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5、蝉鸣里的暑期篇章 ...

  •   蝉鸣撕开了盛夏的序幕,空气里浮动着燥热的气息。就在这样一个午后,老爸的电话循着季节的脚步打了过来,问我和弟弟暑假要不要去深圳他那边。我握着听筒,指尖还残留着刚写完作业的铅笔屑,没有立刻答应,只轻声说:“我先理一理。”
      暑假作业和复习规划,课外增补的详细目标和规划,最重要的是我和弟弟的补课安排——这些都得一一捋顺,算清了时间,才能给老爸一个准话。
      其实心里早有一杆秤:这个暑假的时间本就不算宽裕。我不过是个未成年的孩子,此时去了深圳,也不适合自己一个人到处逛,总归不太妥当。即便待在老爸的店里,也无非是帮着干活、收钱,实在派不上多大用场,反倒不如留在家中自在。老房里摊开课本,倦了便趴在窗边,看庭院的枝叶轻摇,总比守着闷热的柜台惬意许多。私心里,我并不太想去,但这事不能只由着我,还得问问弟弟的想法。
      晚饭后,我坐在书桌旁,看弟弟正对着一本竞赛习题集写写画画,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格外清晰。我轻轻敲了敲他的桌沿:“东东,暑假爸问我们要不要去深圳,你想去吗?”
      弟弟头也没抬,笔尖却顿了顿,语气认真:“不太想去。我下学期要参加数学竞赛,老师早就说了,暑假得提前一个月集训,每天上午两节课,根本抽不开身。”
      我心里悄悄松了口气,嘴角不自觉扬起——这倒真是皆大欢喜。我俩各有各的忙碌,去深圳的事自然不必再纠结,还能省下几百块路费。这笔钱,无论是买辅导资料,还是给弟弟添置竞赛真题,都比花在路上更有价值。
      我连忙擦了手,回房间拨通电话。听筒里“嘟嘟”两声便被接起,我笑着将弟弟集训的事说明。还没等我说完,老爸的声音已掩不住欣喜:“哎呀,东东又要参加竞赛啦?之前不是已经参加过了吗?”
      “之前是县级竞赛,下学期是市级的。如果拿到名次,加上户口问题,就有机会去县城中学读初中。我现在的学校不论是环境还是师资,都还是薄弱了些。”
      “啊,这样吗?我记得以前读的侨中其实还不错啊。”
      “我们和其中又不一样,而且以前和现在也不一样了。你看堂哥成绩那么好,不还是没考上一中吗?去了县城的中学那就大有希望了”
      “有道理,那竞赛可太重要了!你们俩就在家好好学习。学费我会寄回去的,还会多寄一些,你们拿去买辅导资料……爸这边你们放心,我能照顾好自己。”
      “嗯,好……好。”不论心里怎么想,我都一一应和。他们似乎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我,甚至以为我成了个书呆子。其实不是这样的主要是我其实还是记仇的,不论原因如何,上一世留下的伤害已经造成。我虽能理解看淡或者原谅,但也难以生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亲情羁绊,爱意难以如初。特别是我们之间交流这样少,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和选择,在责任之外,人最重要的终究还是自己,随风而去吧。
      夜色渐深,窗外的蝉鸣渐渐低回,屋子里只剩下台灯投下的一圈柔和光晕。我摊开一张崭新的信纸,开始规划这个暑假的日程。指尖抚过课本封面,忽然感到一阵疲惫——这段时间一直抱着书本苦读,知识点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连书页都被磨得发软;重复刷题也渐渐失去了最初的成就感,仿佛只是在机械地完成任务,寻不到一点新鲜感。我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心里冒出一个念头:也许,该让脑子歇一歇,换一种方式放松。
      这念头刚浮现,另一个想法便接踵而至:不如趁暑假的前一个月写篇小说?一来,手里的经济并不宽裕,爸爸在电话里只提到学费,未曾提及生活费。明年若真考上市一中,开销将是成倍增长。上一本小说的稿费积蓄依然算微薄,比较我还得为弟弟兜底,这五年老爸的运势都不算极好,我心里始终缺乏安全感,仍需靠写作储备些钱。二来,写作本就是我热爱的事,将心中的故事落于纸上,也是一种难得的休憩。更何况,初三将迎来全市统考,届时将有全市排名,我必须全力以赴,憋足一股劲冲刺,争取成绩达到市一中的录取线。到那时,恐怕再难有时间执笔写小说了。
      哎,主要也是心理没底。我目前就读的中学,是一所典型的偏远乡镇学校,创校没几年,办学历史短得可怜。老师曾说,学校第一次有人考上高中和中专,还是大堂姐那一届,可整个年级也只考上三人,最后大堂姐还因家事未能就读。一想到这些,心里便忍不住泛起迷茫:我究竟处于什么水平?在这样一所学校里名列前茅,放到全市,又能排到什么位置?因此,初三这一年,我必须拼尽全力。若能在市统考中跻身前两百名,就请大伯去找他小舅子——市二中的领导——咨询市一中的招生政策,看看我是否真有报考的机会。
      我很清楚自己的定位——我从来不是什么天赋型选手。如今觉得学习轻松,并不代表智商超群,至多算是个智商不错的“氛围型选手”。置身于一群努力的人中,我会被带动着更加用功;可若落入松懈的环境,恐怕也会不知不觉随波逐流。更何况,我骨子里受不了“垫底”的滋味,那种被人远远甩在身后的羞耻,光是想象就令我坐立难安。或许,真该去市一中那样的地方闯一闯——那里汇聚了天赋与努力并存的同龄人,哪怕被“碾压”,也能逼着自己不断前行,为未来三年的高中生活蓄满“电量”。
      望着台灯下自己拉长的影子,忽然有些恍惚:人的野心与欲望,果然会随时间悄然改变。两年前的我,还只求安稳读完初中;而如今,竟已敢憧憬市一中的大门。我轻轻拍了拍脸颊,在心里默念:加油,未来的你,一定可以!
