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8、第 28 章 ...
-
“什么事沈小姐?”阿业站在书房外间拦住沈明昭的去路。
“我来归还借阅的航运年鉴。”沈明昭若无其事地回答道。这本年鉴是她故意借来制造和周少卿接触机会的。
“哦,周先生在处理事务,您稍等一会再进去吧。”阿业感念她的救命之恩加上周少卿对她的特殊礼遇并没有把她驱逐开来。
“那好,我稍等一会。”沈明昭点头示意,走到最近的一张椅子上坐了下来,一个随从很有眼色地为她递上一杯茶。
内室的门虚掩着,这时传出周少卿冰冷得不带一丝感情的声音:
“……吃里扒外,证据确凿。念你跟了周家二十年,留你全尸,家人可得抚恤。自己选个了断方式,别脏了周家的地。” 短暂的死寂后,是压抑的哭泣和踉跄离去的脚步声。
沈明昭端着茶杯的手微微一颤。她听说过这个管事,似乎卷入了挪用公款和向竞争对手泄露船期的事件。周少卿的处理堪称冷酷高效,不留余地。
然而,就在那管事脚步声消失的瞬间,沈明昭透过门缝,捕捉到了周少卿转瞬即逝的神情——不是快意,不是愤怒,而是一种深沉的疲惫和厌倦。他抬手用力捏了捏眉心,靠向椅背,身影在宽大的书桌后显得异常孤独。这一刻,沈明昭看到的不是一个冷酷无情的家主,而是一个被责任和不断裁决压得喘不过气的、疲惫的男人。
“请进吧沈小姐。”阿业向门的方向伸了伸手。
“下次吧,现在好像不是很方便。”沈明昭摇了摇头转身离开了。
阿业注意到沈明昭的反应,暗自想到,准是被周先生杀伐果断的做法吓到了,如果做了周先生的女人,怕是有罪受了。
这天深夜,周母咳喘加剧,沈明昭在小厨房为周母煎药时,端着药准备上楼经过大厅的时候无意中听到两个人刻意压低的交谈声。
“……先生!这次是我糊涂!欠了赌债被他们拿住把柄……我不该动库里的货!求您看在当年一起在码头扛过大包的情分上……” 一个带着哭腔的男声哀求道。
周少卿的声音低沉而严厉:“阿强,规矩就是规矩。你动了不该动的东西,差点害了整个船队!这情分保不住你!”
就在沈明昭以为又是一场冷酷裁决时,却听周少卿话锋一转,声音缓和了些:“……滚吧。天亮之前,带着你老娘和老婆孩子,拿着这个……” 一阵窸窣声,似乎是递过去什么东西,“去南边,我有个朋友在那边开矿,地址在里面。隐姓埋名,重新做人。再让我知道你碰赌,谁也救不了你!”
那叫阿强的男人哽咽着千恩万谢,脚步声匆匆消失在夜色里。沈明昭站在厨房的阴影中,心中震动。这个阿强,她认得,是周家一个不大不小的仓库头目,显然也犯了重罪。周少卿表面执行了“驱逐”的家法,实则网开一面,不仅给了生路,还安排了去处!这份对旧日兄弟的义气和最后的回护,与他白日的冷酷判若两人。
“是谁?”周少卿听到声音迅速地站起身厉声问道。
“是我,我给老夫人熬些药。”沈明昭倒没有躲藏,大大方方应道。
“哦,那......去吧。”周少卿见来人是沈明昭,语气软了下来,脸色难得的温柔,“等一下,”
沈明昭疑惑地转身望向周少卿。
“我和你一起去看看母亲。”周少卿走到沈明昭身旁和她一起走上楼梯。
周少卿的孝顺,沈明昭是看在眼里的。无论前一天多么忙碌或处理了多么棘手的事情,每日清晨,周少卿必定会出现在周母房中。沈明昭多次“碰巧”在清晨去给周母请脉或送药,总能撞见这一幕。
他不再是那个杀伐决断的周家家主,而是一个温和的、带着点小心翼翼的儿子。他会亲手试过汤药的温度才递给母亲,会耐心地听母亲絮叨些陈年旧事或琐碎烦恼,即使那些烦恼在他眼中微不足道,他也会笨拙地讲些外间听来的趣事逗母亲开心。当周母精神好时,他还会扶着她在庭院里慢慢散步,步伐配合着母亲的蹒跚,那专注而温柔的神情,是沈明昭从未在他脸上见过的。
有一次,周母迷糊中错把他认作早逝的丈夫,拉着他的手絮叨:“时宏啊,少卿那孩子脾气倔,你多担待……” 周少卿没有纠正,只是轻轻回握母亲的手,低声道:“嗯,我知道。您放心。” 那一刻,他眼中闪过的不是尴尬,而是深切的哀伤和对母亲的疼惜。
