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4、抉择 ...
-
怜书离开南京的那个清晨,秋雨绵绵,总统府的红墙在雨幕中显得格外肃穆。念依站在绣房的窗前,手中无意识地捻着一根丝线,目光却始终望着长江方向——怜书乘坐的火车此刻应该正沿着江岸行驶。
"林姑娘,"侍女的敲门声打断了她的思绪,"夫人请您过去一趟。"
念依迅速整理好情绪,跟随侍女来到王慧兰的书房。令她意外的是,苏珊耑也在场,两人面前摊开着几份报纸,神色凝重。
"来得正好,"王慧兰示意念依坐下,"苏主编带来了些消息,你也该听听。"
苏珊耑将一份《申报》推到念依面前:"今早刚到的上海消息,张家的情况比想象中更糟。"
念依接过报纸,头版醒目地刊登着"张氏企业濒临破产,留洋千金神秘失踪"的标题。报道详细描述了张瀚文重病卧床,家族企业面临被李家吞并的危机,而对怜书的下落则语焉不详,暗示她可能已经遭遇不测。
"这是李维琛放出的消息,"苏珊耑解释道,"他想通过舆论压力逼怜书现身。"
念依的手微微发抖:"书姐知道这些吗?"
"我在她上火车前已经告知,"苏珊耑叹息,"但她执意要回去。她说,这是她作为张家女儿的责任。"
王慧兰轻轻叩了叩桌面:"现在的问题是,李维琛必定在上海布下了天罗地网。怜书此去,凶多吉少。"
"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办?"念依急切地问,"能不能派人去保护她?"
"已经安排了,"苏珊耑说,"我在上海的人会接应她。但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制定一个长远的计划。"
王慧兰站起身,踱到窗前:"李家的势力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庞大。单靠怜书回去主持张家,恐怕难以扭转局面。"
雨声敲打着窗棂,书房内的气氛格外沉重。念依忽然站起身,向王慧兰深深一礼:"夫人,求您允许我前往上海。书姐需要我。"
"糊涂!"王慧兰难得严厉,"你现在去上海,不是自投罗网吗?李维琛正愁找不到你们两个人!"
苏珊耑也劝道:"念依,你现在留在总统府,就是对怜书最大的帮助。有夫人这层关系,李维琛多少会有所顾忌。"
"可是让我在这里干等着,我做不到!"念依眼中含泪,"每一次危险时刻,我们都是在一起面对的。现在让她独自面对这一切,我..."
王慧兰的神色柔和下来:"我理解你的心情。但有时候,暂时的分离是为了更好的重聚。"
她走回书桌前,取出一封信:"这是我写给上海几位故交的信,他们在商界和政界都有些影响力,或许能帮助怜书。苏主编会想办法转交给她。"
苏珊耑接过信件,小心收好:"我会通过秘密渠道送出去。"
念依仍然忧心忡忡:"可是书姐一个人要面对那么多困难,我实在放心不下。"
"她不是一个人,"苏珊耑握住她的手,"我们有整个女性网络在支持她。南京的女子读书会、上海的妇女进步会,还有《女声》在全国的读者,都是她的后盾。"
王珊兰点头赞许:"苏主编说得对。现在最重要的是保持冷静,从长计议。"
接下来的日子,念依在焦虑和担忧中度过。她将全部精力投入刺绣,只有在飞针走线时,才能暂时忘记对怜书的牵挂。她为怜书绣了一方新的手帕,上面是并蒂莲的图案,寓意"同心相连,永不分离"。
十天后,苏珊耑带来了上海的消息。怜书已经安全抵达,但在接手家族企业的过程中遇到了重重阻碍。李维琛联合其他商界势力对张家进行围剿,张家旗下的工厂、商铺都面临危机。
"更糟糕的是,"苏珊耑压低声音,"李维琛买通了张家的几个老掌柜,正在暗中转移资产。"
念依的心揪紧了:"书姐她能应付吗?"
