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2、又是一个年 ...
农历二十八的天还裹在浓黑里,窗外的星星还没来得及隐去,奶奶和大伯母就已经摸黑起了床,在厨房的昏黄灯光下忙活起馅料来。等我揉着惺忪的睡眼走进厨房时,奶奶正站在案板前,双手熟练地将糯米粉与清水按精准的比例调和 —— 那双手爬满了深褐色的皱纹,指关节也有些变形,可每一次揉面、翻转的动作都利落得很,不一会儿,一团雪白光滑的面团就稳稳躺在了案板中央。大伯母则在一旁的小桌上,把提前备好的绿豆沙、糯米团等馅料一一码好,玻璃碗里的馅料色泽鲜亮,还透着淡淡的甜香,一看就是精心准备了许久。
等奶奶和大伯母匆匆扒完几口早饭,家里其他人也都陆续起了床。农历二十八是备年的关键日子,任务自然不轻:上午要赶制完所有红团,下午还得杀鸡宰鸭,为年夜饭的食材做足准备。和去年一样,我主动接过了洗涤、裁剪蕉叶的活儿 —— 新鲜的蕉叶带着水汽,在手里轻轻展开时,能闻到一股清清爽爽的草木香,我小心翼翼地把蕉叶剪得大小均匀,叠放在竹篮里,等着待会儿用。
很快,堂屋就摆开了阵仗:几张方桌拼在一起,上面放着揉好的面团、分装的馅料,还有刻着 “福” 字和缠枝纹的木模具。大家各就各位,揉面的揉面、包馅的包馅,面团在掌心被轻轻按成圆饼,裹进满满的馅料后,手指灵巧地捏紧收口,再搓成圆润的小球,最后往木模具里一压 ——“啪” 的一声轻响,打开模具,一个花纹清晰、红得发亮的红团就成了型。我和弟弟负责的是最后两道工序:把包好的红团轻轻放进铺了蕉叶的蒸笼里,摆得整整齐齐,再把压好型的红团小心收好。虽然手上沾了不少米粉,偶尔还会把红团摆得歪歪扭扭,但听着大人们说说笑笑的声音,看着蒸笼里渐渐堆满的红团,心里满是踏实的欢喜。
上午的时光在忙碌里过得飞快,转眼就到了正午。第一笼红团和年糕出锅时,热气 “腾” 地冒上来,裹着糯米的甜香和蕉叶的清香,整个屋子都飘满了年的味道。大家顾不上擦额头上的汗,刚把蒸好的红团端下来,就又忙着准备下午杀鸡宰鸭的活儿。小叔自告奋勇去抓鸡,院子里顿时热闹起来:鸡群扑棱着翅膀乱跑,小叔追得满头大汗,偶尔还会被鸡粪 “偷袭”,引得我们在一旁笑得前仰后合;大伯则坐在屋檐下,拿着磨刀石细细磨着刀,刀刃在阳光下闪着亮,每一下打磨的动作都沉稳有力;大伯母、小婶和大姐早已烧好了热水,摆好了拔毛的木盆,就等着小叔把鸡抓住。我和弟弟在旁边打帮手,一会儿给大伯递块抹布,一会儿帮小婶添点热水,虽然偶尔会手忙脚乱碰倒东西,但看着大人们有条不紊的样子,也跟着忙得不亦乐乎。
傍晚时分,所有准备工作终于告一段落。厨房里,大伯系着围裙,正忙着张罗晚饭:大铁锅里,炖鸡的汤 “咕嘟咕嘟” 冒着泡,香味顺着锅盖的缝隙钻出来,勾得人直咽口水;旁边的炒锅里,红烧鸭正裹着浓稠的酱汁,红亮的色泽看着就下饭;还有翠绿的青菜、鲜嫩的豆腐,在锅里翻炒时发出 “滋滋” 的声响,各种味道交织在一起,把 “年” 的气息酿得愈发浓厚。
一家人围着圆桌坐好时,门外传来了熟悉的脚步声 —— 是爸爸回来了。晚上六点多,他如约出现在家门口,身上的外套还沾着些尘土,眼角带着明显的疲惫,可当他看到满桌的饭菜,又看到我们都围着桌子等他时,眼神里瞬间泛起了久违的暖意,嘴角也不自觉地向上扬了起来。我看着他坐下,拿起筷子夹了一块炖鸡肉,又笑着问我和弟弟最近的学习情况,那一刻,我忽然想起上一世他常年在外、家里冷冷清清的样子,鼻尖一酸,心里满是说不出的感慨 —— 原来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竟是这样温暖的事。
饭后,我主动收拾起碗筷,端进厨房清洗。水流 “哗哗” 地淌过碗碟,把油污一点点冲干净,耳边传来客厅里大人们说话的声音:大伯、小叔和爸爸坐在藤椅上,小叔给爸爸泡了杯热茶,杯盖碰撞茶杯发出轻响,大伯轻声问起爸爸在外面的情况,还有接下来的打算。爸爸端着茶杯,手指轻轻摩挲着杯壁,微微有些颤抖,他张了张嘴,似乎有一肚子的话想说,却又不知道从哪儿说起。大伯看出了他的窘迫,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声音温和:“回来就好,啥都别想,一家人团团圆圆比啥都强。” 小叔也在一旁打趣:“哥,这次回来你可得好好歇着,过年咱就高高兴兴的,别的事儿年后再说。” 爸爸听着,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轻轻点了点头,喝了一口热茶。
