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夜巡偶遇与异常流量 ...
-
第13章:夜巡偶遇与异常流量
“灵眸”原型机如同一位尊贵而挑剔的客人,入驻总裁办公室后,为整个顶层带来了一种新的节奏。研发部的工程师们定时前来采集数据、调试参数,总裁办秘书处的气氛更加谨小慎微,安保巡逻的频率也明显增加。而IT运维部这边,与“灵眸”相关的网络维护任务,则几乎成了乔安安的专属领域。
她需要定期检查专用交换机的运行状态,监控链路质量,确保那苛刻的低延迟和零丢包要求得到满足。这常常意味着她需要在非工作时间,比如深夜流量较低时,进行一些深入的检测和配置优化,以避免对白天的高峰办公网络造成任何潜在影响。
今夜又是如此。
办公室的同事早已下班,只剩下窗外城市的霓虹灯光透过百叶窗,在昏暗的办公区内投下斑驳的光影。乔安安坐在工位前,屏幕上是复杂的网络监控界面,绿色的数据流不断滚动。她刚刚完成了一次对“灵眸”专用链路的深度包检测(DPI)采样分析,确认一切正常。
她伸了个懒腰,感到些许疲惫。准备收拾东西回家时,内部通讯软件却弹出一条自动生成的夜间巡检提醒。这是IT运维部的例行公事,每晚会有随机抽检,检查各楼层的网络设备间是否有异常,比如空调失灵导致过热、电源异常、或者未经授权的物理接入。
“好吧,反正顺路。”乔安安自言自语。她负责的抽检区域正好包括顶层及其下方的几个楼层。背上工具包,她像往常一样开始了夜巡。
大楼在夜晚呈现出与白日截然不同的静谧。走廊灯大多熄灭,只留下必要的安全照明,她的脚步声在空旷的空间里被放大,带着轻微的回音。空气中有一种冰冷的、属于机器和消毒水的味道。
她先检查了下面几层的网络配线间,一切如常。指示灯规律地闪烁,空调轻声嗡鸣,没有任何异常。她熟练地用手持终端扫描设备标签,在巡检系统里逐一确认状态。
最后,她乘坐货运电梯来到了顶层。这里的安保明显严格许多,即使是在深夜,也有保安定点巡逻。看到她出示工卡和巡检任务,保安核对后予以放行。
总裁办区域一片黑暗和寂静,只有紧急出口的绿色标志散发着幽光。隔壁的小型网络配线间,也就是连接着“灵眸”原型机的核心节点所在,门禁需要更高一级的权限。乔安安刷了她的工卡——因为维护需要,徐明特批了她夜间访问此区域的权限。
“嘀”的一声轻响,门锁解开。她推门而入,里面比走廊更冷,大型交换机和服务器机柜发出持续的低频嗡鸣,密密麻麻的指示灯像一片微缩的星空。
她按照流程,开始检查设备状态:电源、温度、风扇、端口指示灯……一切看起来都井然有序。她拿出终端,准备进行最后一次链路状态扫描。
就在这时,她的目光无意中扫过连接“灵眸”原型机的那台核心交换机的管理界面显示屏。屏幕上正快速滚动着实时流量数据。
突然,一组极其微小、但 pattern(模式)异常的流量峰值,引起了她的注意。
这些峰值非常短暂,流量也很小,几乎淹没在正常的背景噪声中,如果不是她这种对数据异常敏感且极其专注的技术人员,根本不会察觉。它们不像正常的传感器数据上报,也不像研发人员的调试指令,更不像系统维护流量。它们出现的间隔没有规律,但每次持续的时间和数据包大小却惊人地相似,像是在进行某种……试探?或者低速率的数据渗出?
乔安安的眉头立刻皱了起来。这种模式的流量,她在教科书和网络安全案例中见过,很像某种精心设计的、用于绕过检测的隐蔽通信(Covert Channel)或者数据外传(Data Exfiltration)的迹象。
她的心跳微微加速。是“灵眸”系统本身某种未知的调试行为?还是研发部那边在进行什么特殊的压力测试?或者是……别的什么?
职业本能让她立刻警惕起来。她尝试追踪这些异常流量的源IP地址。地址经过了伪装,指向一个内部的不存在的虚拟网段,但通过更底层的MAC地址分析和物理端口回溯,她最终将源头锁定在了——连接着“灵眸”主处理单元的那个交换机端口上!
