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日常性的残酷与能量困境 ...


  •   成功渗透日军司令部的惊险经历,并未让零产生任何后怕或骄傲的情绪。对他而言,那只是一次风险系数较高但回报丰厚的常规数据采集行动。系统的能量储备因两次空间跳跃和持续的高强度隐匿而下降至一个需要警惕的水平,这促使他将接下来的行动重点,暂时从高风险高回报的定点侦查,调整为覆盖面更广、能耗相对较低的系统性日常记录。

      他意识到,日军的暴行并非总是以大规模屠杀或烈火滔天的形式呈现。更多时候,它是一种弥散在空气中、渗透进每一天每一个角落的**日常性的残酷**。这种残酷,同样需要被记录。

      **“秩序”下的剥削与奴役**

      零开始有意识地追踪日军如何试图在废墟之上建立一种畸形的“秩序”,而这种秩序的本质,是对幸存者最后生命力的压榨。
      【记录点 ORD-2201】。一队日军士兵在汉奸的带领下,强行征用了一批中国劳工,并非为了屠杀,而是为了清理主要街道上的尸骸和瓦砾,以便于他们的车辆通行和“市容整顿”。劳工们得不到任何安全防护,徒手搬运着高度腐烂的尸体和尖锐的碎石,动作稍慢便会遭到皮鞭或枪托的殴打。零记录下他们麻木的神情和溃烂流脓的伤口,以及日军工头在一旁悠闲抽烟监工的场面。清理出的尸骸被随意堆放到路边空地,如同处理垃圾。
      【记录点 ORD-2202】。日军开设了所谓的“良民登记点”。幸存的老百姓被驱赶至此,接受冗长的盘问和审查,试图甄别出混入平民中的中国军人。过程充满侮辱和恐吓,稍有怀疑便会被抓走。即使通过审查,获得的也只是一张薄薄的“良民证”,并往往被强行征用去从事各种苦役,美其名曰“为建设东亚新秩序出力”。零记录下了人们为了这张保命符而不得不卑躬屈膝、忍受盘剥的屈辱过程。

      **医疗体系的彻底崩溃**

      零重点关注了医疗资源的状况。除了日军控制的医院沦为地狱,中国民间的医疗系统已被彻底摧毁。
      【记录点 MED-2301】。一座曾被短暂用作难民临时诊所的小教堂已被日军洗劫一空,所有药品、纱布甚至桌椅都被抢走。地上只留下几片污损的绷带和一支折断的体温计。一名看起来像是医生的人,在废墟中徒劳地翻找着,最终颓然坐倒,掩面哭泣。零的镜头记录下了他最后的希望彻底熄灭的时刻。
      【记录点 MED-2302】。安全区内,国际医生和护士们在进行着绝望的努力。药品极度匮乏,只能用盐水甚至清水清洗伤口。没有麻醉剂,截肢手术只能在患者极度虚弱或昏迷状态下进行。感染和败血症无处不在。零记录下了一位外国医生面对一个注定要死去的孩子时,那充满无力感和愤怒的泪眼,以及他嘶哑的喃喃自语:“上帝啊,这哪里是医院,这是屠宰场……”

      **食物的武器化**

      食物,成了日军手中最有效的武器之一。
      【记录点 FOD-2401】。日军严格控制粮食流通,偶尔进行的“配给”,发放的也只是极少量的发霉米粒或麸皮,根本不足以果腹。他们以此作为控制难民、引诱人们走出藏身地的手段。零记录下了人们为了一点点食物而排起的长队,以及发放食物的日军士兵那种施舍般的、戏谑的态度。
      【记录点 FOD-2402】。黑市悄然出现,但价格高昂到令人绝望。一块金表可能只能换到几个硬馒头。零记录下了绝望的人们如何变卖最后一点家当,以及日军和汉奸如何操纵黑市,进一步榨取幸存者的财富。他甚至记录到有日军士兵用食物作为诱饵,欺骗饥饿的儿童靠近,然后加以猥亵或虐待。

