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2017.7.21 ...
-
北京时间2022年12月18日晚11:00,世界杯决赛在卡塔尔的多哈卢赛尔体育场举行,对阵双方是阿根廷队与法国队。常规时间3-3战平,梅西“梅开二度”,姆巴佩上演“帽子戏法”;点球大战阿根廷4-2胜出。
全世界都在为足球狂欢。
卡塔尔,这是陈齐瑜第二次听说这个中东国家。
2017年6月7日。
卡塔尔与多个阿拉伯国家断交,引发中东战局的紧张局势。
这听起来很骇人,但那一天的中国发生着更重要的事情——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分压倒千人。每一科考完,热搜上必然有一个关于该场科目的“爆”的词条。这三天考场周围的居民都不敢大声喧闹,跳广场舞的大爷大妈们早在居委会的叮嘱下收拾装备在家休息。
陈齐瑜的堂姐陈斯琳也是当年的考生之一,两天考下来仿佛脱了一层皮,昏天黑地睡到了第二天。
“阿琳爸爸刚把人接出考场,车子启动没有两分钟,阿琳就昏睡过去了。她爸爸也不敢打扰她,只能叫斯琅一块把阿琳背上楼。”
陈齐瑜一听,脑子里瞬间就有了画面。陈斯琳是个高个子姑娘,一米七五左右的高个,大伯家又在六楼,可想而知堂哥和大伯的手忙脚乱。
“她爸爸边上楼边哭,还好当时没遇着邻居,不然又要闹笑话了。我当时问他为啥要哭。他说他心疼闺女,三年下来,肉没长啥,反而瘦得只能摸着骨头了。”
十天后,陈齐瑜中考。
6月16日,看考场。
6月17日开考,持续三天。
6月23日填报志愿。
陈家兄妹三人趁着成绩出来前,报了个旅游团,去成都旅游了,家里的大人也给足了经济支持,让三人体验了一把旅游经济消费的快乐。
6月28日,高考成绩查询。
陈齐瑜陪着陈斯琳去了趟学校,陈斯琳是文科重点班的学生。市一中的文科相较于市二中并不是很好,但当年一中的成绩却出乎意料的很好。
陈斯琳在年级的成绩一直都是十到二十来名,不出挑也不太差。这次高考考了全市文科第一,665分。
陈齐瑜率先给陈斯琅发消息报告了陈斯琳的成绩。不一会儿,一张照片传了过来,是一张自拍——陈斯琅欠揍的笑脸。模糊能看到后头几个大人聚在一块,大伯母靠在大伯的肩头。
“你大伯母哭了”
“告诉陈斯琳,学校的事结束了就去鹤鸣楼,我爸摆酒。”
陈斯琳此时在班级门口的走廊和一个男生聊天,陈齐瑜远远望着。那是不一样的姐姐,少女的眼睛闪闪的,嘴角噙着笑,有来有往地同对方聊着。
陈斯琳的好友兼同桌黄琦琦整理好高考成绩登记表,正打算给老师送过去,见陈齐瑜望着门外,“噢,是二班的杨越南啊,你姐的铁哥们。今年市里的理科状元。”
“琦琦姐,我姐和他······应该不只是朋友关系吧。”陈齐瑜一副了悟的表情,真相只有一个。
薄纸卷成的纸筒敲在了女孩的头顶,黄琦琦也不多嘴,“你姐的事少猜测了,你姐的脾气你是知道的。”
想起幼年和陈斯琅在陈斯琳手下的遭遇,陈齐瑜甩甩脑袋,甩掉手臂的鸡皮疙瘩,闭嘴禁言,乖乖随着黄琦琦出了教室,陈斯琳这边也结束了交谈。杨越南同黄琦琦点头示意,被同班的男生叫走了。陈齐瑜已经将陈斯琅发来的信息转发给了陈斯琳,正好学校也没什么大事,二人骑着电动车赶去了鹤鸣楼。
鹤鸣楼是嘉和市最受欢迎的饭店,是一家地道的本地饭馆。本地人嗜辣,却又不重辣,爆炒入味,本地青红辣椒点缀其间,葱姜大蒜等各式作料一起伴随浓浓锅气,赢得市里一众饕客好评。其招牌菜是黄丫头烧豆腐。新鲜黄丫头处理过后,热油下锅煎至定型,伙同生姜、大蒜子、小米椒、生抽、啤酒,加入清水炖煮,最后加入嫩豆腐,各式调料调味,大火收汁。鱼肉鲜美,豆腐嫩滑,汤汁浓厚,宜酒宜饭,陈家三兄妹极爱这风味。
很显然,这是一次临时的聚餐,也没叫太多人,选了一个小包厢,家里人简单为陈斯琳庆祝高考的胜利。一家人都很高兴,饭桌上的大人们推杯换盏,爷爷偷喝了几杯奶奶也没责怪。三个小孩只默默吃饭,时不时应付大人们的关心,毕竟还是这口饭重要。
兄妹三人在三个人的小群里已经聊得热火朝天。
【阿疵:姐,你啥时候志愿填报啊】
【S:我们老师通知是3天后】
【花田里的秋刀鱼:你有什么想法嘛?】
【S:大概率会选择南方的高校,更偏向江浙沪地区】
【S:当然北方要是有比较好的专业,也是会考虑滴】
【花田里的秋刀鱼:专业呢?】
【花田里的秋刀鱼:这几年金融还是挺火热的,但我不觉得这是一个好方向】
【S:还没想好,到时候拿高考天地好好翻一翻咯】
