昕光奴确实爱搞并且擅长经济。
昕光奴是真的狼人,曾一拳放倒过一个。超勇的。遇事就要上!然后被警察教育。
哈哈哈。
①世民自信。世民是按教太子培养昕光奴的。这崽聪明,你可劲儿上吧,即使有前车之鉴。他也一直没改。咳咳。
李世民“以实务教皇子”的心态,核心源于他自身的经历和对唐朝长治久安的考量,过往培养皇子的做法也直接印证了这一点。
李世民并非靠嫡长身份继位,而是亲历隋末战乱、参与平定天下,深知“纸上谈兵”治不了国,所以从不让皇子只学经史典籍,反而要求他们接触实务——比如让皇子兼任州牧、都督等职,了解地方治理、赋税民生,郡王府产业事务,本质就是这种“从小处练实务”的延伸。他亲眼见隋朝皇子大多沉溺享乐、不懂政务,最终加速王朝覆灭,因此刻意反其道而行。不把郡王府产业当“私产”,反而让贤相带皇子打理,就是要让皇子提前明白“资源如何运作、民生如何关联”,避免养出不知民间疾苦、不懂事务运作的纨绔,确保继承人有治国根基。最典型的例子是李世民对长子李承乾(曾为太子)的培养,早早就让他接触核心政务实务,而非只待在东宫读书。
李承乾12岁时,李世民便下令“令其听断庶政”,让他在尚书省参与处理官员奏章、裁决日常政务;后来还让他兼任“雍州牧”(雍州是唐朝都城长安所在的核心州郡),负责管理都城周边的户籍、赋税、治安等具体事务——小到地方官吏考核,大到民生琐事协调,都要求他亲自参与。
②唐代郡王允许拥有产业,且产业类型广泛,是其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并非仅靠朝廷俸禄。
郡王的核心产业主要分两类:一是朝廷按规制授予的“永业田”(可世袭),二是自行购置或继承的田宅、商铺、庄园等私人产业,部分郡王还会通过经营佃租、放贷等方式拓展产业收益。
但需要经营。李瑾不善此道,故有落魄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