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7、年关将至 ...

  •   竹影风尘仆仆地返回西都,第一时间入宫向琳帝林琳复命,详细禀报了护送“段先生”北上云州、并安然入住归云庄的整个过程,包括途中险阻、段先生的身体状况以及抵达后的初步安顿情况。

      紫光阁内,灯火通明。林琳静静聆听着竹影的汇报,当听到姜段已改名为“段衡”时,她指尖轻轻敲击御案的动作微微一顿,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

      “改名段衡……衡者,度量之器,公正之标。他倒是未曾忘却平生志业。”林琳唇角微扬,露出一丝了然的笑意,“一路奔波,身心俱疲,却能迅速接受新身份,并择此名,可见其心志未堕,理智犹存。此人,确是可用之才。”

      她心中盘算着。新设立的度量局正需要这样一位既精通实务、又心怀理想、且在士林中有声望(哪怕是“已故”的声望)的大家来掌舵或指导。

      由他这样一位曾因倡导统一度量衡而遭难、如今又“死而复生”的标杆性人物来推动此事,无疑具有极强的象征意义和说服力。

      度量衡统一,看似技术性问题,实则触及地方豪强、旧有势力的根本利益,是真正的“铁政”,需要极大的决心和手腕去推行。

      段衡的经历和学识,正是推行此政所需的“势”与“术”的结合。

      然而,林琳并未急于下旨召见或委以重任。她深知“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段衡刚刚经历生死劫难,背井离乡,身心都需要时间平复和适应。

      贸然将他推至台前,不仅可能引人生疑,暴露其身份,更可能因其心态未稳而事倍功半。

      “好事多磨。”林琳轻声自语,心中已有定计,“让他先静静心,好好看看这大西的风土人情,了解这个即将托付他重任的王朝,究竟是何模样。”

      于是,她吩咐身旁的内侍:“传朕口谕给云州归云庄,段先生所需书籍典籍,尽力满足。另外,下次送往庄内的书箱中,除了经史子集、西域风物志,可将度量局近日汇总的一些各地度量差异的原始记录、勘验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抄录副本,还有……局内关于标准器形制争论的会议纪要,也一并混入其中,不必特意说明来源。”

      “遵旨。”内侍躬身领命。

      林琳此举,意在润物细无声。让段衡在阅读“闲书”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接触到度量局面临的实际困境和进展,既满足了他作为学者的求知欲,又能让他提前了解情况,激发其思考,为日后可能的介入做好铺垫。这是一种无声的考校和预热。

      与此同时,大西南疆,海州前线。

      岁末的寒风同样吹拂着波涛汹涌的海岸线。位于海州军港最高处的望楼内,驻防将领正眉头紧锁,透过千里镜(一种简陋的望远镜)观察着远处海平面上若隐若现的帆影。副将在一旁急促地禀报:

      “将军,这已是本月第七次了!离国的‘海蛟’级战舰,巡逻范围明显向我方控制水域挤压!前日,其三艘快艇甚至抵近‘龟眠岛’(一处无人小岛,双方均声称拥有主权)勘察,停留了近两个时辰才离去!今日又见其大队战舰在远海游弋,似有演练之势!”

      将领放下千里镜,面色凝重:“看来离国是越来越沉不住气了。我朝新得炎国,水师初建,他们这是想趁我立足未稳,进行武力试探和威慑。”他沉吟片刻,下令:“加派哨船,扩大警戒范围,但严禁主动挑衅。所有离国舰船动向,详细记录,即刻以六百里加急,报予兵部和李尚书!”

      消息很快传回西都。兵部尚书李韬接到急报,不敢怠慢,立刻入宫觐见。

      “陛下,海州急报!离国水师近日活动异常频繁,舰只数量、巡逻频率、抵近距离皆远超以往,并在争议岛屿有登陆勘察迹象!其意在示威,恐有进一步行动!”李韬将情报呈上,语气中带着担忧,“臣以为,当立即加强海州水陆防务,增派战舰,严阵以待,以防不测!”

      林琳仔细阅读着军报,目光冷静。离国的举动在她意料之中。大西的扩张和“震天雷”的传闻,必然引起这个东方强邻的警惕和不安。这种军事上的试探和施压,是必然的外交博弈手段。

      她放下军报,看向李韬,语气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李爱卿所虑,朕已知晓。离国此举,意在试探我底线,迫我反应,甚至可能希望我率先采取过激行动,为其后续动作制造借口。”

      她站起身,走到悬挂的东海疆域图前,指向海州和龟眠岛的位置:“传朕旨意:一、海州前线各哨所、水寨,保持最高戒备,严密监视离国舰船一举一动,详实记录其航迹、数量、型号,但绝不可率先开火,甚至要避免不必要的近距离对峙。”

      “二、命海州水师,按既定计划,照常进行出海演练,锤炼技艺,展示存在,但演练区域需严格控制在我方公认水域之内,不得主动靠近争议岛屿或离国巡逻线。”

      “三、陆上防务,加固工事,检查军械,但军队调动需隐秘,避免给离国以我朝意图陆上冲突的口实。”

      李韬有些不解:“陛下,如此是否示弱?若离国得寸进尺……”

      林琳转过身,目光锐利:“示弱?非也。此乃‘以静制动’。离国想看我慌乱,我偏要镇定自若。他想逼我摊牌,我偏不接招。我水师新成,战力未丰,此时与之硬碰,正中其下怀。保持克制,继续演练,是向离国表明:我大西有捍卫海疆之决心与能力,但无意主动挑起战端。同时,这也是在为我们自己的水师争取成长的时间。”

      她顿了顿,补充道:“当然,克制不等于退缩。告诉前线将士,若离国舰船胆敢闯入我明确宣布的内水或攻击我船只、设施,则坚决反击,勿需请示!这条底线,必须清晰,也必须让离国清楚。”

      李韬闻言,心中豁然开朗,躬身道:“陛下圣明!臣明白了,这就去传达旨意,令海州谨遵圣谕,外松内紧,沉着应对。”

      “去吧。”林琳颔首,“另,督促将作监和匠作监,新舰建造、火炮改良,需再加快进度。真正的威慑,源于实力。”

      李韬肃然应诺,退出了紫光阁。

      阁内重归宁静。林琳再次将目光投向地图上的东海,眼神深邃。

      离国的压力如影随形,而国内,度量衡的统一、新式武器的研发、人才的吸纳安抚,千头万绪,皆需她统筹帷幄。

      北境的段衡在悄然观察适应,南疆的将士在枕戈待旦,西都的朝臣在各自忙碌。

      这个年轻的王朝,在内外压力的淬炼下,正一步步沿着她设定的轨迹,沉稳而坚定地前行着。岁末的寒意中,酝酿的是未知的挑战,也是勃勃的生机。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