我刷完碗筷,也凑到客厅里。二十平米左右的小客厅,挤了十来个人,角落里还放着奶奶扎的彩纸灯笼,满满当当的,却一点也不觉得拥挤。大家围坐在电视机旁,一边喝着茶,一边聊着明天的安排:有人说担心鸡鸭不够吃,得再去集市买些猪肉和带鱼,炸点带鱼块、烧点红烧肉;有人说要把家里的窗户擦干净,好贴春联;奶奶则念叨着要给我和弟弟准备新衣服。客厅里的灯是暖黄色的,照在每个人的脸上,也照得奶奶的眼睛亮晶晶的,我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暖融融的。
后来我才知道,爸爸这次回来,除了想和家人过年,还有两件重要的事:一是办理离婚手续,把我俩姐弟的抚养权全部抢到手,这个倒是和上一世俩都只抢弟弟的抚养权不一样了;二是想和大伯、小叔商量出路 —— 他这些年一个人在外面打拼,事事不顺,好不容易赚点钱,最后都亏光了,现在身上只剩三千多块,没了收入,日子过得很窘迫,想看看能不能开个小店铺,重新开始。
那天晚上,爸爸坐在藤椅上,声音带着些沙哑,跟大伯和小叔说起了自己的难处:“这几年在外面,我感觉自己干啥都不行,赚点钱就亏本,现在手里就剩三千多…… 这次回来,一是想跟家里人聚聚,二是想跟你们商量商量,看看去哪儿开店合适,我想重新再来。”
大伯听了,没立刻说话,手指轻轻敲着扶手,沉思了一会儿,才开口:“咱是亲兄弟有难处,有能力肯定都会互相支持。先别想那么多,好好过年,等过年的时候也去二姐那里逛逛,问问大家的意见,再慢慢琢磨下一步什么办。”爸爸点了点头,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气氛热烈又亲切。
确实,老爸的一屁股债主要部分都是在小叔那里,这几年大伯家经济也不景气。所以有时候小婶不爱理我们也是可以理解的。
没过多久,大伯看天色不早,就打断了大家的讨论,让爸爸先去洗漱休息。等爸爸洗漱完下来,大家又把话题拉回了过年的安排上。奶奶坐在凳子上,手里拿着刚剪好的纸花,笑着说:“明天就是二十九了,得把家里好好布置布置,春联要贴得端端正正,灯笼也得挂起来,这样才像过年的样子。” 大伯母也跟着说:“明天早上我们去集市,再买点瓜子、糖果,还有孩子们爱吃的零食,幸好小孩的衣服都买了,不然时间都来不及了,我们东西买多点,保证这个年热热闹闹的。”
夜色越来越深,客厅里的讨论声渐渐小了下来,大家陆续回房休息,准备养足精神迎接第二天。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白天的一幕幕在脑子里打转:蒸笼里的红团、院子里的笑声、爸爸温暖的笑容、客厅里的暖灯…… 这个年,因为爸爸的回来,变得格外不一样。
大年初五清晨,金箔似的阳光刚穿过院门口老树的枝丫,大伯家的院子就热闹起来。大姑一家子穿着新衣裳进门,大表哥的嗓门先飘进来:“奶奶,新年好哇!” 二姑抱着红苹果、提着毛线袜紧随其后,大堂伯夫妇穿得正式,拱手跟众人问好,二伯家的大堂姐和堂哥也很快到了,满院都是拜年声。
奶奶坐在堂屋主位,暗红色棉袄的绒毛软乎乎的,手里攥着热水袋,见人来齐了,眼睛笑成一条缝:“快坐,吃东西!” 大伯忙着泡茶招呼大家吃瓜果零食,大伯母系着围裙在厨房喊:“婷婷,来帮洗火锅菜!” 我应着跑过去,盆里白菜、菠菜鲜嫩,冻丸子硬邦邦的,我挽起袖子,先把白菜一片片掰开冲净,菠菜择去老叶理整齐,连丸子都挨个用清水搓了遍,指尖泡得发皱也没歇,心里盼着中午的热闹。
等我把最后一盘菜端到堂屋,刚好 11 点半。大伯母招呼开席,人多摆了两桌,我刚要往大人桌去,就被 30 岁的大表哥拉到小孩桌:“来这儿自在,能多吃肉!” 他手里还攥着炸排骨,我忍不住笑出声。
餐桌上,热气腾腾的火锅冒着白烟,把每个人的脸都熏得红红的。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有的说去年的收成,有的说今年的打算,还有的聊着家里的琐事,气氛热烈又亲切。我本来低着头,认真地吃着碗里的肉 —— 这可是我去年跟着奶奶一起喂大的鸡鸭,肉质紧实,还带着股淡淡的香味,纯天然的,不吃多几块实在可惜。恍惚间,我听到大家在讨论我,连忙停下筷子,竖起耳朵听。
爸爸喝了口酒,放下酒杯说:“婷婷现在成绩这么好,每次考试都是年段第一,必须好好培养,咱就算再穷,也不能穷教育,绝不能让她辍学。还有阿伟,” 爸爸指了指坐在旁边的堂哥,“也得让他重新上学,二哥走了以后,不能让他们两个就这样蹉跎下去。我想着,等过段时间再去找店铺,把二哥家的闺女带出去帮忙看店,到时候我给她开工资,用她的工资帮阿伟交学费,送阿伟去继续读高中,他当初考的成绩那么好,因为学费辍学太可惜了。”