【花田里的秋刀鱼:嘿嘿嘿?全市第一诶,陈斯琳你要请客吃饭!!!】
【S:想peach。。。我亲爱的哥哥,难道不应该是你请妹妹们吃饭嘛?】
【S:我记得某人几天前还说要请我和小瑜吃饭,不认账】
【花田里的秋刀鱼:(投降)】
【阿疵:哈哈哈,又有饭吃咯】
1vs2,陈斯琅败。
7月1日,陈齐瑜中考成绩查询,还不错,上了市一中的重点班。
7月2日开始志愿填报。从高考成绩公布后,陈斯琳没让父母插手志愿填报的事,在听取他们的建议后,与老师、招生组的老师接触后,最终在截止填报前提交了填报。陈斯琅打着“两份工”,一边帮着陈斯琳填报志愿;一边接手陈齐瑜,辅导功课。
7月19日,录取结果出来了,上交法学。
热火朝天的志愿填报也终于走进了尾声,陈斯琳也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free time,和朋友聚餐,骑行,学化妆,健身。趁着暑期搞活动,换了一整套智能设备,将淘汰下来的老年手机给了陈齐瑜。
快乐是属于他人的。
7月21日,市一中分班,这是陈齐瑜第一次踏入自己的高中生活。
新鲜且无措。
高一2班的门口贴着分班的红纸,虽然很早就知道这个结果,但当看见自己的名字出现在红纸上时依然觉得新鲜。
名单上有很多熟人,也有蛮多陌生人,大家来自不同初中,但绝大多数都是师大附中初中部的。小升初时,就近入学,陈齐瑜去了家附近的华育中学,她很多同学都去了师附。但还是有很多小学同学出现在名单上,既熟悉又陌生。
华育的校友也有几个在2班,但也都不是很熟。陈齐瑜选了三排靠走廊的一个位置坐了下来。
市一中总共三栋教学楼,一个年级一栋。三年前,市一中开始从老市区原址搬到了现在的地址,一个年级一个年级地搬迁,据说是哪届老师早搬来就占据哪栋楼。陈齐瑜这届占据了第一栋,离学校的大门非常近,走廊的视野也很好,空气又很新鲜,还能看见一排排桂花树。
高一年级一共27个班,从上至下,分布在四层楼,五楼是属于4楼5个班的空教室,用于平时的考试。
由于是重点班的原因,教室里学生很多,82个学生,大家吵吵闹闹,分享着自己的趣事,聊着最近的收获,相熟的人扎堆,自然也有不熟的学生,同陈齐瑜一样,稍显腼腆地一个人观察着周围的同学;教室外又有很多家长,其实也不太听得清楚他们聊的内容,但真的蛮吵的。
陈齐瑜的临时同桌是一个圆脸的可爱女生,齐刘海,脸上泛着淡粉色的自然红晕,一件薄荷色的短衫,下面搭着一条深咖色的短裙。眼睛很有神,看人的时候透露着友善。陈齐瑜有那么一瞬间,觉得磁场就这么合,和她想处起来一定很舒服。
“你好,我是陈齐瑜,我们认识一下?”
“你好,许知宪。我妈妈是律师,取名字的时候比较professional。”
话音刚落,从门外走进来一个中年大叔,圆圆的脑袋,带着一副金属小边框的方形眼睛,有点胖,像极了《父与子》里的老爹。当然了,这个男人没有老爹那么时尚。眼睛里露着精明,他边同外头的老师笑着打招呼边走了进了班级。
一瞬间,整个班安静了下来。都在打量着这个中年男人。“我叫李清华,教大家数学的。如果没有同学学文的话,应该就是大家高中三年的班主任了。”
李清华在黑板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大家都是初次见面,一个一个地上来介绍自己吧。让同学认识你,也顺便让老师认识认识大家。”
突如其来的自我介绍,让大家刚刚安定下来的心又浮躁了起来。李清华指了指靠门的第一个同学,“从你开始吧。”
仿如接力,一个接一个,陈齐瑜将很多面孔与记忆里的人一一比对,有些同学变化蛮大的,有些只是等比例放大。
轮到陈齐瑜了。
陈齐瑜也同前头的同学一样,在黑板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大家好,我叫陈齐瑜,初中毕业于华育中学,很高兴能和大家一个班级,希望今后的日子里我们可以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谢谢大家。”
说完回到了自己的座位。许知宪向她竖了个大拇指,表示赞许与安慰。“我好紧张呀。”回到座位的那一刻,陈齐瑜才觉得自己的心跳得没那么快。
一个接一个,很快,大家都介绍完了自己。李清华半途溜了出去,也不知道人去了哪里。最后一个同学完成了自我介绍,教室里又恢复一个多小时前的状态。大家又开启了畅聊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