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能量核心与血色馈赠 ...
-
冰冷的雨水夹杂着冰屑,敲打着断壁残垣,发出单调而压抑的声响。南京城在初冬的寒雨中瑟瑟发抖,仿佛连天地都在为这片土地所承受的苦难而哭泣。零藏身于一处半塌的地窖,左肩的伤口已被他用急救凝胶和纤维绷带做了应急处理。纳米医疗机器人正在体内悄然工作,修复着受损的组织,但能量消耗也因此增加了0.7%。
能量。这个问题比伤势更迫在眉睫。【能量剩余:19.3%】。这个数字如同冰冷的绞索,正在缓慢而坚定地收紧。
他从空间中取出那枚从博物院地下密室获得的“文明结晶核心”。它静静地悬浮在真空隔离区内,散发着稳定而温暖的幽光,内部能量流动的轨迹玄奥而美丽。仅仅是其自然散逸的能量,被空间吸收后,就几乎抵消了他此刻的基础消耗甚至略有盈余。
但这不够。他需要主动吸收,需要它来填补巨大的能量赤字,并为下一步行动——无论是继续记录,还是尝试与金教授合作,或是修复更严重的伤势——提供动力。
【系统,分析主动吸收“文明结晶核心”能量的方案及风险。】
冰冷的机械音回应:【方案一:渐进式引导吸收。通过空间接口缓慢抽取能量,预计效率35%-50%,对核心结构冲击较小,但耗时较长。方案二:强制共振吸收。激发系统与核心高频共振,瞬间抽取大量能量,预计效率80%以上,耗时短,但存在核心过载损毁(概率22%)及系统回路过载风险(概率15%)。】
风险与收益并存。零几乎没有犹豫。他需要效率,也需要保住这个可能是独一无二的能量源。他选择方案一。
过程并不壮观,甚至有些枯燥。他需要集中大部分算力,精细地操控空间接口,如同进行一场微观层面的精密手术,一丝丝地从核心中抽取那磅礴而纯净的能量,导入系统的储能单元。
能量条开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稳定而有力地回升。
【能量剩余:21.5%... 25.1%... 30.0%...】
随着能量注入,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充盈感”(系统反馈,非情感),仿佛干涸的河床被清泉浸透。纳米机器人的工作效率明显提升,肩部的刺痛和麻木感快速消退。更令他注意的是,之前因能量匮乏而部分限幅的传感器功能也逐步恢复至最佳状态,对环境的感知变得更加敏锐和清晰。
就在他专注于能量吸收时,地窖入口处传来极其轻微的、几乎被雨声完全掩盖的响动。
零瞬间中断吸收过程,能量补充停止在【能量剩余:34.8%】。他如同蛰伏的猎豹般无声弹起,紧贴地窖内壁阴影,高频振动刃已滑入手中,目光锁死入口方向。
不是日军皮鞋的咔哒声,也不是粗鲁的踹击。那是一种小心翼翼的、试图不发出声音的摸索。
几块碎砖被轻轻搬开,一丝微弱的光线透入。然后,一张熟悉而苍老的脸庞小心翼翼地探了进来——是金教授。
他的脸色比之前更加憔悴,眼中布满血丝,但眼神却异常明亮和急切。他看到地窖内的零,明显松了一口气,随即迅速而轻巧地钻了进来,并将入口再次小心地用杂物掩盖好。
“谢天谢地……你果然在这里附近……”金教授压低了声音,带着喘息,显然一路寻找过来并不轻松,“我估摸着这种天气,你需要找个地方处理伤口……这附近就这里还算隐蔽……”
零没有放松警惕,传感器扫描确认金教授是独自一人,且没有携带武器。他冰冷地开口:“你的目的。”
金教授似乎早已习惯了他的直接,从湿透的棉袍内怀里,小心翼翼地取出一个用油布包裹的、厚厚的笔记本。笔记本边缘已经被磨损,页角卷曲,沾着些许污渍和……暗红色的斑点。
“这个,”金教授将笔记本递过来,声音沉重而沙哑,“这是我们几个人……这些天记录下来的部分东西。有些是亲眼所见,有些是冒着风险从其他幸存者那里打听、核对来的……我知道你在做同样的事,而且你……你有我们无法做到的手段。”
零没有接,只是看着那本笔记本。
金教授深吸一口气,继续道:“我们之前尝试把一份副本送出去……失败了,两个好同志……没了。电台也彻底坏了。这东西留在我们手里,太危险了。一旦被鬼子发现,我们死不足惜,但这些东西……这些血淋淋的真相,不能就这么没了!”
