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星辰与代码 ...

  •   雨夜的热红酒和那个安静的依靠,像一道温暖的分水岭。之后的日子,沈珈安和宋知雨之间的关系进入了一种更加自如和亲密的频段。她们不再仅仅是分享食物和空间的邻居,更像是真正走进了对方生活的核心地带,以一种缓慢却坚定的节奏,同步着彼此的频率。
      宋知雨的工作迎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转机。那天她鼓起勇气发给甲方的三版方案,在经过几天略显焦灼的等待后,竟然收到了积极的回复。甲方负责人特意打来电话,语气带着赞赏:
      “知雨老师,你的方案我们仔细讨论过了。特别是第三版,在平衡我们需求和艺术性方面做得非常巧妙!就按这个方向走!以后也希望你能多提供一些这样的专业建议,而不仅仅是执行。”
      挂了电话,宋知雨在原地愣了好几秒,才猛地跳起来,兴奋地恨不得在客厅里转几个圈。这不仅仅是方案的通过,更是对她专业能力和审美判断的认可!她第一时间就想把这个好消息分享给沈珈安。
      她抓起手机,发了一连串的语音消息,语气激动得几乎语无伦次:“珈安珈安!通过了!他们选了第三版!还夸我有想法!天哪!我感觉我要飘起来了!”
      沈珈安当时正在开会,手机静音。会议结束后,她看到屏幕上爆炸式的消息提示,点开听完,那活泼雀跃的声音几乎要冲破听筒。她甚至能想象出宋知雨此刻眉飞色舞的样子。
      她低头打字,嘴角不自觉地上扬:「恭喜。这是理性分析与艺术直觉结合的成功案例。」
      她的回复一如既往地带着冷静的分析框架,但宋知雨却能精准地接收到其中为她高兴的核心信息。
      「晚上庆祝!我请你吃大餐!」宋知雨立刻回复。
      「好。需要我订餐厅吗?」沈珈安问。她知道宋知雨一高兴起来,可能只顾着开心,忘了 practical 的事情。
      「啊!对哦!你订你订!你比较擅长这个!选你喜欢的就行!」宋知雨从善如流。
      于是,下班后,两人出现在一家口碑极好、需要提前预订的日料店。环境清雅私密,食材新鲜精致。宋知雨兴致勃勃地讲着甲方反馈的细节,眼睛亮得像盛满了星光。
      沈珈安安静地听着,适时地帮她添茶,将芥末和酱油调好比例推到她面前,在她因为激动而手舞足蹈差点碰倒杯子时,不动声色地扶稳。她看着眼前这个因为事业上一点小小突破而焕发出夺目光彩的女孩,心里有一种很奇特的感受——一种为她感到骄傲的、平静的喜悦。
      “说起来,还要谢谢你。”宋知雨喝了一口清酒,脸颊微红,看着沈珈安,眼神真诚,“如果不是你之前那种……嗯……特别冷静又特别戳人的鼓励,我可能也没胆子发三个方案过去。”
      沈珈安微微歪头,似乎不太理解自己做了什么。
      “就是你说的‘理性分析与艺术直觉结合’啊!”宋知雨笑着解释,“你总是能把感性的东西用特别逻辑的方式表达出来,让我觉得……嗯……我的那些‘感觉’和‘坚持’,好像也不是那么不靠谱,是经得起‘分析’的似的。”
      这个解读让沈珈安感到些许意外。她只是陈述事实,却没想到成为了对方的一种力量来源。她沉默了片刻,才说:“你的直觉本身就有价值。我的分析只是……另一种视角的验证。”
      这种肯定,比任何夸张的赞美都让宋知雨觉得踏实和受用。
      庆祝过后,宋知雨投入了新一轮的创作,干劲十足。然而,自由的另一面是随之而来的管理压力。几个项目同时进行,预算、 timelines、沟通成本让她开始有些手忙脚乱。她习惯了随性创作,对数字和规划实在不太擅长,常常是接到项目时兴高采烈,做到中途才开始为收支和 deadline 发愁。
