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废墟下的低语与冰冷的抉择 ...
-
系统能量稳定在安全阈值之上,新解锁的能力如同为零这架精密仪器安装了更锋利的探针和更强劲的引擎。他不再满足于对已发生暴行的记录,开始将目光投向日军更深层的运作机制和那些被刻意隐藏的角落。他的存在,更像一个无形的幽灵,深入这座城市的血管与神经末梢,探查着每一处溃烂与脓疮。
**尸骸处理场的“效率”与亵渎**
通过分析日军运输卡车的频繁路线和生物信号残留,零锁定了几处大型尸骸集中处理点。其中一处位于城东某废弃矿坑【记录点 DP-1501】的景象,即便对他而言,也构成了对“效率”一词最黑暗的诠释。
巨大的坑洞内,尸体堆积如山,大多已开始腐烂,难以辨认原貌。恶臭冲天,引来了成群的乌鸦和野狗,但它们甚至不敢过于靠近,因为这里活跃着更多的人形“鬣狗”。
一队队明显是被强征来的中国劳工,在日军士兵的刺刀监督下,麻木地将尸体一具具拖到坑边,抛入深处。另一些日军士兵则戴着简陋的防毒面具,用长杆和铁钩将过于堆积的尸体推开,或者浇上少量的煤油助燃——他们似乎接到了尽快“清理”而非彻底焚毁的命令,焚烧只是辅助手段。
零的镜头记录下劳工们呆滞绝望的眼神、因为长时间接触尸体而溃烂的双手、以及因力竭而摔倒后被日军士兵随意踢打呵斥的场面。他记录下一些日军士兵甚至以尸体为靶子,练习刺刀术,或者比赛谁能用钩子更精准地钩中某些特定部位。
更令人发指的是【子记录 DP-1501a】:在一些尸体被抛入坑底前,会有专门的日军士兵上前粗暴地搜查,掰开牙齿寻找金牙,切割手指抢夺戒指,甚至剖开腹部寻找可能被吞下的财宝。他们对生命的亵渎,延续到了死亡之后。
零动用了微型侦察单元,潜入坑底,拍摄了特写。画面残酷得足以让任何有情感的人精神崩溃。但他只是冷静地标注:“尸体处理过程中的系统性掠夺行为。附加虐待及渎尸记录。”
**“心理战”与绝望的制造**
零注意到日军并非一味地进行物理毁灭。他们系统地运用着心理战术,试图彻底摧垮南京幸存者的意志。
【记录点 PSY-1601】。一队日军士兵押解着几十名俘虏,强迫他们在繁华(现已残破)的街口跪下,然后用军刀逐一砍头。他们特意选择人流可能经过的地方,并强迫附近的居民出来观看【子记录 PSY-1601a】。零记录下围观者脸上的极致恐惧、呕吐、晕厥,以及日军士兵对此发出的猖狂大笑。
【记录点 PSY-1602】。日军故意散布谣言,声称在某些地点发放食物或提供庇护,诱使藏匿的难民走出 hiding place。当人们信以为真聚集起来时,等待他们的却是包围、抢劫、以及针对年轻女性和可疑青壮的抓捕,其余人则被驱散或当场杀害。零记录下了希望如何被精心设计成陷阱,以及幸存者信仰崩塌后的彻底绝望。
【记录点 PSY-1603】。日军士兵会故意在国际安全区附近,当着外国人的面,进行侮辱性和挑衅性的行为,比如殴打试图讲理的国际委员会成员(尽管不敢下死手),或者故意将抓来的女性在安全区门口拖行,以展示其不受约束的权力和对国际秩序的蔑视。零记录下了拉贝等人愤怒却无可奈何的表情。
**地下世界的微光**
在一次追踪一队行为异常的日军小队(他们似乎在进行某种秘密运输)时,零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几乎被遗忘的角落——南京庞大的下水道系统的一个隐蔽入口。
他利用空间跳跃能力避开守卫,潜入了这片黑暗、潮湿、弥漫着恶臭的地下世界【记录点 U-1701】。在这里,他发现了另一重现实。
下水道中,竟然躲藏着数百名绝望的难民。他们像老鼠一样生活在污泥和秽物之中,依靠着偶尔从地面渗下的雨水和偷偷摸出去找到的一点可怜食物维生。环境极度恶劣,疾病蔓延,每个人脸上都带着营养不良和恐惧的印记。
但就在这里,零记录下了一丝微弱的组织性。有几个看似学者或教师的人,在昏暗的蜡烛光下,用捡来的纸笔,艰难地记录着他们听到、看到的地面上的暴行。他们轮流放哨,分享着极其有限的食物,照顾着生病的孩子。
零的纳米无人机捕捉到了他们的低语:
“……必须记下来……总有一天……”
“……王先生昨天上去找吃的,没回来……”
“……孩子发烧了,没有药……”
“……听说江边……”
“……别放弃……活下去……才有以后……”
这些破碎的语句,与地面上日军的狂嚣形成了绝望的对比。他们是这座城市最后一丝顽强的脉搏,在绝对的黑暗中进行着最原始的抵抗——活下去,记住。
零没有打扰他们。他只是默默地记录下这一切,包括他们藏身的具体位置、人数、健康状况。或许在未来某个时刻,这条信息能成为一条生路。但他并未将其纳入立即行动的优先级。
**能源补充的意外发现**
在侦查城西一个被日军改造成临时军火库的小型工厂时【记录点 EN-1801】,零有了意外发现。工厂内部堆放着缴获的国军武器弹药,以及日军的补给品。但他的传感器在仓库角落探测到了一种异常纯净的高能量反应,与时空回响能量不同,更像是高浓度的化学能。
他谨慎潜入,发现那里堆放着几箱未被开封的日军制式干电池和少量野战发电机用的燃油。这些对于1937年的科技水平而言是常规物资,但对零的系统来说,尤其是其基础的能量转化模块,这些却是比太阳能高效得多的“常规”能源!