是“灵眸”本身?
这个结论让她更加困惑和不安。“灵眸”是集团的核心项目,其代码和通信协议都应该是经过严格审计和加密的,怎么会出现这种看起来如此“不正规”的流量?
她立刻试图抓取这些异常数据包进行深度分析,想看看里面到底承载了什么内容。然而,这些流量似乎具有反检测机制,每当她启动抓包工具,它们就立刻消失得无影无踪,仿佛从未出现过。等她停止抓包,过了一会儿,它们又幽灵般地再次出现。
这绝不正常!
乔安安感到了事态的严重性。她站在原地,沉思了片刻。首先需要排除是否是硬件故障或误报。她仔细检查了交换机的配置、光模块的状态、甚至物理线缆的连接,一切正常。她又查阅了研发部提供的、“灵眸”应有的合法通信端口和协议列表,与刚才发现的异常流量特征完全不符。
一个令人不安的念头浮上心头:难道“灵眸”的系统被植入了什么不该有的东西?或者……有外部力量正在试图通过它做些什么?
她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向她的直属上司徐曼丽汇报。但立刻又否定了这个想法。徐曼丽对技术细节一窍不通,大概率会认为她小题大做,或者干脆为了“避免麻烦”而让她忽略掉。而且,这种事情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那么,直接联系研发部?可是具体找谁?阿哲吗?他上次那傲慢的态度还历历在目,而且没有确凿证据,对方很可能再次认为是网络问题,打草惊蛇。
或者……告诉总裁?这个念头让她自己都吓了一跳。她只是一个维修员,怎么敢因为一个尚未明确的、微小的异常就去直接打扰总裁?想到沈斯年那冰冷的眼神和不耐烦的语气,她立刻打消了这个念头。
站在寂静冰冷的配线间里,只有机器嗡鸣作伴,乔安安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立无援。她掌握了一个可能极其重要的发现,却不知道该如何上报,向谁上报。
最终,她做出了一个决定。她打开内部技术论坛,找到了那个她最信任的、技术能力超群的ID——“Kernel Panic”。
她组织了一下语言,尽量模糊化具体信息,以技术请教的方式发出了私信: 【“Kernel Panic”大神,深夜打扰抱歉。遇到一个棘手的技术问题,想请教您的看法。在一个高安全性要求的内部网络中,监测到极其微小的、模式异常的间歇性流量峰值,源IP伪装,具有反检测特性,疑似隐蔽信道。物理层排查无误,合法通信列表中也无此模式。您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是新型硬件故障(如交换机芯片异常)、未知的软件bug,还是……需要更高警惕性的其他可能性?任何思路都将非常有帮助!】
发送出去后,她松了口气,仿佛找到了一个可以分担压力的出口。她希望这只是虚惊一场,或许只是某种她尚未了解的、合法的底层诊断机制。
她关闭了配线间的灯,锁好门,乘坐电梯下楼。空旷的大楼依然寂静,但她的心情却无法平静。那些幽灵般的异常流量,像一根细微的刺,扎进了她的心里。
她不知道,几乎在她消息发出的同时,顶层总裁办公室里间的休息室内,沈斯年的私人笔记本发出了提示音。刚刚结束一个越洋电话会议、正揉着眉心休息的他,点开了那条来自“维修学徒”的私信。
看着屏幕上那段技术描述,沈斯年的眼神瞬间变得锐利无比,疲惫一扫而空。
高安全性内部网络…异常流量…隐蔽信道…反检测…
这些关键词组合在一起,触响了他脑中最高级别的警报。尤其是,“灵眸”刚刚入驻他的办公室!
他立刻回复,语气是前所未有的严肃: 【详细描述异常流量的精确时间戳、持续时间、数据包大小范围、源MAC地址(如果捕捉到)、目标IP伪装模式。立刻。此事非同小可,不要对任何人声张。】
网络两端,身份隐匿的总裁和维修员,因为一段微小的异常数据流,同时陷入了一种高度警觉的状态。
而他们都不知道,这一次夜巡的偶然发现,已经悄然触及了一场巨大阴谋的边缘。隐藏在暗处的眼睛,或许也已经察觉到了某种未被预料的关注。危险的博弈,已然无声地开始了第一回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