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第6章 ...
-
赵昭平是温庭笙的太太也并不是什么难打听的事。
她一开始就是有心宣传的。
七年前他们结婚的时候,是大办了的。
赵昭平的父亲赵海桥是南边来的华裔商人,携船载物,回国兴业办厂,政府自然鼎力支持,一路绿灯相随。
哪怕时局混乱,但还是有在位之人想着民生的。
哪怕不是为了民生,只为利益,也是愿意与赵家合作的。
不过赵海桥之前的生意大多在广闽,女儿嫁到沪城时,赵海桥是带着重礼,把沪城叫得上名字的人物一家一家去拜了遍码头,叩开大门,请他们多多照顾小女和新婿。
沪城素来排外,时局又动荡不已,原本是不可能轻易接受外来势力的。
可哪怕时局再乱,人总要吃穿,病了总要买药。
大人物们只稍翻看礼物里的紧俏物资,就知道赵海桥的暗示:赵家有门路,别人运不来的东西赵家能运来。这样能耐的朋友,谁都不会拒绝结交。
多个朋友多条路,不就是照顾个小辈么,交代下去给些面子,不要为难,遇到什么事关照下就是了。
赵昭平和温庭笙的婚礼很热闹,虽然没有多少大人物,但世家里得眼的小辈或是主事的少主都去了。
大家打了照面认了人,往后的交际也就有数了。
婚礼后,赵海桥留了船和人给女儿自己折腾,就潇洒走了。
赵家来自南洋,商业版图主战场又在广闽,情况不好打听,但婚礼的另一位主角,却是好打听的。
酒席上大家就知道赵家女婿是“大笔杆子”温庭笙。
酒席后,世家们也在背地里打听,温家是个什么情况,赵家怎么会选上他们的。
温家早年也是沪城叫得上名头的世家,但他们其实不是真正沪城本地的世家,是从浙省诸城迁到沪城的。
温家的生意是染坊,苏浙沪的缫丝精染的生意大多是温家染坊经营。
温家祖上自乾隆年间,有四十年左右,是皇家钦点的龙袍明黄染色的指定染坊。
后来自家学徒里出了叛徒,染料秘方被泄漏给了对家,才被对家抢走生意,失了御赐的资格。
福兮祸所伏,温家算是运道好的,叛徒一事不过三年,王朝覆灭了。
老袁头抓走了好几家旧时给皇家做龙袍的人家,逼着他们给自己赶制龙袍,温家的对家也在其中。
新政府成立的时候,对家已经举家覆灭了。
祸兮福所倚,虽然逃过了这一劫,但劫数又至。
上一辈家主温璟饶据说是和湘鄂起义军有点关系,一家十几口十多年前被枪击灭门了。
温璟饶一家十九口,连带仆从二十五人,无一活口。地面的血迹冲洗数遍仍难尽去。
温宅自那之后,夜里邻居时常听到哭声,无人敢接收,至今空置。
温庭笙父亲温义山这一脉与家主温璟饶是堂亲,温璟饶的父亲与温义山的父亲是亲兄弟。
但温义山的父亲,成婚之后,就离开温宅,另外置办了小宅院与妻子生活。
温家灭门时,离开温家的他们幸免于难。
温义山也是经营染坊的,温秦染坊,主要做的是较为低端的棉麻粗布的印染生意,和主家的生意目标受众不冲突,所以和主家关系一直不错。
在堂兄家变故,温氏染坊关闭,温义山家的温家染坊生意也大受影响,迅速败落,最后只能勉强度日。
温庭笙是在那时被父亲送去留洋的。
留洋回来之后就开始在新民报上写文章,成就了“大笔杆子”的名号。
这些关于温家的介绍,不出两日就出现在了沪城世家们的案头。
温家在沪城世家已消失好些年,再出现,就是和赵家的婚事了。
若不是这桩婚事,人们还不知道,大笔杆子温先生,原来是温家后人。
主要,温庭笙回国才开始写文章的时候,温父就过世了。
温父没有机会为他走关系铺路,所以,自然没人知道他是温家人。
温家后人,但与灭门案主角没什么关系,大家也就不怎么关注了。
有些查的更详细一些的,知道些更隐秘的细节的,就不仅感叹,这温庭笙可真是好命。
从小就没有怎么受苦,家道中落没几年,又攀上了一门好亲事,娶了个有钱老婆,后半辈子想必也是苦不着了。
果然是赘婿的儿子会找富婆呀。
温家家教比较严,家训是不纳妾的。
温义山的父亲,虽然是记在主母名下,但却不是主母所生。
他是庶子。
是违反温家家训的存在。
是耻辱的象征。
温义山的亲祖母是爬床的丫头,可哪怕爬床成功,也没成为小夫人,而是成为了一个见不得光的污点。
虽说后来不用再服侍人,但冷眼是一点没少受,从来不被允许出现在正式场合,在自己的小院子里一直到死。
温义山的父亲,在家中,也是不受长辈待见的。
娶的是小门户的女儿,一成亲就被剥离出温家生活的。
温义山是经营染坊,但,温秦染坊原本叫秦家染坊。
温庭笙母亲秦沅才是秦家染坊的主人。
温义山,是赘婿。
秦沅父亲只得她一个女儿,家中没有男丁,早就说了未来是要招赘的。
温家彼时的家主,温义山的堂伯温璟饶原本想通过联姻吞并秦家的。
但温义山的大堂兄要做家主不可能入赘,二堂兄有心上人不肯,三堂兄比秦家姑娘小两岁,还是孩子心性,最后婚事巧合落在了落魄堂弟温义山身上。
是少也是温家人,温义山与堂兄弟们的关系也不错,温家就没有再阻挠了
温庭笙父母只有他一个孩子。
秦沅身体不好,生温庭笙时就伤了身子,后来一直怀不上。
温义山哪怕子嗣单薄也从没有纳妾,温义山多年如一日的体贴温柔,终于将秦家三口的心融化,在温庭笙10岁那年,秦家染坊才改名为温秦染坊。
也正是因为入赘,堂兄家出事的时候,温义山家没有出事,毕竟温义山住的,从前是秦宅。
但也仿佛头上悬着一把刀,不知何时将要落下来。
局势不清,温义山也不知道会不会被堂兄家的事牵连,所以把温家最重要的继承人送出国避祸。
等温庭笙归国时,诗句暂稳,但温家染坊已经贱卖,家里仆从散尽,只剩下门房厨子一家和秦沅的贴身嬷嬷了。
温庭笙的生活惬意,是靠着赵昭平补贴的。
后来温庭笙养情人的事,其实世家们也都有耳闻。
大家也聊起来过,觉得温庭笙没有做小白脸的自觉,也有人暗中尝试过勾搭赵昭平,发现她对温庭笙并不在意,对追求依然是油盐不进,也就不关注这事了。
原配都不在意,外人有什么好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