队那帮唯恐天下不乱的家伙。大熊拍的那张“教学现场”照片早已在兄弟群里被做成了各种表情包,配文诸如“骁哥和他的专属挂件”、“论学霸的自我修养(物理)”、“这是什么新型互助学习小组?”等等。训练休息时,他们也总爱拿这个打趣林骁。
“骁哥,可以啊!一对一私教课都开起来了?收费贵不贵啊?教教我们呗?”一个队友做着夸张的引体向上动作,挤眉弄眼地问。
林骁笑骂着把毛巾扔过去:“滚蛋!人家那是天赋异禀,一点就通!你们这些糙汉子学不会!”
“哟哟哟!还护上了!”另一个队友起哄,“啥时候也对我们这么温柔耐心啊?上次我投篮姿势不对,你差点没把我胳膊拧下来!”
“那能一样吗?”林骁叉着腰,理直气壮,“你们皮糙肉厚耐操练!人家季然那是……那是文化人!得用文化人的方法教!”他憋了半天,想出这么个理由,引得众人一阵嘘声。
大熊勾住林骁的脖子,压低声音贼兮兮地问:“老实交代,骁哥,是不是有啥情况?以前没见你对谁这么上心过啊?还‘文化人的方法’,酸死我了!”
“有个屁情况!”林骁耳根有点热,用力推开他,“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共建和谐班级,懂不懂?思想觉悟一点都没有!”他嘴上否认得干脆,但那微微发红的脸颊和略显急促的语气,在兄弟们看来简直就是欲盖弥彰。
很快,这股调侃之风就蔓延到了班级里。课间时分,只要看到林骁和季然稍有交流,哪怕只是递个作业本,周围就会响起几声刻意压低的、暧昧的咳嗽声和窃笑。
比如,林骁又一次很自然地把一瓶矿泉水放在季然桌上时,前排的男生就会转过头,捏着嗓子学舌:“‘季然~喝水~’,哎呦,真贴心啊林骁同学!”
或者当季然破天荒地主动问林骁一道关于篮球规则的问题时(为了更好地理解动态速写),旁边的女生就会互相使眼色,小声嘀咕:“看!又开始‘互帮互助’了!”
最夸张的是有一次数学课,老师抽人上台板演一道难题,正好点到了林骁和季然。两人一前一后走上讲台,一个高大阳光,一个清瘦安静,形成鲜明对比。底下不知是谁先忍不住“噗嗤”笑了一声,顿时像点燃了导火索,引发了一片压抑不住的低笑声和交头接耳。
数学老师莫名其妙,敲着黑板:“安静!笑什么笑?有什么好笑的?”
大家赶紧憋住笑,但眼神里的八卦之光却闪烁得更厉害了。
台上的林骁被笑得浑身不自在,粉笔都快捏断了,下意识地瞥了一眼旁边的季然。季然倒是依旧面色平静,专注地看着题目,只是白皙的耳垂微微泛着红,握粉笔的手指也收紧了些。林骁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集中注意力解题,心里却把底下那帮家伙骂了个遍。
下课铃一响,林骁立刻蹿回座位,对着周围那帮挤眉弄眼的兄弟挥拳头:“再笑!再笑下午训练量加倍!”
然而威胁收效甚微。大熊凑过来,笑嘻嘻地说:“骁哥,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你就从了吧!”
“从你个头!”林骁没好气地捶了他一拳。
相比林骁的炸毛和“暴力镇压”,季然面对调侃的方式则完全是另一个极端——他选择彻底的无视和沉默。无论别人怎么笑,怎么暗示,他都仿佛没听见,依旧该看书看书,该画画画画,面无表情,稳如泰山。只是那微微加快的收拾东西的速度,和偶尔闪过的一丝不易察觉的慌乱,出卖了他并非完全无动于衷的内心。
这种截然不同的反应,反而让同学们觉得更有趣了。冰山学霸越是一本正经,运动健将越是手忙脚乱,这反差萌就越是让人忍不住想逗他们。
然而,调侃归调侃,班级里的氛围总体是善意和欢乐的。大家并没有恶意,只是觉得这两个性格迥异的人能成为朋友本身就很新奇有趣,而且他们之间的互动确实自带一种奇妙的化学反应,让人忍不住想围观。
甚至隐隐地,大家开始有一种“嗑CP”的心态。课间女生们的小群体里,经常会传出这样的对话:
“诶诶,你看今天林骁又给季然带早餐了!还是食堂最难抢的奶黄包!”
“哇!他真的,我哭死!太贴心了吧!”
“季然好像也接受了诶!虽然脸上还是没什么表情……”
“这叫闷骚!懂不懂!”
“啊啊啊真好嗑!”
这种氛围甚至影响到了老师。班主任刘老师某次找班委开会,结束时状似无意地提了一句:“最近班里气氛很活跃嘛,挺好。尤其是林骁和季然同学,互相促进,共同进步,起到了很好的榜样作用。这种团结友爱的精神要继续保持啊!”说得几个班委忍笑忍得十分辛苦。
面对这无处不在的起哄,林骁从最初的气急败坏,到后来的无奈接受,再到最后……甚至有点暗暗的得意?尤其是当别人用羡慕的语气说“季然居然肯跟你去体育馆”或者“季然居然会吃你给的东西”时,他心里那种“看吧只有我能这样”的隐秘优越感就会悄悄冒头。
当然,这种得意他绝不会表现出来,表面上依旧是对兄弟们的调侃重拳出击。
而季然,在最初的无所适从之后,似乎也渐渐找到了一种应对方式——那就是紧紧黏在林骁身边。他发现,只要和林骁待在一起,那些调侃的目光和话语似乎主要都会冲着林骁去,林骁会像个天然的屏障一样,咋咋呼呼地挡掉大部分火力。而他,只需要保持沉默,偶尔点点头,就能安全地躲在后面。
于是,食堂里,画室外,放学路上,两人同框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一个吵吵闹闹,一个安安静静,却形成了一种异常和谐默契的组合。
周五下午,两人又一次一起从体育馆出来。林骁一边用毛巾擦着汗,一边嘚瑟地邀功:“怎么样?今天是不是感觉又轻松点了?我看你都能自己拉大半个了!进步神速啊季然同志!”
“嗯。谢谢。”季然点点头,手臂的酸痛感真实存在,但进步也是实实在在的。
“跟我就别客气了!”林骁习惯性地想去揽他肩膀,但手伸到一半,想起周围的调侃和季然可能的不自在,又硬生生停住了,转而摸了摸自己的鼻子。
这个小动作没有逃过季然的眼睛。他看着林骁那有点尴尬又强装自然的样子,心里微微动了一下。周围那些起哄的声音,他并非完全不在意,但奇怪的是,和林骁待在一起的安心感和那种被帮助、被照顾的温暖,似乎远远超过了那些调侃带来的微小困扰。
他甚至开始觉得,那些起哄声,有时候……也挺热闹的。
周围的起哄,像一阵阵无法忽视的风,吹拂着两人之间刚刚萌生的嫩芽。这风时而让人尴尬,时而让人心烦,却也无形中催促着他们靠得更近,用一种外人无法介入的默契,共同面对这个变得有些“吵闹”却又充满生机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