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第三章 量子泡沫与柠檬挞 ...

  •   接下来的几天,苏暖阳的生活仿佛被悄悄注入了一种新的韵律。她依然上课、和朋友逛街嘻嘻哈哈、在家和爸妈撒娇,但心底某个角落,总是不自觉地惦记着那个寂静的、运行着独特规则的小世界。

      她真的开始啃那些天体物理和量子计算的科普读物。过程堪称惨烈。那些“量子纠缠”、“波函数坍缩”、“弦理论”的字眼像调皮的小精灵,在她眼前跳舞,却死活不肯钻进她更擅长感受艺术和情感的脑袋里。

      “啊啊啊——为什么会有十一维空间?!”她第N次哀嚎着把脸砸进摊开的厚厚书页里,鼻尖蹭上油墨味。

      室友兼闺蜜林薇咬着苹果凑过来,含糊不清地问:“暖暖,你受什么刺激了?突然要改行当女爱因斯坦?这不像你啊。”

      苏暖阳抬起头,顶着一头被自己挠乱的蓬松卷发,眼神哀怨:“薇薇,你说,怎么才能和一个觉得‘薛定谔的猫’比Hello Kitty更有趣的人聊天?”

      林薇眨眨眼,瞬间捕捉到关键信息,苹果都不嚼了,兴奋地坐下:“男的?谁?能让咱们苏小太阳这么费脑筋的,肯定不是凡人!快从实招来!”

      苏暖阳脸微微发热,含糊道:“就是一个……很多年没见的朋友,比较……特别。”

      “特别帅?”林薇眼睛放光。

      “呃……是很好看,但重点不是这个。”

      “特别有钱?”

      “凌家的。”苏暖阳小声说。

      林薇倒吸一口凉气:“凌家?!那个凌家?那个天才儿子凌曜?我天!暖暖你藏得太深了!你居然认识他?听说他智商高得非人类,而且从来不理人的!”

      “也没有从来不理……”苏暖阳下意识反驳,想起那天他叫出她的名字,虽然是个陈述句。“他就是思考问题的方式和我们不太一样。”

      林薇来了兴致,逼问细节。苏暖阳简单说了说宴会角落的事,省略了凌曜情绪崩溃的细节,只说他好像不太喜欢吵闹。

      “所以你现在恶补这些,是为了投其所好?”林薇恍然大悟,拍拍她的肩,“姐妹,任重道远啊。不过支持你!拿下高岭之花!需要僚机尽管开口!”

      苏暖阳哭笑不得:“什么拿下……我就是觉得,和他说话,得找个他能感兴趣的切入点。”她没说的是,她只是希望他能在和她相处时,感觉更舒服一点,至少不像在宴会上那么紧绷。

      啃书计划进展缓慢,但苏暖阳并没放弃。她转换思路,不再试图理解那些深奥的原理,而是开始搜集一些看起来很有趣的天文图片、关于宇宙的唯美纪录片,甚至是一些科学家有趣的轶事——也许这些更能引发话题?

      就在她对着一段描述“量子泡沫”的视频发呆,试图想象那是什么样子时,手机响了。是表姨。

      【暖阳,少爷这几天好像一直在书房查资料,吃饭都不太按时。先生太太好像又因为他不出席某个重要酒会有点不愉快。】表姨的信息总是带着点忧心忡忡。

      苏暖阳的心微微揪了一下。她几乎能想象出那个场景:凌曜沉浸在他的数据海里,对外界的期待和社交规则毫无兴趣,甚至无法理解为什么必须出席。而凌宏远夫妇的失望和压力,则像无形的网笼罩着他。

      她想了想,回复:【表姨,您能帮我个小忙吗?下次方便的时候,能不能“无意中”跟凌曜提一句,说我最近对量子物理有点好奇,但好多地方看不懂?】

      她发完有点脸红,觉得自己小心思好多。但这似乎是最不刻意、又能试探他反应的方式。如果他完全无视,那她就知道此路不通。

      表姨回了个“OK”的手势。

      等待回音的时间变得有点漫长。苏暖阳发现自己时不时会看一眼手机,心里像揣着一只小心翼翼蹦跶的小兔子。

      第二天下午,她正在画室对着画板调色,试图用颜料涂抹出她想象中的“量子泡沫”——一团混乱又充满可能性的蓝紫色漩涡时,手机屏幕亮了。

      是一个完全没有备注的号码。

      信息内容简单到极致,没有任何称呼和寒暄,只有一行字:

      【你想了解量子物理的哪个领域。】

      苏暖阳手里的画笔“啪嗒”一声掉在调色盘上,溅起几点钴蓝色的颜料。

      他回了!

      真的是他!

