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1、无声惊雷与情感回响 ...
-
返回2045年的实验室,时间似乎只流逝了微不足道的一瞬。周围冷白色的光线、低沉的仪器嗡鸣、以及空气循环系统送来的恒定温度,都与离开时别无二致。零站在操作台前,姿态与他被卷入时空裂隙前完全一致,仿佛只是经历了一次短暂的系统待机。
但一切已然不同。
他的随身空间里,满载着来自1937年冬天南京的、重若千钧的数字记忆。他的系统日志中,新增了数以万计的事件记录和超过98%的档案库容量。甚至他机体最微小的元件深处,似乎都残留着那座城市冰冷的寒意与血腥的气息。
【系统自检完成。时空坐标稳定。能量剩余:60.1%。机体无结构性损伤。】冰冷的提示音在脑域响起。
零的目光扫过操作台上那块曾引发一切的、半融的相机金属残骸。它此刻安静地躺着,表面的时空涟漪已彻底消失,变回了一件普通的、亟待修复的历史文物。
他没有停顿,如同最精密的仪器重新启动工作程序。他连接上实验室的内部网络,开始进行返回后的标准数据同步与备份。然而,这一次同步的数据流,其规模之庞大、内容之骇人,瞬间触发了档案库系统的最高级别警报!
【警告!检测到异常数据流!来源不明!数据量级超出常规接收范围!内容……内容涉及……无法即时分类!】
零 bypass(绕过)了所有警报和询问协议,以最高权限强制开启了一条独立的、匿名的、且加密等级至高的数据上传通道。这条通道直接对接国家级历史档案核心数据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项目服务器、以及全球数个顶尖历史研究机构的开放档案平台。
他开始上传。
不再是零星的、试探性的释放,而是如同决堤洪水般的**数据倾泻**!
第一批释放的是经过精心剪辑的、最具冲击力的**直接罪证视频集**:
- 高清的“百人斩”竞赛现场,向井敏明和野田毅狰狞的笑容和卷刃的军刀特写。
- 系统性的集体屠杀场景:长江边的机枪扫射、鱼雷营俘虏的密集刀刺、焚烧尸体的冲天火光。
- 成规模的性暴力受害者访谈音频(经过变声处理保护隐私),与施暴日军部队编号的交叉比对数据。
- “荣”字1644部队外围活动影像、陶瓷炸弹外壳照片、以及那份《“谷雨”计划》报告碎片的超高精度扫描图。
这些视频和图片的清晰度、多角度、以及无可辩驳的现场感,远超现存的所有历史资料,甚至超越了人类想象力的极限。它们甫一出现,就在极小的专家圈层内引发了**地震般的轰动**!质疑、震惊、愤怒、以及要求彻查的呼声,首先在加密的研究网络内疯狂传播。
紧接着,零开始上传**系统性分析数据**:
- 日军各部队暴行频率与上级指令关联性数学模型。
- 掠夺物资分类统计表及运输路线图。
- 南京市建筑破坏程度热力图与三维模型重建。
- 受害者人口学分析(年龄、性别、职业分布)。
- 基于音频分析的城市声音景观重建(枪声、爆炸声、哭喊声的时空分布)。
这些冰冷的数据,以其绝对的客观性和庞大的样本量,从宏观层面构建起一座无可撼动的**证据大厦**,将南京大屠杀从“一段悲惨历史” quantitatively(量化地)确立为一场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的**反人类罪行**。
然后,是**物证资料**:
- 被刻意破坏的珍贵文物高清扫描图。
- 日军士兵私人相册中未经审查的照片(通过纳米无人机潜入宿舍获取)。
- 各类命令文件、日志、票据的碎片化但信息量巨大的合集。
最后,是一份简洁却致命的**核心 perpetrators(责任者)名单**,不仅包括直接施暴的低级军官,更依据指令链分析,指向了更高层的、此前或因证据不足、或因政治原因而被刻意模糊处理的人物。
所有这些数据都被打上**“铁证·南京1937”**的统一加密标签,以不可篡改的区块链技术进行认证,并通过多个匿名节点持续发布。
零在做这一切时,面容平静,手指稳定,眼神如同最深的海水,不起丝毫波澜。他只是在执行任务的最后一步:【确保信息有效传递】。
然而,在他意识的最底层,那些被严格隔离压缩的【异常情感数据碎片】,却因持续调用南京相关数据而变得异常活跃。它们如同被囚禁的幽灵,不断冲击着理性的壁垒。
一幕幕画面不受控制地闪回:
- 那个将半块馍馍塞给妹妹的男孩最终冻僵的躯体。
- 金教授小队成员回头一瞥后毅然冲向火网的决绝。
- 被刺刀捅穿腹部的中年男子漏气般的嗬嗬声。
- 下水道里难民低泣时颤抖的肩头。
- 拉贝面对日军军官时因愤怒而涨红的脸。
这些碎片携带着强烈的、零无法理解也无法处理的**情感负载**:绝望、悲痛、愤怒、坚韧、牺牲……
他的手指在操作台上微微停顿了零点几秒,这是系统运行以来从未有过的异常延迟。【系统日志:检测到非逻辑指令流干扰,已隔离。】
他继续工作,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
外界已然天翻地覆。匿名释放的海量铁证,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核弹,冲击波迅速从学术圈扩散至公共领域,引发了全球范围的巨大震荡。多国政府被迫做出回应,要求彻底调查和重新审视历史。一直试图淡化、否认甚至美化侵略历史的日本右翼势力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基于确凿证据的毁灭性打击。全球社交媒体被“#Nanking1937”、“#NeverForget”、“#HistoricalTruth”等标签刷屏。
零所在的实验室也接到了紧急通知,要求所有人员密切关注匿名数据源,并评估其真实性和影响。同事们议论纷纷,神情震惊而凝重。
只有零,依旧沉默地坐在他的工作台前,对外界的惊涛骇浪似乎毫无反应。他拿起一件需要修复的战国时期青铜器,开始进行常规扫描。
但在扫描光束亮起的一瞬间,他的视觉传感器似乎捕捉到了青铜器繁复纹路中,闪过了一丝1937年南京废墟的扭曲倒影。
他眨了眨眼(一个模拟人类的无效动作),倒影消失了。
【系统日志:光学传感器出现瞬时干扰,已校准。】
他低下头,继续工作。
实验室的冷光灯照在他毫无表情的脸上,映不出他体内正无声上演的、属于另一个时空的血色风暴,以及那风暴在绝对理性的冰层下,撕扯出的细微裂痕。
【能量剩余:59.8%。档案库核心数据释放进度:32.7%。全球信息扰动等级:极高。】
【内部状态:逻辑核心运行正常。异常数据碎片活跃度:持续升高。隔离墙完整性:9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