      定下新目标后,我重新执笔,心情轻快地梳理起学习计划。课本早已翻得烂熟,知识点如刻在脑中,厚厚一本书仿佛也变得单薄。其实两年的初中知识,核心内容并不多,需要反复巩固的,无非是语文的古诗文默写与作文素材、英语的单词短语与语法时态,以及数理化的奥赛题型与灵活解题技巧。这学期的暑假作业并不多,语数英物理四本练习册,以我的进度,一周之内就能完成。再加上一周复习,算下来,暑假仍有一个月的时间可用于写作,还算充裕。
      我又想到未来的安排:若真能考上市一中,光是每周往返的路费,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弟弟明年升初一,正是打基础的关键时期,我这个做姐姐的,必须好好帮他——即便去了市一中,第一学期也得每周回家,监督他学习,辅导他不会的题目。
      想到这儿,我握紧了笔,心中的信念愈发坚定:这个暑假,我必须守住自己的节奏,绝不能重蹈上一世的覆辙—一开始还能从从容容游刃有余,可到了最后却匆匆忙忙连滚带爬,太没出息了。
      如今回想,仍会眼眶发热。我不能放松,更不容懈怠。
      夜色更浓,我重新铺开稿纸。笔尖落下的那一刻,一个故事的轮廓渐渐清晰——《砚辞与清禾》。那么,就让这个故事,从省图书馆开始吧。
      省图古籍部的窗棂攀着黛色藤蔓,蝉鸣被木格窗滤成细碎的絮语,轻轻落在泛黄的线装书上。苏清禾半蹲在善本架前,指尖刚触到《营造法式》粗糙的书脊,便被上层堆叠的典籍挡住了去路。她踮起脚,发梢轻扫过书架,却仍差半寸——直到一道清瘦的身影停在她身后,带着旧书与皂角混合的干净气息。
      “需要帮忙吗?”男生的声音如浸过山涧凉泉,落在耳畔时,竟驱散了几分暑意。苏清禾转头,撞进一双清冽如寒潭的眼。那目光里盛着细碎的夏光,却又带着碎冰般的沉静。他袖口整齐地折至小臂,露出骨节分明的手,指腹带着常年翻阅旧书留下的薄茧,只轻轻一抽,便取下了那本厚重的典籍。胸牌上“陆砚辞”三个字,恰好映在苏清禾速写本的空白处。她指尖微颤,铅笔无意识地勾勒出他下颌的清俊轮廓——阳光透过彩色玻璃,在他纤长的睫毛上洒下细碎金芒,那模样,竟比古籍中工笔细描的少年郎更动人几分。
      “谢谢。”苏清禾接过书,指尖不经意擦过他的指腹,如触到一块微凉的玉。陆砚辞未再多言,转身走向角落的书桌,摊开的物理竞赛题册上,密密麻麻写满了演算步骤。苏清禾在临窗的位置坐下,翻开画本,目光却总忍不住飘向斜前方——他握笔的姿势极稳,眉头微蹙时,额前碎发垂落,遮住一点眉骨,认真得仿佛周遭的蝉鸣与光影都与他无关。
      ……
      陆砚辞,高冷内敛、沉稳坚韧、心思细腻、深情专一。他成长于城郊的国企家属院,父母是普通退休工人,家境平凡却家风踏实。从小他便展现出惊人的学习天赋,尤其擅长数理,高中时期凭借奥赛金牌成为校园传奇。他比同龄人更显成熟,除了集训,去得最多的地方便是省图。无人能真正探入他内心的世界。
      苏清禾,外柔内雅、敏感细腻、含蓄温柔、热爱艺术。她出身高知家庭,父亲是建筑系教授,家中艺术与学术氛围浓厚,使她从小对建筑美学拥有天然的敏感度。家人对她寄予厚望,早已规划好“同济建筑系、出国深造”的道路。她虽遵从安排,却在画笔之间,悄悄保留着自己的情感与独立思考。
      这是数理与艺术之间的相互吸引,是两位学霸之间,一段浸满青春奋斗的温暖篇章。
      ……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
作者公告
我要换工作了,有点挑战。估计没办法像现在这样摸鱼写文了,没时间写文章了。 其实我自己最想写的前期的已经全部写好了,再写就剩下爽文了,而且我本来预计也才6-8万字左右。
……(全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