      心脏突然开始砰砰狂跳,血液涌上脸颊。她几乎能透过这行冷冰冰的文字,看到屏幕那端那个人平静无波、只是纯粹出于对“问题”本身的关注而发出询问的样子。

      她手忙脚乱地擦掉手上的颜料,捧着手机,像捧着一颗易碎的星星。该怎么回?不能太复杂,她根本不懂!也不能太小白,万一他觉得问题太无聊怎么办?

      她深吸几口气,努力让手指不要抖得太厉害,斟酌着打字:【其实也不是具体领域,就是看了一些科普,觉得量子世界好像很神奇,和我们的生活常识完全不一样。有点好奇科学家是怎么研究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的。】

      她试图表达一种笼统的、基于感性的好奇,这应该最安全。

      回复来得比她想象中快,但内容让她瞬间石化。

      【研究依赖于数学工具和实验验证。例如,通过薛定谔方程描述量子态随时间的演化,通过标准模型构建基本粒子框架,通过冷原子实验观测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你对数学建模和实验设计的具体哪个环节感兴趣?】

      苏暖阳:“……”

      救命!每个字她都认识,连在一起她只想跪!

      她仿佛看到一堵由高等数学和精密实验设备筑成的高墙,巍然耸立,而她手里只有一把儿童玩具铲子。

      果然,学神的世界不是她这点临时抱佛脚的小聪明能触碰的。

      她瘫在椅子上,望着天花板上,感觉自己就像那只既死又活的猫,处于一种“又想接近他又被知识壁垒狠狠打击”的量子叠加态。

      沮丧了三分钟,苏暖阳骨子里那种不服输的韧劲又冒头了。不行,不能就这么放弃!

      她猛地坐起来,眼睛亮晶晶的。既然学术路线走不通,那就走生活路线!他总不能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在研究波函数吧?总得吃饭吧?

      她想起表姨说过,凌曜对食物很挑剔,只吃固定的几样,而且对口感、温度要求极高。凌家专门为他请了擅长做精致点心的厨师。

      一个主意像小灯泡一样在她脑海里“叮”地亮起。

      她再次拿起手机,无视了那条让她头皮发麻的学术回复,另起炉灶,打字发出:

      【谢谢你的解答!好高深,我需要慢慢消化(笑脸)。说起来,我记得你以前好像挺喜欢柠檬味道的东西?我家阿姨今天做了超好吃的柠檬挞,甜而不腻,口感很清爽。】

      她附上了一张刚刚匆忙拍下的、洒着糖霜的柠檬挞照片,金黄色的馅料看起来确实诱人。

      这次,等待的时间长了一些。

      苏暖阳有点忐忑。是不是太跳跃了?他会不会觉得莫名其妙?或者根本忘了自己喜欢柠檬味?

      就在她快要忍不住再发点什么补救时,手机终于又亮了。

      只有一个字:

      【嗯。】

      苏暖屏住呼吸。

      过了几秒,又一条信息跳出来:

      【酸度比例是多少。】

      苏暖阳愣了两秒,随即巨大的喜悦像烟花一样在心底炸开!他问了!他真的对食物感兴趣!

      她几乎是跳起来冲下楼,差点撞到端茶过来的佣人张妈。

      “张妈张妈!那个柠檬挞!柠檬汁和糖的比例是多少?!”她急吼吼地问。

      张妈被吓了一跳,茫然道:“就……大概一个柠檬的汁,配……哎哟我没精确算过,就是按感觉调的……”

      苏暖阳立刻垮下脸。感觉?凌曜的世界里可能没有“感觉”这种模糊的单位。

      张妈看她样子,努力回想:“好像……大概是……汁水重量和糖的重量差不多一比一?还要加蛋黄和黄油……”

      “重量!对!重量!”苏暖阳如获至宝,又旋风般冲回房间,找到厨房用的电子秤,小心翼翼地把剩下的半个柠檬榨汁称重,又称了同样重量的糖粉。

      她捧着手机,郑重其事地回复:

      【柠檬汁35克,糖粉35克,还有三个蛋黄和70克黄油。挞皮是单独烤的,很酥脆。】

      她努力回忆张妈的操作,尽量描述得具体。

      这次回复得快了一点:

      【黄油品牌。面粉筋度。】

      苏暖阳:“……” 她再次冲下楼。

      一番鸡飞狗跳的询问和确认后,她终于把尽可能精确的原料信息发了过去。

      那边沉默了片刻,回复:

      【收到。谢谢。】

      没有评价,没有表情,但苏暖阳却抱着手机,笑得像个得到了全世界最甜糖果的孩子。

      她成功了!她找到了一个能和他顺畅交流的话题!虽然话题是柠檬挞,虽然对话风格像实验室数据交换,但这是实实在在的、有来有回的对话!

