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雁门寻旧,故情暖心,承父遗志,学助边关 ...


  •   秋日的风带着凉意,吹黄了东宫的银杏叶。按照之前的约定,萧景渊安排好东宫事宜后,便带着清月、萧景柔,还有萧景琛一同前往雁门关。马车一路向北,行了五日,终于抵达了这座常年驻守着重兵的边关之城。

      刚到雁门关外,就见一队骑兵策马而来,为首的将领身着铠甲,面容刚毅,见到清月等人,立刻翻身下马,单膝跪地:“末将赵峰,参见太子殿下、长公主殿下、三皇子殿下!恭迎明月郡主回雁门关!”

      清月看着赵峰,眼眶瞬间湿润——这是父亲最信任的副将,小时候父亲常带他回将军府,赵峰还教过她骑马。“赵叔,”她走上前,扶起赵峰,“好久不见,您还好吗?”

      “托公主的福,末将一切安好。”赵峰站起身,看着清月,眼里满是欣慰,“郡主长大了,和将军年轻时一样,有股坚韧的劲儿。”

      众人跟着赵峰走进雁门关,城中百姓见到太子一行人,都纷纷驻足行礼,眼神里满是敬畏。清月看着熟悉的街道,想起小时候跟着父亲在这里逛街的场景,心里满是怀念。

      赵峰将他们带到将军府——这是父亲生前的居所,虽已空置一年多,却被打理得干干净净,院里的老槐树依旧枝繁叶茂,就像父亲还在时一样。

      “将军走后,末将让人每日过来打扫,就是怕公主回来时,看不到熟悉的样子。”赵峰一边领着众人往里走,一边说道。

      清月走进正厅,看到墙上挂着父亲的画像,画像里的父亲身着铠甲,眼神坚定,一如她记忆中的模样。她走上前,轻轻抚摸着画像,轻声说:“父亲,我回来了,回到雁门关了。”

      萧景柔走到她身边,轻轻拍着她的背,安慰道:“别难过,我们这次来,就是陪你看看父亲生活过的地方,让他知道,你过得很好。”

      接下来的几日,赵峰带着众人走遍了雁门关的各个角落——他们去了父亲曾经练兵的校场,清月站在校场中央,仿佛还能看到父亲指挥士兵练兵的场景;他们去了雁门关的城楼,萧景渊指着远处的山脉,给清月讲解着雁门关的防御阵型,告诉她父亲当年是如何在这里抵御外敌的;他们还去了父亲常去的茶馆,茶馆老板还记得清月,特意给她端来了父亲生前最爱喝的菊花茶。

      这日午后,赵峰将父亲的旧部都召集到将军府,众人围坐在院里的老槐树下,给清月讲着父亲当年的事迹——有父亲带领士兵大败匈奴的英勇,有父亲体恤下属的温暖,还有父亲在战场上受伤却依旧坚持指挥的坚韧。

      “将军当年为了守住雁门关,三天三夜没合眼,最后终于把匈奴打退了,可他自己却累得咳了好久的血。”一位老士兵红着眼眶说,“将军是个好将军,我们都想念他。”

      清月听着这些故事,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却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她要像父亲一样,做一个正直、勇敢的人,不辜负父亲的期望。

      离开雁门关的前一日,清月带着父亲的旧玉佩,去了雁门关外的烈士陵园——这里埋葬着无数为守护雁门关而牺牲的士兵,父亲的衣冠冢也在这里。她将玉佩放在父亲的衣冠冢前,轻声说:“父亲,我要回京城了。往后我会常来看您,也会替您守护好雁门关的百姓,守护好您用生命换来的和平。”

      萧景渊、萧景柔、萧景琛都陪在她身边,默默地为父亲哀悼。风拂过烈士陵园的松柏,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是父亲在回应她的话。

      离开雁门关时,赵峰和众士兵都来送行。清月坐在马车上,看着渐渐远去的雁门关城楼,心里满是不舍,却也带着坚定的信念。

      “以后我们还会来的。”萧景渊坐在她身边,轻声说,“等你想父亲了,想雁门关了,我们就再来。”

      清月点头,看着身边的三人,心里满是温暖。她知道,无论她想去哪里,想做什么,东宫的家人都会陪着她。而雁门关的这段回忆,也会永远留在她的心里,成为她勇敢前行的力量。

      马车一路向南,朝着京城的方向驶去。清月靠在车窗边,看着窗外的风景,嘴角扬起温柔的笑意——她知道,回到东宫后,又会是一段温暖而幸福的日子,而她也会带着父亲的期望和东宫家人的陪伴,好好地生活下去,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马车驶入京城时,已是初冬,东宫的廊下已挂起了薄雪。刚回到揽月轩,清月便让青禾找出父亲生前整理的边关防务手记——从雁门关回来后,她心里始终惦记着父亲的旧部,也想为守护雁门关做些实事。

      第二日一早,清月就抱着手记去找萧景渊。彼时萧景渊正在书房处理奏折,见她抱着厚厚的册子进来,疑惑地问:“清月,这是?”