我坐在旁边听着,看着爸爸认真说话的样子,心里又酸又暖。酸的是我知道,爸爸之前尝试过好几次做生意,都因为各种原因失败了,这次的尝试,可能还是会遇到很多困难,这样窘迫的日子,要一直到 2006 年才会好转;暖的是比起上一世那个因为生活压力整日消沉、不愿说话的他,这次的爸爸,眼里有了光,还想着为家里人打算,整个人的状态好了太多,不再像以前那样死气沉沉的。
我坐在那儿,手里拿着筷子,却没了继续吃肉的心思,心里悄悄盘算着:或许我可以悄悄帮爸爸提提建议?我隐约记得,这几年很多大学都在扩招,新建了不少校区,要是能在大学附近开个小店铺,一来学校附近的环境干净,来往的都是学生和老师,素质高,二来租金可能比市区便宜不少,虽然赚不了大钱,但维持生计、略有盈余应该不难。而且,让大堂姐在学校附近做事,每天看着学生们上学放学,说不定能受环境影响,试试自考学习,多学些知识,总比让她直接去工厂打工,一辈子困在流水线上强,那样的日子,太苦了,不知不觉思绪就飘远了。
晚上的时候,爸爸跟我说,他们已经定好了,等家里的事情处理好,他就去深圳找店铺,预算不高于 1.5 万,到时候找小叔借。我忍不住笑了起来,心里想着:果然只有小叔一个人出钱的世界又达成了,谁叫小叔小时候天天花老爸的私房钱呢,现在也该轮到老爸 “沾光” 了。
大堂姐和堂哥都答应了爸爸的安排,特别是堂哥,听到自己能重新上学的消息,眼泪瞬间就掉了下来,他用袖子擦了擦眼泪,泣不成声的说着 “谢谢”。我知道他不甘心,不甘心因为家里穷就放弃自己的学业;我也知道大堂姐其实也不甘心,她成绩一直很好,上一世的我,也和他们一样不甘心,不甘心就这样被命运困住。我们这些姐弟都不算笨,凭什么要甘心就这样蹉跎一辈子呢?
一眨眼,元宵节都过了,挨家挨户的灯笼还挂着,却已经没了过年的热闹劲儿。父母的婚姻,也终于走向了结束。爸爸把家里的事情都处理完了,明天去深圳的车票也买好了。晚上,我和爸爸坐在客厅的椅子上,聊了一会儿天。虽然他觉得我还是个小孩,要维护父亲的威严,没有跟我商量开店铺的具体事情,但我还是忍不住跟他说了在大学附近开店铺的想法,还有大堂姐的个人发展问题,我跟他说:“爸,大堂姐很懂事,可不能因为她懂事,就漠视她的未来,她也有自己的梦想,也想读书,您要是让她在大学附近看店,说不定她还能自考呢。” 也许是我的乖巧和努力起到了作用,也许是爸爸打心底里为我骄傲,也许是他看到了我的潜能和能力,他沉默了一会儿,点了点头,说:“好,爸爸会认真考虑你的建议的。” 我看着爸爸,心里暗暗想着:这一世,我们一定能过上好日子。
随着爸爸的出发,这个年又结束了。
爸爸走的那天,天还没亮透,薄雾笼罩着整个村子。车站里人不多,冷冷清清的,和过年时热热闹闹的场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爸爸穿着那件洗得有些发白的外套,背着简单的行囊,眼神里既有对未来的期待,又有一丝不舍。奶奶把为爸爸求了护身符递过去,拍了拍爸爸的肩膀,说:“到了深圳,有啥困难就给家里打电话”。
望着渐渐远去的背影,我相信,只要我们全家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未来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
中间漏了一章,我重新补上。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2章 又是一个年
下一章
上一章
回目录
加入书签
看书评
回收藏
首页
[灌溉营养液]
昵称: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你的月石:
0
块 消耗
2
块月石
【月石说明】
打开/关闭本文嗑糖功能
内容: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查看评论规则>>
作者公告
我要换工作了,有点挑战。估计没办法像现在这样摸鱼写文了,没时间写文章了。 其实我自己最想写的前期的已经全部写好了,再写就剩下爽文了,而且我本来预计也才6-8万字左右。
……(全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