"她很坚强,"苏珊耑的眼中流露出钦佩,"但独木难支。我们需要想办法给她更多支持。"
就在这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机会出现了。总统府要举办一场重要的外交宴会,邀请各国使节参加。王慧兰决定在宴会上展示中国传统工艺,特地命念依准备一批绣品。
"这是一个好机会,"苏珊耑得知后兴奋地说,"如果能在外交宴会上获得认可,你的绣品价值将大大提升。这对怜书在上海的商业斗争会有帮助。"
念依顿时明白了其中的关键。如果她的绣艺能够得到国际认可,就能以此为筹码,帮助怜书打开新的商业渠道。
她开始废寝忘食地准备参展绣品。这一次,她选择了一个大胆的主题——《四海升平图》,将中国传统纹样与各国文化元素巧妙融合。在绣制英国部分时,她融入苏格兰格纹元素;在法国部分,她借鉴了洛可可风格的装饰;在日本部分,她采用了浮世绘的构图技巧。
王慧兰看到设计图时,赞叹不已:"这不仅是绣品,更是文化交流的桥梁。"
然而就在绣品即将完成时,意外发生了。那夜念依在绣房工作到很晚,突然闻到一股焦糊味。她推开房门,只见走廊尽头浓烟滚滚——绣房隔壁的库房着火了!
"走水了!走水了!"巡夜的守卫敲响警钟。
念依的第一反应是冲回绣房抢救绣品。火势蔓延得很快,浓烟已经渗入绣房。她用湿布捂住口鼻,艰难地靠近工作台,将即将完成的《四海升平图》和其他几件重要绣品抱在怀中。
就在她准备撤离时,一根燃烧的房梁突然坠落,挡住了去路。浓烟越来越密,她感到呼吸困难,视线开始模糊。
"林姑娘!"就在千钧一发之际,几个身影冲破浓烟而来。原来是苏珊耑带着总统府的护卫及时赶到。
苏珊耑一把拉住念依:"快走!这里要塌了!"
在众人的帮助下,念依和绣品都安全脱险。经查,火灾是有人故意纵火,目标明显是念依的绣品。
"是李维琛的人,"苏珊耑肯定地说,"他们想破坏你在外交宴会上的展示。"
王慧兰得知后大怒,下令彻查此事,并加派人手保护念依。
这场火灾反而让念依更加坚定了决心。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她夜以继日地修复受损的绣品,终于在宴会前完成了所有作品。
外交宴会当晚,总统府灯火辉煌。念依的绣品被陈列在宴会厅最显眼的位置,吸引了众多外宾驻足欣赏。英国公使夫人对那幅融合了中英元素的绣品爱不释手,当场表示要订购一批类似的作品装饰官邸。
"林姑娘的绣品让我们看到了东方艺术的包容与创新,"法国大使赞叹道,"这是真正的文化交流。"
宴会的成功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次日,南京各大报纸都报道了念依的绣艺,称她为"金陵第一绣娘"。订单从全国各地纷至沓来,甚至有人远道而来,专门请她绣制作品。
"现在你有谈判的资本了,"苏珊耑高兴地说,"我这就去上海,用这个机会帮助怜书打开局面。"
念依却做出了一个出乎意料的决定:"不,我要亲自去上海。"
"这太危险了!"苏珊耑反对,"李维琛正在到处找你。"
"正因为如此,我才更要去。"念依目光坚定,"现在我有了一定的名声和影响力,李维琛不敢轻易动我。而且,我要亲自向所有人证明,我和书姐站在一起。"
王慧兰沉思良久,终于点头:"你说得对。有时候,直面敌人比躲避更安全。我会派人保护你。"
临行前,念依将那方新绣的并蒂莲手帕贴身收藏。她知道,这一次的上海之行将充满艰险,但只要想到即将与怜书重逢,她就充满了勇气。
秋深露重,金陵的梧桐已经开始落叶。念依站在总统府门前,最后一次回望这座给予她庇护的城池。
前路漫漫,但她不再畏惧。因为她知道,真正的勇气,来自于爱与责任。
而在上海,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等待着她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