      她兴奋地在房间里转了个圈,裙摆飞扬。

      接下来的几天,这种奇特的“跨次元”交流模式逐渐固定下来。

      苏暖阳会时不时地给他发一些生活中的小碎片,通常围绕着食物、天气或者她看到的有趣图案(她发现他对有规律、对称的几何图案会多看两眼)。她学会了用极其精确的方式描述:“今天喝的芒果冰沙,甜度大概相当于7%的蔗糖水溶液”、“窗外那棵树的影子,角度正好是45度,分割了草坪”。

      凌曜的回复永远是简洁、直接、聚焦于数据和事实。他会评价“糖溶液浓度估算需要折射仪确认”,或者指出“根据太阳高度角计算,影子角度应为43.7度”。

      苏暖阳不仅不觉得挫败,反而乐在其中。她开始用他的方式观察世界,发现了很多以前忽略的细节。天空不再是简单的蓝,而是有着不同色号的蓝;风声不再是模糊的呜呜声,而是不同频率的振动。

      她仿佛透过他的眼睛,看到了一个被解构成无数精确参数的世界,有一种奇异的、冰冷的美感。

      同时,她也小心翼翼地收集着关于他的信息碎片。从表姨偶尔的汇报中,她知道他最近似乎对某个算法进行了优化,效率提升了几个百分点;知道他固定下午三点会喝一杯温度必须精确到70度的温水;知道他书房那盆薄荷草长出了新叶。

      她把这些碎片像拼图一样珍藏起来,一点点拼凑着他在凌家大宅里的日常生活图景。

      周末,阳光极好。苏暖阳约了林薇去一家新开的美术馆看展。展览的主题是“科技与艺术的边界”,展出了许多利用光影、代码生成的艺术装置。

      在一个由无数细小LED灯珠组成的、模拟宇宙星云变幻的巨大装置前,苏暖阳停下了脚步。浩瀚、深邃、光芒流转生灭,让人仿佛置身于无垠太空。

      她下意识地拿出手机,拍了一段小视频,发给了凌曜。

      【你看这个,像不像你上次提到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虽然我知道那不是可见光啦,但感觉有点像!】她配上了文字,发出去后才觉得自己的联想有点傻气。

      她没指望他会立刻回复,甚至不确定他会不会对这种艺术化的、不精确的模拟感兴趣。

      她和林薇继续逛着。

      过了大约半小时,她的手机连续震动了好几下。

      她拿出来一看,是凌曜。

      他回复了!

      而且不是文字,是几张图片。

      点开一看,苏暖阳瞬间怔住了。

      第一张,是计算机生成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图,复杂的颜色代表微小的温度起伏。第二张,是对她所拍视频的某一帧进行了复杂的频谱分析图,各种颜色的线条交织。第三张,是一段简短的文字,看起来像是他刚刚写的分析:

      【装置光源主要为465-475nm蓝光LED与585-595nm黄光LED混合调制,模拟效果与CMB真实数据在视觉谱段存在17.3%的近似性。其变化算法基于Perlin噪声,模拟了宇宙物质分布的部分统计特征,但缺乏物理模型支持。】

      苏暖阳看着那几张图和分析,站在熙熙攘攘的美术馆里,周围是议论纷纷的观众,她却仿佛听到了一声清脆的“咔哒”声。

      像一把钥匙,轻轻打开了一扇从未有人进入过的门。

      他没有嘲笑她的联想不专业,也没有无视。他用他的方式,极其认真地将她的感性的、艺术化的观察,纳入了他的理性体系,并给出了严谨的、数据化的回应。

      他是在用他唯一擅长的方式,尝试着和她分享他的世界。

      一种难以言喻的、汹涌的情感瞬间淹没了苏暖阳。那不仅仅是喜悦,更像是一种深深的触动和难以名状的心疼。

      他看到了她的视频,并且花了时间去做分析,只为了回应她那句傻气的话。

      她仿佛看到,在那座安静又秩序森严的星系里,有一颗星星,为她微弱地闪烁了一下。

      林薇凑过来想看:“谁呀?笑这么甜?”

      苏暖阳迅速按灭屏幕,把手机捂在胸口,脸上烫得厉害,眼睛却亮得惊人。

      她摇摇头,嘴角的笑容怎么也压不下去。

      “没什么。”她轻声说,声音里带着一丝微颤,“只是一个……很特别的朋友。”

      特别到,让她忽然觉得,之前啃的那些天书,手机里那些精确到克数的食谱,所有笨拙又努力的靠近,都在这一刻,有了无比珍贵的意义。

      她抬起头,重新看向那片流光溢彩的人工星云。

      这一次,她好像真的,稍微触摸到了一点点,他所在的那个,由数据和逻辑构建的、冰冷又浪漫的宇宙边缘。

      而她心中的小太阳,正为此而剧烈地、温暖地燃烧着。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