阳光正好,沈明昭陪着常妈在园中晒晒太阳,正遇到周少卿处理事务回来。
周少卿看到沈明昭和拄着拐杖晒太阳的赵嬷嬷,停下脚步,在向沈明昭点头示意后,随即微微躬身问候:“常妈今日气色不错。” 语气温和自然。
常妈有时会像对待孩童一样,念叨他“又瘦了”、“别太累”,甚至伸手替他整理一下其实并不乱的衣领。周少卿从不闪避,总是微微低头配合,脸上带着一丝无奈却纵容的笑意。
府中得了时令稀罕果品,周少卿总会吩咐人先给老太太(周母)和嬷嬷各送一份。
一次,沈明昭给赵嬷嬷送新配的膏药,正遇周少卿也在。赵嬷嬷絮叨着:“少爷啊,你小时候发高烧,整夜整夜都是老婆子我抱着你……” 周少卿坐在一旁的小凳上,安静地听着,不时点头,没有丝毫不耐。临了,他亲自将嬷嬷扶回躺椅,仔细掖好毯角,温声道:“嬷嬷的恩情,少卿一直记在心里。您老好好歇着。” 那份发自内心的尊重与感恩,在等级森严的周府,显得格外珍贵和温暖。
这些碎片化的观察,如同拼图般在沈明昭心中逐渐拼凑出一个截然不同的周少卿形象:
是的,冷酷决断是他的盔甲,在商海沉浮和家族倾轧中,他必须用铁腕维持秩序,稍有软弱便会被吞噬。那份孤独和疲惫,是他卸下盔甲后的真实。
沈明昭也能看到重情重义是他的底色,对共患难的兄弟阿强,他法理之外尚存人情;对给予他生命和最初温暖的母亲和奶妈,他倾注了最深沉的孝心和敬重。这份情义,被他小心翼翼地珍藏在心底最柔软的角落,与他在外界的形象形成巨大反差。
沈明昭的心情变得无比复杂,恨意的动摇,一个对兄弟讲义气、对母亲尽孝道、对恩人懂感恩的人,其本性中必然存在善的根基。这让她无法再将他简单地视为“仇人之子”的符号。恨意依旧存在,但对象变得模糊而具体——她恨的是周家尤其是周父的罪恶,恨的是他可能对真相的漠视或无力改变,却无法否认他作为一个“人”的某些闪光点。
她自己何尝不是在仇恨和使命中踽踽独行?周少卿那深藏的孤独感,让她产生了一丝难以言喻的、近乎同病相怜的触动。他们都背负着沉重的枷锁,在各自的地狱里挣扎。
周少卿这些温暖的特质,恰恰是可能被唤醒、被引导向光明的火种!他对情义的看重,意味着他并非冷酷无情的机器;他的孤独,意味着他内心深处或许渴望着理解与认同;他对母亲和常妈的珍视,意味着他有想要守护的东西——这些,都可能成为策反的突破口!
如果他本质并非大恶,为何对家族可能的滔天罪恶表现得如此“无力”或“漠然”?是能力不足?是妥协自保?还是……他的“情义”只限于小圈子,对更大的是非善恶选择了麻木?这份矛盾,让她在稍感希望的同时,又升起了更深的疑虑。
基于这些发现,沈明昭调整了策略。她不再仅仅进行远距离观察和旁敲侧击的闲谈。她开始尝试在周母房中“偶遇”他时,进行一些更深入、更触及内心的交流。
黄昏十分,周母睡着后,沈明昭并未立刻离开。她看着周少卿细心地为母亲掖好被角,状似无意地轻声道:“周少爷待老夫人和赵嬷嬷,极好。” 这是她第一次主动提及他的私人情感领域。
周少卿动作一顿,显然有些意外。他转过身,看向沈明昭,昏黄的灯光下,他眼中的疲惫和孤独似乎更加清晰。他沉默片刻,才低声道:“她们……是少卿在这世上,为数不多还能感受到‘暖’的人了。” 这句话,像一声叹息,带着无尽的沧桑和一丝不易察觉的脆弱。
沈明昭的心,因这句话而轻轻一颤。她没有接话,只是静静地看着他。这一刻,两人之间似乎不再是纯粹的考察与被考察、赎罪者与受害者,而是两个在冰冷世道里,都渴望抓住一丝温暖的灵魂,短暂地、无声地靠近了那么一瞬。而沈明昭知道,这短暂的靠近,是她下一步更深入试探的开始。她要利用这份共鸣,去触碰他内心深处关于家族、关于责任、关于是非的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