      一天晚上,沈珈安过来送她落在家里的耳机时,看到宋知雨正对着电脑屏幕上一堆杂乱无章的合同、报价单和日程表唉声叹气,手边还摆着一盒吃了大半的泡面。
      “怎么了?”沈珈安放下耳机,问道。
      “唉……”宋知雨瘫在椅子上,有气无力,“感觉自己像个废物。画图的时候感觉自己是世界之王,一碰到这些数字和计划就想原地消失。这几个项目的预算好像有点超了,时间也排不过来了,怎么办啊珈安……”
      她哭丧着脸,像只遇到了难题的无助小动物。
      沈珈安走到她身后,目光扫过屏幕上混乱的 Excel 表格和日历标记。“介意我看看吗?”她问。
      “不介意不介意!快帮我看一眼!我头都大了!”宋知雨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立刻让开位置。
      沈珈安拉过一把椅子坐下,手指握住鼠标。那一刻,她的气场瞬间发生了变化。就像飞行员坐进熟悉的驾驶舱,一种冷静而强大的掌控感自然流露出来。
      她快速而高效地浏览着那些令宋知雨头疼的文件,鼠标滚轮平稳滑动,偶尔停顿,提出几个关键问题:“这个项目的预算是税后价?这笔材料费是预估还是已发生?你这个时间节点没有考虑修改反馈的缓冲期。”
      宋知雨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那些在她眼里如同乱码的数字和条款,在沈珈安的操作下,很快被分门别类,重新整合。她打开一个新的 Excel 表格,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建立公式,生成清晰直观的图表和甘特图。
      “根据目前的合同和你的工作效率均值,”沈珈安指着屏幕上新生成的图表,声音平稳清晰,“这两个项目需要错开一周交付,否则质量无法保证。这个项目的预算确实紧张,可以考虑和客户沟通,适当减少两张次要场景的插图,或者调整细节精度来控制成本。另外,建议你建立一个简单的项目管理系统,跟踪进度和支出,避免后期混乱。”
      她说着,又快速帮宋知雨设置了一个模板,教她如何记录和更新。
      宋知雨看着屏幕上变得条理分明的一切,又看看身边专注而专业的沈珈安,眼睛里几乎要冒出崇拜的小星星。“珈安……你简直是天神下凡!”她喃喃道,“这些东西在你手里怎么就这么听话呢?”
      沈珈安松开鼠标,语气恢复平常:“只是工具使用习惯不同。你的领域,我也同样一无所知。”
      “但这不一样!”宋知雨激动地说,“你这是雪中送炭!是拯救我于水火!不行,我得付你咨询费!”
      “不用。”沈珈安站起身,“举手之劳。”
      “那不行!必须报答!”宋知雨眼睛一转,有了主意,“这样!我帮你画一幅肖像画怎么样?或者给你设计一个独一无二的签名头像?保证比你的证件照好看一百倍!”
      沈珈安:“……” 她对“证件照”这个比较基准感到些许无奈。
      最终,在宋知雨的坚持下,“报答”方式定为:沈珈安担任宋知雨的“特邀财务及项目顾问”(非正式、无薪酬),而宋知雨则需为沈珈安绘制一套用于她个人社交媒体的、风格简约独特的头像系列(沈珈安几乎不用社交媒体,但宋知雨坚持认为“总有一天用得上”)。
      这个古怪的“协议”让两人都笑了起来。一种新的、互补性的连接就此建立。
      之后,沈珈安真的会偶尔过问一下宋知雨的项目进度,帮她审核重要的合同条款,在她快要陷入数字混乱时,像一位冷静的导航员,帮她重新校准方向。而宋知雨,则开始兴致勃勃地构思那套头像,常常拿着素描本偷偷观察沈珈安的各种表情和角度,美其名曰“收集素材”,常常把沈珈安看得莫名其妙,却又无可奈何。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