他的声音带着一丝哽咽,但眼神却无比坚定:“我看得出来,你不是普通人。你有办法保住它,甚至有办法把它送出去!我不知道你是谁,从哪里来,但我知道你在记录!这就够了!求你,把这个带上!如果……如果你能离开这里,把它交给能把它公之于世的人!”
零的目光从笔记本移到金教授的脸上。数据库快速分析着对方的表情微变化、瞳孔收缩、声波震颤——一切生理指标都指向极度真诚和巨大的决绝。这不是陷阱,这是一次托付,一次基于绝望和微弱希望的血色馈赠。
【决策时间。选项:接收物品/拒绝。风险评估:接收——增加携带物,可能存在追踪风险(低概率),承诺未来行动(不确定)。拒绝——物品可能遗失,信息永久湮灭,与潜在信息源关系中断。】
逻辑链条清晰。笔记本本身可能蕴含“时空回响”能量(需验证)。其内容具有极高的历史证据价值,与任务核心目标高度一致。接收的预期收益远大于风险。
“可以。”零终于开口,接过了那本沉甸甸的、仿佛浸透着鲜血与生命的笔记本。
在手指接触到笔记本的瞬间,系统提示立刻响起:
【接触物品:集体撰写的暴行记录手稿。检测到高强度、复合型时空波动……能量属性:集体记忆、血泪控诉、真相之重……符合“文明之殇”级标准,能量纯度低于“结晶核心”,但总量可观。是否吸收/收纳?】
零选择了收纳。笔记本瞬间从金教授手中消失。
金教授猛地一愣,眼中闪过一丝惊骇,但随即化为一种更深沉的、混杂着敬畏与希望的光芒。他嘴唇哆嗦了一下,最终没有追问这超自然的一幕,只是深深地向零鞠了一躬:“谢谢……谢谢你!南京……拜托了!”
说完,他不再停留,如同来时一样,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地窖,消失在淅沥的雨声中。
零站在原地,意识沉入空间。那本笔记本被单独存放。他尝试引导吸收其散逸的能量。
【吸收集体记忆能量……转化效率28%。补充能量3.5%。】
效率不错,且可持续。这本手稿,本身也成了一个有价值的能量源。
更重要的是其中的内容。零快速扫描了部分页面。里面的记录虽然不如他的影像资料客观精确,却充满了细节、人名、地点、以及受害者与亲历者最直观、最惨痛的感受。这是来自受害者视角的、带着温度和血泪的证言,是他冰冷数据档案库的重要补充和佐证。
金教授他们的工作,并非徒劳。
能量得到补充,伤势稳步恢复,又获得了新的重要物证和能量源。零的处境似乎得到了极大缓解。
但他并未感到轻松。金教授的托付,虽然被他理性地归类为“高价值信息接收”,但无形中也增加了一个变量,一个“承诺”。他未来的行动,可能需要考虑如何处置这份手稿。
而且,日军显然加强了对城内异常活动的搜查。他需要更加小心。
他再次看向那枚“文明结晶核心”。或许,是时候尝试一下方案二——强制共振吸收?以获得足够应对更严峻局面的能量储备。
风险与收益,再次需要权衡。
雨,还在下。地窖外,是依然被恐怖和绝望笼罩的城市。地窖内,是手握希望之火种,却必须冷静计算每一步的时空记录者。
【能量剩余:38.3%(持续缓慢恢复中)。档案库容量:51.2%。记录事件总数:6354。】
【新增重要物品:“金陵血泪手稿”(能量源/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