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2、第22章-O ...
-
实验室的窗外,梧桐叶落了又生,蝉鸣响了又息。林知砚的“星图”团队,已从最初那个仅凭一腔热血维系的几人小组,扩张为一个拥有二十多名核心成员、分工明确的“创业”军团。王教授的实验室一角,早已容纳不下这群年轻人日益膨胀的梦想与代码。他们搬进了大学科技园一间宽敞的孵化器办公室,白色的墙面被巨大的思维导图和不断迭代的UI草图覆盖,空气中弥漫着咖啡因与亢奋思绪混合的气息。
林知砚自己都未曾料到,那些在沈凇身边潜移默化习得的冷静、条理与对流程的尊重,会在管理团队时发挥如此巨大的效用。她并非强势的领导者,更像一个耐心的引领者,将李载秋扎实的系统架构、王启露对交互细节的偏执、以及几位新加入的、对AI生成内容有独到见解的天才学弟学妹们的灵感,巧妙地编织在一起。
林知砚制定清晰的任务节点,推行透明的进度同步,在激烈的技术争论中充当那个最终拍板、并承担所有责任的人。王教授看着她,眼中是毫不掩饰的激赏,他动用人脉,为“星图”争取到了第一笔校级创新基金,像最初的燃料,注入了这台开始轰鸣的引擎。
硕士毕业典礼那天,阳光炽烈。林知砚穿着学位服,在喧闹的拨穗礼和漫天抛起的学位帽中,显得异常平静。她没有在人群中寻找那个早已远去的身影,只是微微仰头,感受着阳光落在眼皮上的温度。
毕业,意味着离开学校的庇护,也意味着“星图”必须真正走向市场,接受风雨的洗礼。
接下来的两年,是林知砚人生中浓度最高的时期。她带着精心打磨的商业计划书和那个已能展现惊人潜力的初级演示版本,踏上了寻找“天使投资”的漫漫长路。她穿梭于一间间窗明几净、却透着资本冷静审视的会议室,面对过温和的质疑、尖锐的否定,也曾因某个投资人的一句“想法很美,但商业化路径在哪里”而彻夜难眠。
她学会了不再仅仅用诗意的语言去描述“星图”的愿景,而是用数据、市场分析、技术壁垒和清晰的盈利模式去说服对方。她将沈凇曾教导她的“用成果说话”贯彻到极致。李载秋和王启露是她最坚实的后盾,一个负责将她的构想转化为无懈可击的技术方案,一个则用极致流畅的交互体验让投资人眼前一亮。
终于,在经历了数十次碰壁后,一家专注于前沿科技的风险投资机构看到了“星图”背后颠覆性的潜力。
签约那天,林知砚在洗手间里,看着镜中那个妆容精致、眼神却难掩疲惫的自己,久久没有动。她打开水龙头,用冷水拍了拍脸,水珠顺着下颌线滑落,分不清是水迹,还是泪痕。
资金注入,团队迅速膨胀到上百人。租下独立的办公楼层,组建了市场、运营、法务部门。林知砚的身份,从一个学生领袖,真正转变为一个初创公司的CEO。她需要平衡技术理想与商业现实,需要安抚团队因高强度工作产生的情绪波动,需要应对来自各方的不解甚至恶意——有人嘲讽她是“拿着风花雪月骗投资”,有人断言这种乌托邦式的构想必然失败。
压力如山崩海啸般袭来。无数个深夜,林知砚独自留在空荡的办公室里,对着财务报表和项目进度表,感到一种近乎窒息的孤独。她偶尔还是会点开那个沉寂已久的对话框,输入又删除,最终关掉。她不再有资格脆弱,至少,不能在人前。
二十七岁生日那天,林知砚没有举办什么生日宴会。她和核心团队一起,守在数据中心,进行“星图”初级版本的最终压力测试。
屏幕上,代表用户接入量的曲线不断攀升,服务器负载指示灯稳定地闪烁着绿光。林知砚站在巨大的监控屏前,双手抱臂,无意识地掐着手臂。她想起了多年前,那个导致系统雪崩式崩溃的夜晚,那种从云端坠落的失重感仿佛再次袭来。
“接入用户数突破一万,系统运行平稳。”李载秋的声音从通讯频道传来,平静中带着一丝紧绷后松弛下来的激动。
“感官反馈模块数据流正常,延迟控制在阈值内。”王启露补充道,她紧握着触控笔的指节微微发白,此刻才缓缓松开。
林知砚深吸一口气,走到主控台前,戴上那副经过无数次迭代的轻便VR设备。眼前的光线暗下,随即,一片全新的天地在她眼前徐徐展开。
不再是冰冷的代码和建模,而是真正“活”过来的世界。
她站在一片虚拟的旷野中,脚下是柔软的青草,带着湿润的泥土气息——配套的体感服与气味模拟装置协同工作,带来了近乎真实的触觉与嗅觉。微风拂过她的“脸颊”,是系统根据她的指令“构建”的春日和风。远处,一条溪流潺潺流过,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在水面上洒下碎金。她可以随意行走,触碰摇曳的花草,感受指尖传来的微弱阻力与植物茎叶的纹理。
这不仅仅是视觉的奇观,这是全身心的沉浸。
林知砚切换了场景指令。瞬间,旷野消失。
她置身于一个由无数流动的、散发着幽蓝色光芒的数据流构成的空间。巨大的逻辑门如星辰般悬浮,算法运行的轨迹像流星般划过,冰冷,却有一种独有的、壮丽磅礴的美感。这是“纯粹理性”的天堂。
她又尝试了“天涯追风”和“炉边烤火“等指令。她骑着虚拟的野马,在沙丘上驰骋,黄沙扑面,烈日灼心,一种极致的自由感油然而生;她坐在舒适的扶手椅上,感受着由体感服传来的、模拟火光的温热,安宁而祥和。
林知砚退出系统,摘下设备。办公室内一片寂静,所有人都看着她。
她点头,语气意外地平静“成功了。”
欢呼声立刻如潮水般充满了整间办公室,甚至蔓延到了整层楼。团队成员们激动地拥抱,击掌,李载秋终于露出了罕见的、大大的笑容,而王启露则悄悄转过身,用手指快速抹过眼角。
林知砚没有说话,只是缓缓走到窗边。城市的夜景在脚下铺陈,灯火璀璨,像一片被定格的、倒悬于人间的星河。这景象让她一瞬恍惚,仿佛回到了许多年前,和那个人并肩站在山顶,俯瞰人间灯火的夜晚。那时她仰望星光,而今,她掌中已有点点星辰亮起。
她做到了。虽然不是最终形态,还很粗糙,还有很多需要优化的细节。但她终于,亲手触摸到了那个十九岁冬天,在图书大厦冰冷地板上,如野火般燃起的梦想。
“星图”不是单纯的文学天堂,也不是技术的炫技。它不试图定义或灌输任何一种“美好”的范式,而是提供一个绝对自由的框架。在这里,系统会根据用户的指令和深层偏好分析,构建出独一无二、且不违背现实法律与伦理的场景。最终的定义权,交还给每一个沉浸其中的灵魂。在这里,现实的桎梏被暂时解除,灵魂得以短暂地、真正地呼吸。
林知砚的指尖轻轻抵在冰凉的玻璃上,映出她平静却坚毅的侧影。
未来的路还很长,但此刻,她站在这里,就是所有意义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