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7、缄默期的猎物名单 ...

  •   清晨6:27的港城中环,IFC大厦39楼顶层天台还浸在雾色里。风从维多利亚港的海面卷来,带着上一场台风残留的咸湿气息,像眼科手术中玻璃体里未冲洗干净的BSS平衡盐溶液,黏在皮肤上,凉得人指尖发颤。

      顾沉只穿了件黑色背心,裸露的肩胛骨被夜风拍得泛红,凸起的骨节在微光里像暗礁的轮廓。他半蹲在折叠桌前,笔记本电脑屏幕的冷光映在脸上,刚下载完成的PDF文档正自动打开,标题用加粗黑体写着:《CBAC Holdings Limited 借壳上市聆讯补充材料清单》。

      正文只有短短五行,却像五把钝刀,每一个字都带着沉甸甸的压力,一字一顿往人的心尖上磨:
      1. 请于T+60日内提交三位独立医学专家出具的书面支持意见,意见须包含对ACAD代币与医疗数据结合模式的可行性论证;
      2. 三位专家须承诺与CBAC及关联方无任何利益冲突,且须亲自出席港交所聆讯现场;
      3. 专家须提交近三年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的真实世界数据(RWD)相关论文或研究报告,且期刊影响因子≥3;
      4. 专家须签署缄默协议,在CBAC上市前的缄默期内,不得接受任何媒体采访或公开评论;
      5. 专家须配合联交所上市委员会的现场问询,单次问询时长约30分钟,内容涉及医疗数据真实性与合规性。

      “60天。”顾沉低声重复,指尖在键盘上轻轻敲击。他太清楚时间的意义——眼科手术里,角膜瓣愈合的黄金周期只有72小时,一旦错过就可能引发感染;而港交所给他的“愈合周期”,是1440小时,看似充裕,却藏着无数需要攻克的难关。

      他抓起鼠标,把PDF文档发送到旁边的便携式打印机。打印机“嗡”地启动,吐出的纸张还带着墨盒的温度,边缘被切得齐整锋利,像眼科手术中用的一次性隧道刀,透着不容置疑的冷意。顾沉拿起纸张,用铅笔在“三位独立医学专家”旁边画了个圈,笔尖顿了顿,在圈旁写了两个汉字:“便宜”。

      打开Google学术,首页的搜索框泛着白光。顾沉指尖翻飞,敲下一串关键词:“keratoconus + China + real world data + 2023-2025”(圆锥角膜+中国+真实世界数据+2023-2025)。按下回车键,页面瞬间刷新,跳出47条搜索结果。

      第一条结果的标题格外醒目:《2023年中国圆锥角膜患者真实世界数据研究——基于32家医院的多中心分析》。顾沉点开,第一作者的头像弹了出来——齐肩短发,嘴角抿得平直,眼神里藏着未被磨平的锋芒,像一片刚从角膜上分离、尚未进行激光切削的角膜瓣。

      名字一栏写着:LIN Wu。单位标注:瑞霖制药南区办事处。

      顾沉盯着屏幕,足足愣了3秒。右眼的裂孔疤痕突然传来一阵尖锐的刺痛,像有人用无菌镊子轻轻戳了一下眼底的旧伤。“林雾……”他低声念出这个名字,声音轻得像在念一枚尚未校准完成的屈光度数据,带着一丝不确定,又藏着难以言说的巧合。

      他往后翻了翻搜索结果,手指在键盘上敲击,调出港城本地医学专家的出场费报价单——
      - 院士级专家:30万港币/场,含往返商务舱机票、五星级酒店行政套房,另需配备专属助理;
      - 医学会主委:15万港币/场,需安排欢迎晚宴1号桌席位,会后需赠送定制礼品;
      - 副主委级专家:8万港币/场,含两天一夜的酒店住宿(可携一位家属)、会议期间自助餐券2张。

      更棘手的是,这些专家的档期早已排到明年年初,根本不可能在60天内腾出时间配合聆讯。“港城的太贵,也太慢。”顾沉把报价单关掉,脑海里浮现出内地医疗学术会议的场景——那里才是真正的“批发价”。

      他在笔记本上快速计算:
      - 往返机票:经济舱1200元人民币;
      - 住宿:会议协议酒店五星标准,两人拼房380元/夜;
      - 会务费:800元人民币,含4分国家级继续教育学分;
      - 专家出场费:8000元人民币/30分钟。

      “如果换成ACAD代币……”顾沉眼睛一亮,手指在计算器上敲击,“8000元人民币,按当前汇率折算,刚好能兑换8000滴ACAD;等到CBAC上市,8000滴ACAD可兑换800股CBAC股票,按1.8港币/股的发行价算,账面价值1440港币,折合人民币约1280元。”

      一来一回,不仅能省下近7000元的现金成本,还能让专家绑定CBAC的上市收益——比找角膜塑形镜的代理商合作还划算,毕竟代理商还要抽成,而ACAD的兑换链路全程透明,没有中间成本。

      顾沉站起身,走到白板前,用黑色马克笔画了一条蜿蜒的航线,从港城出发,依次连接杭州、H市、成都、广州四个城市。每个城市旁边都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着关键信息:
      - H市:中华医学会眼科年会,8月16日,会场酒店协议价680元/晚,学分折现系数1.2;
      - F市:南方眼科论坛,9月2日,酒店拼房价320元/晚,学分折现系数1.0;
      - C市:西部干眼诊疗大会,9月15日,机票折扣价800元,学分折现系数1.1;
      - G市:大湾区眼科创新论坛,10月1日,出场费溢价20%,学分折现系数1.3。