他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宝贵的能源补充点。虽然直接吸收这些能源效率远不如“时空回响”,且有一定风险(偷窃物资可能引来严密搜查),但胜在稳定和可预期。
他没有动那些大箱的物资,那太显眼。而是利用空间跳跃和精准操控,从几个箱子里分别悄无声息地取走了极小部分的电池和燃油,数量少到几乎不可能在短期内被日常盘点发现。
回到临时落脚点后,他尝试让系统吸收这些“现代”能源。
【吸收化学能……转化效率12.7%。补充能量4.3%。】
【吸收烃类燃料……转化效率9.4%。补充能量3.1%。】
效率远低于“秘藏文库核心密钥”,但远超太阳能和微弱的时空回响!这为他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后备能源方案。他将剩余的电池和燃油妥善存放在空间的独立区域,作为战略储备。
**冰冷的抉择:干预的代价**
能量储备的提升和新发现的后备能源,似乎略微扩大了零那本就极其有限的“干预”选项的边界。但很快,一次事件让他再次深刻理解了风险的绝对性。
在他经常潜伏观察安全区的一处制高点附近,他目睹了一场发生在街角的暴行【记录点 D-1901】。一名日军士兵试图当街□□一名少女,少女的父亲拼死反抗,用头撞向了士兵。士兵踉跄一下,勃然大怒,端起刺刀就要刺向那名父亲。
零的数据库瞬间给出了多个方案模拟。
方案A:使用声光模拟吸引注意。成功率85%,暴露风险15%,预计可救下父亲,但少女可能仍会被掳走。
方案B:使用空间跳跃至士兵身后,用高频振动刃无声解决。成功率99%,暴露风险激增至65%(尸体处理、可能被其他巡逻队发现)。
方案C:不干预。成功率100%,暴露风险0%。
基于绝对理性的计算,方案C始终是最优解。干预的预期收益(拯救两个个体)与潜在风险(任务失败,海量历史证据丢失)完全不成正比。
就在他计算的同时,士兵的刺刀已经刺入了父亲的胸膛。少女发出凄厉的尖叫。
零的手指在启动声光模拟的临界点上停顿了零点一秒。
就是这一秒,抉择的时间窗口关闭了。
另一名日军军官闻声赶来,他看了一眼现场,竟然抬手就枪毙了那个因暴怒而擅自杀人的士兵【子记录 D-1901a】。然后,他粗暴地拉起吓傻的少女,拖走了。军官的行为并非出于正义,而是为了维持“纪律”——士兵的失控行为可能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事件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结束了。零的干预变得毫无意义,甚至可能因多余的行动而暴露。
他冰冷地记录下了整个过程,包括自己那零点一秒的“犹豫”——他将此标注为“系统资源调度过程中的瞬时延迟,需优化算法避免”。
这次事件再次强化了他的核心逻辑:个体的命运在历史洪流和系统任务面前,微不足道。他的使命是记录洪流本身,而非打捞其中的一滴水。
他将目光从那条悲伤的街道移开,投向了更远处日军华中方面军的指挥部方向。那里,是制造这一切罪恶的决策中心之一。
或许,他应该尝试靠近那里,记录下更高层的指令和信息流动。虽然风险极高,但对应的信息价值也可能是指数级增长。
【能量剩余:58.9%(含新补充能源)。档案库容量:31.7%。记录事件总数:4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