      “这是父亲整理的雁门关防务手记,里面记了很多他对边关布防、士兵训练的想法。”清月将手记放在桌上,眼神坚定,“太子哥哥,我想把这些内容整理出来,结合你之前教我的兵书知识,写一份关于雁门关防御的建议,或许能帮到赵叔他们。”

      萧景渊看着她认真的模样,眼中满是赞许:“好,我支持你。若是遇到不懂的地方,随时来问我,我也可以让兵部的人给你提供最新的边关地图。”

      接下来的日子,清月几乎天天泡在书房里。她一边研读父亲的手记,一边对照萧景渊给的边关地图,遇到晦涩的防务术语,就去请教萧景渊;碰到士兵训练的疑问,就写信给雁门关的赵峰,详细询问如今的练兵情况。

      萧景柔怕她累着,每天都会准时送来温热的汤药和点心,还笑着说:“我们清月现在像个小谋士,比太子哥哥还忙呢。”

      清月也不恼,只是笑着接过点心:“长姐,我想尽快把建议写出来,冬天边关寒冷,若是能优化布防,士兵们就能少受些苦。”

      萧景琛听说她在整理边关防务建议,也主动过来帮忙——他曾跟着父亲去过几次边关,对地形颇为熟悉,时常和清月一起讨论如何调整烽火台的位置,才能更快传递军情。

      历经一月,清月终于完成了《雁门关冬季防御优化建议》。她将建议呈给萧景渊时,手还有些微微颤抖——这是她第一次独立完成如此重要的文书,既期待能帮到边关,又怕自己考虑不周。

      萧景渊仔细翻看建议,越看越惊喜:“清月,你写得很好!里面关于‘增设暖棚驿站’和‘优化骑兵巡逻路线’的想法,很贴合边关实际,比兵部之前的方案还要周全。”

      得到肯定,清月松了口气,脸上露出笑容:“真的吗?那我现在就把建议寄给赵叔,让他们冬天能好过些。”

      萧景渊点头,又补充道:“我会把这份建议也呈给陛下,若是陛下认可,还能从国库拨些物资,支援雁门关的士兵过冬。”

      不出几日,皇帝便召见了清月。御书房内,皇帝看着她递上的建议,连连称赞:“明月,你不愧是忠勇将军的女儿,这份建议条理清晰,考虑周全,朕很满意!朕这就下旨,让兵部按照你的建议调整雁门关防务,再拨十万石粮食、五千件棉衣送往边关!”

      清月连忙起身行礼:“谢陛下!这都是父亲的手记给了我启发,也是太子哥哥和三皇兄帮我完善的。”

      “你不必过谦。”皇帝笑着说,“往后你若还有关于边关的想法,随时可以呈给朕。朕相信,有你这样的后辈,你父亲在天之灵也会欣慰。”

      消息传到东宫,众人都为清月高兴。萧景瑜特意让人做了她爱吃的糖糕,笑着说:“清月妹妹如今成了‘边关谋士’,以后可得多给我们讲讲边关的事,让我们也学学怎么守护家国。”

      清月接过糖糕,心里满是温暖。她知道,这份成绩不是她一个人的,是东宫家人的支持,是父亲的遗志,让她有勇气迈出这一步。

      腊月里,雁门关传来消息——赵峰按照清月的建议调整了防务,增设的暖棚驿站让士兵们在寒冬里有了取暖的地方,优化后的巡逻路线也减少了风雪天的伤亡。赵峰还在信中说,士兵们都很感激清月,说将军的女儿,和将军一样心里装着边关百姓。

      清月拿着信,走到东宫的梅花树下。雪落在红梅上,红白相映,格外好看。她轻声说:“父亲,您看,我终于能为雁门关做些事了。往后,我会一直记得您的教诲,守护好您守护过的土地和百姓。”

      萧景柔走过来,递给她一杯热姜茶:“外面冷,快喝点暖身子。你为边关做了这么多,父亲肯定很为你骄傲。”

      清月接过姜茶,看着身边的长姐,又望向远处书房的方向——那里有萧景渊忙碌的身影,不远处的庭院里,萧景琛正在画新的边关地图,萧景瑜则在和宫人一起挂灯笼。

      她知道,东宫永远是她的后盾,而她也会带着这份温暖,继续朝着父亲的方向努力,做一个正直、勇敢,能为家国出一份力的人。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