      在“H市”节点旁,顾沉特意画了一颗红色五角星,旁边补充道:“会议主席——赵则民,清眸医疗首席科学家,需重点攻克。”

      他转身从储物柜里拿出一个银色铝盒,打开后,里面整齐码着20张黑色亚克力胸牌。胸牌正面印着烫金的“CBAC独立医学顾问”字样,边缘镶嵌着细巧的金属线;背面嵌着一枚微型RFID芯片,用手机贴近,芯片立刻闪过一道绿光——屏幕上显示“出场费已预存:8000滴ACAD”。

      顾沉按照专家级别,将胸牌分类装进真空密封袋,每袋贴上编号:HZ-001(主任医师级,8000滴ACAD)、HZ-002(副主任医师级,5000滴ACAD)、HZ-003(住培导师级,3000滴ACAD)……真空袋的封口处印着一行极小的灰色字体:“缄默期专用,面值可在CBAC上市后即时兑换”。

      回到电脑前,顾沉点开邮箱,收件人地址栏输入“@linwu_backup”——这是他之前通过暗网查到的林雾备用邮箱。他复制粘贴了早已准备好的邮件内容:
      主题:卫星会讲者确认——“干眼药物经济学”专题
      附件:邀请函PDF、讲者协议PDF
      尊敬的林雾女士:
      您好!诚邀您作为特邀讲者,出席于8月16日在杭州举办的中华医学会眼科年会卫星会,作专题报告《干眼真实世界数据与股权收益模型》。本次卫星会由CBAC Holdings Limited协办,会议主席为清眸医疗首席科学家赵则民教授。
      本次报告的出场费为8000滴ACAD代币(学术水滴币),待CBAC上市后,可按10:1的比例兑换CBAC股票(即800股)。CBAC发行价预计1.8港币/股,市场预期开盘价可达3.6港币/股,具体收益以上市当日行情为准。
      若您确认出席,请于3日内签署讲者协议并回复本邮件,感谢您的支持!

      点击“发送”后,顾沉盯着屏幕右上角的邮件状态——从“发送中”变成“已送达”,再到“已读”,整个过程只用了1分23秒。他嘴角勾起一抹浅淡的笑容,林雾的反应速度,比他预想中更快。

      同日8:40,顾沉拨通了第二个电话。电话接通的瞬间,传来清晰的鸟鸣声和轻微的喘息声——对面的赵则民正在西湖边晨跑,作为清眸的首席科学家,他习惯每天早起锻炼。

      “赵老师,早上好。”顾沉的声音带着恰到好处的恭敬,“我是CBAC的顾沉,想跟您谈个合作——CBAC借壳上市需要三位独立医学专家,您要是愿意出任首席专家,出场费给3万滴ACAD,上市后可兑换3000股CBAC股票,另外还附赠CBAC终身私人医疗顾问头衔,享受全球顶级眼科资源绿色通道。”

      电话那头的喘息声顿了顿,赵则民的声音带着一丝不屑:“顾总,我参加学术会议的出场费向来是15万港币一场,你这3万滴什么币,听着就像空气。”

      “15万港币是旧世界的价格。”顾沉不急不躁地反驳,“赵老师,您算笔账——3000股CBAC,按发行价1.8港币算,市值5400港币;但如果上市后涨到10港币,就是3万港币,税后到手也有2.4万港币,比15万港币少吗?而且这只是短期收益,CBAC后续还会布局全球干眼市场,您作为顾问,还能享受分红。”

      电话那头陷入沉默,只有风声和鸟鸣声在持续。5秒后,赵则民的声音传来,带着一丝妥协:“成交。但我要先看到ACAD的代币钱包,确认金额到账,再签协议。”

      “没问题,今天下午我就让人把钱包地址发给您。”顾沉挂断电话,看了眼窗外——天色早已大亮,阳光透过云层洒在港城的建筑群上,像给玻璃幕墙镀了一层金。

      他把港交所的补充材料清单PDF贴在白板中央,用红色马克笔在旁边写下“T-59”——距离60天的 deadline,只剩59天。

      在“T-59”下方,顾沉贴上了三张照片:
      第一张是林雾的证件照,照片里的她眼神锐利,像随时准备刺破虚假的手术刀;
      第二张是赵则民在学术会议上的主席海报,他穿着西装,笑容温和,却藏着商人的精明;
      第三张是一张角膜地形图,图上的曲率数据清晰标注着:-26.81 D、-24.15 D——这是顾沉自己的角膜曲率,也是ACAD智能合约的核心校验数据。

      顾沉用红色马克笔在三张照片之间画了一条直线,像眼科手术中精准的角膜切口,线条末端,他写下一行小字:
      “三位专家,一把刀,
      切开口子,缄默期就结束了。”

      风再次吹上天台,白板上的照片被吹得轻轻晃动。顾沉看着那行小字,指尖在角膜地形图上轻轻划过——他知道,这场围绕着CBAC上市的棋局,已经正式开局。林雾是他找到的“利刃”,赵则民是关键的“棋子”,而那60天的时间,就是决定胜负的“棋盘”。

      只要三位专家到位,只要聆讯通过,CBAC就能成功上市,ACAD代币就能打通医疗数据与资本市场的链路,那些隐藏在传统医疗利益链里的黑幕,也终将被这把“刀”彻底切开。

      顾沉拿起手机,点开林雾的邮件回复——她只回了两个字:“确认。”

      简单的两个字,却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在他心里激起层层涟漪。他知道,杭州的那场年会,将会是这场棋局的第一个转折点。而他要做的,就是在59天里,把所有棋子都摆到正确的位置,等待最终的“落子”时刻。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