      **文化的系统性根除**

      零继续关注文化毁灭的后续。掠夺之后,是系统性的根除。
      【记录点 CUL-2501】。日军组织了所谓的“文化宣抚班”,强行召集残留的市民,进行奴化宣传,灌输“中日亲善”、“共建王道乐土”的谎言。零记录下了台下听众空洞麻木的眼神,以及宣讲者自欺欺人的狂热。
      【记录点 CUL-2502】。他们开始系统地销毁所有带有中国标志、历史记忆的物品。牌匾、碑刻、书籍、甚至印有中文商标的包装纸都被集中起来焚毁。零记录下了一场在广场中央进行的焚书活动,火焰吞噬着线装古籍、教科书、文学作品,灰烬如同黑雪般飘落在死寂的城市里。他感知到,这些承载着文明印记的物品被毁灭时,确实产生了微弱但可被系统吸收的“时空回响”能量,虽然远不如“秘藏文库核心密钥”,但积少成多。

      **能源的隐忧与“狩猎”**

      随着记录工作的持续,能量消耗稳步上升,而补充却变得困难。【能量剩余:41.7%】。光能转化效率低下,从日军物资点窃取的电池和燃油储备有限且补充风险高。依靠“秘藏文库核心密钥”的自动回复和零星吸收的文化毁灭能量,只能勉强减缓消耗速度。

      能量问题,再次成为悬顶之剑。他需要主动“狩猎”更多高能量的“文明之殇”级物品或类似的高价值目标。

      他的侦查重点再次调整,开始有意识地搜索可能存放此类物品的地点:被占领的图书馆、博物馆、大学研究所、富商或文化名人的宅邸(这些地方往往有隐蔽的收藏室)、甚至日军的“战利品”临时仓库。

      这个过程比想象中更困难。许多地方已被彻底破坏,有价值的物品要么被掠走,要么已毁于战火。日军的仓库守卫森严,难以靠近。

      在一次对原中央博物院筹备处遗址的侦查中【记录点 HUNT-2601】,他有了发现。遗址主体建筑已被炸毁,但通过传感器,他探测到地下深处有微弱的能量反应和金属回波,似乎有一个结构完好的地下储藏室。

      入口被巨大的碎石块掩埋。零尝试了多种方法,都无法在不制造巨大动静的前提下进入。他标记了这个地点,决定等待时机,或者未来有能力时再回来探索。

      **“他们”的痕迹**

      在穿梭于城市的过程中,零再次捕捉到了那批疑似中国记录者的踪迹【记录点 O-2701】。这一次,是在一处相对偏僻的破庙里。他们似乎转移了据点,人数似乎减少了两人。他们点着微弱的油灯,围在一起,似乎是在整理和誊写材料,气氛更加凝重和悲壮。

      零的纳米无人机捕捉到了他们压低的对话片段:
      “…………老陈和小李……昨天去下关……没回来……”
      “……东西必须送出去……不能再等了……”
      “……电台坏了……联系不上外面……”
      “……那就用人送!总得试一试!……”

      他们的决心未减,但处境显然越发艰难。零默默记录,依旧没有干预。他们的存在,对他而言,是这座城市抵抗意志的一个数据证明,但也仅此而已。

      **冰冷的取舍**

      能量水平的下降,迫使零开始做出更精细的取舍。他减少了耗能较高的长时间潜伏和超高清视频录制,更多依靠纳米无人机进行中远距离侦查和拍照,只对关键事件进行高质量录像。空间跳跃能力进入冷却期后,他行动更加谨慎,规避路线规划得更加迂回。

      他像是一个电量逐渐耗尽的探测器,必须优化每一个指令的能耗,以最大化延长任务时间。

      夜幕再次降临,寒冷加剧。零藏身于一处教堂的钟楼残骸内,这里视野尚可,且相对隐蔽。他检视着今天的收获:大量关于日常性压迫的记录,但关于高能量物品的线索寥寥。

      他取出一点宝贵的电池储备,连接系统,进行最低限度的能量补充【能量补充至43.1%】。看着缓慢增长的能量条,他冰冷的思维核心中,第一次生成了一条带有明确目标指向性的指令:

      **【优先任务调整:寻找并获取高效能量源,以确保核心记录任务可持续进行。】**

      生存,再次压倒了纯粹的记录。他需要一场新的“狩猎”,目标不再是罪证,而是延续罪证记录能力的“能源”。

      他将目光投向黑暗中沉寂的城市,传感器全力扫描着那些可能蕴藏着“文明之殇”的地点。

      这座死亡之城,不仅是他记录的客体,也正在成为他必须从中汲取养分(能量)才能继续生存下去的危险丛林。

      【能量剩余:43.1%。档案库容量:45.8%。记录事件总数:5987。】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