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猜谜 ...

  •   纵使心中有万般不愿,她也清楚自己的责任是什么,她是崔家独女,挽救崔家的重任自然该由她来背负。在这浮世中,除了天子,每人的命运都像一叶浮萍。水往哪儿流,人便往哪儿走。

      不过她也耍了点小心机,寻了一块轻纱裁成面纱的样式覆在脸上,辩不出本来容貌。她只是还抱着一点侥幸,心想兴许太后不喜欢她这个样子呢,又忽而失笑,这大概是她这一生最傻的想法了。

      行至宫中时正逢雨雪初霁,夜空中无星无月,微风点点。丫鬟将崔妧扶下马车,约莫二刻的功夫,官家女子们便纷纷到齐了,崔妧与众女由宦官领着往一处长亭走去。

      崔妧远远便望见那长亭灿若晚星,思忖灯谜应是设在此处,待走近了,果见千万盏花灯悬于亭中,如星火坠世,银花绽放。灯火辉映间她看清了众女俏脸上转瞬即逝的霞云,她们对宫廷生活的向往以及情窦初开时紧张无措的小心思,在灯火明灭间尽数被崔妧收入眼底。

      宦官微一欠身,含笑向众人讲解今日猜灯谜的规矩:“片刻便会让众位小姐在长亭的起点,便是我们此刻所站立的地方猜灯谜。大家都并排而立,从第一个灯谜开始猜起,若是哪位小姐比身旁的人猜的快,便可直接越过身旁的人猜下一个灯谜。长亭的终点通往太后的永寿宫,最先到达的小姐可在永寿宫稍等片刻,最终小姐们都会在永寿宫聚首,只不过是分个先来后到罢了。”

      宦官说的轻巧,崔妧却知这先来后到直接影响到太后对自己的态度。太后即使有心笼络崔家,若自己才智浅薄猜不出来,拖到最后才到达终点,太后也是不会看中自己的。毕竟这灯谜是为考察众女才智所设的。

      而太后却只将其说成一场轻松的游戏,心大之人若是当真了,懈怠了,便是主动放弃了一个攀附太后的绝佳机会,故而灯谜的胜者只会是那些心思睿智之人。

      角逐很快开始,崔妧看到第一盏花灯上悬着许多木牌,每个木牌上所写的灯谜都不尽相同,应该是为了以防作弊才这样做的,毕竟众女离的极近,写上去的答案不免被人偷看了去。

      她随手摘下一张木牌,只见其上写着“白糖梅子真稀奇。”看来起初的灯谜还是十分简单的,她提笔挥洒写下元宵两个字,放回了原处,又摘下了第二张木牌。

      快速地答了几个灯谜后,她便处于领先状态了。不料这一次刚摘下木牌,还未看清其上灯谜,肩膀便被人狠狠撞了一下,她惊愕地回头,因突然挤进来一位女子,身侧的人都疏散开来,那女子双手合十连连向众人道歉,最后才把目光转到崔妧身上。

      那女子一身豆绿,眼眸清亮,一见崔妧便笑颜璀璨,伸出手亲近地挽住她的胳膊,灵动地眨了眨眼睛:“这位姐姐是仙子下凡,定不会责怪舒儿冒失吧。”

      虽猜灯谜时被人打扰有些不悦,但这女子甚是娇俏活泼,分明冲撞了人还油嘴滑舌,崔妧觉得有些好笑,语气不免软了几分:“我蒙着面纱,你如何看出我是仙子?”

      “非也,非也。”女子的眼珠转了几圈,一本正经道:“话本上都写仙子蒙着面纱,如此才显得仙子神秘美丽。仙子绝美脱俗,若是容颜轻易教旁人窥了去,岂不降了其尊贵身份?故而姐姐定是仙子下凡,即使故作低调,在人群中一眼望去,也教人无法移开视线。”

      崔妧轻笑了一声,见她手中拿着一张还未写上答案的木牌,心中便已了然,只道:“说吧,想让我帮你什么?”

      那女子见被窥破了心思,便指着木牌上的谜面,朝崔妧努了努嘴:“舒儿脑子笨,猜不出来,可否请姐姐帮着猜一猜?”

      谜面是“画时圆,写时方,有它暖,没它凉。”崔妧只瞟了一眼便猜了出来。眼看众女云集于前方,她知道自己落后了,心中虽焦急万分,但看到女子无辜的大眼睛,终究是不忍,快速道:“谜底是——”

      “齐怀舒!”

      远处忽传来一个男子冷冷的声音,不大不小,但惹得众女都侧了目。

      崔妧的视线被乌泱泱的人墙挡住了,她只看到方才找她询问谜底的女子咬了咬唇,而后飞快地冲出了人墙。

      崔妧还未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便随着身旁的人跪了下去,一时间长亭中整整齐齐跪了一片。

      她总觉着齐怀舒这个名字十分耳熟,突然领悟过来,国姓齐,齐怀舒乃是太后的女儿怀舒公主的大名。

      公主的身份金尊玉贵,能直接唤公主大名的除了那些王爷,便是……她忍不住微微仰起头,却发现二人已经离开。

      齐筠将怀舒拉到她的寝宫附近后才松手,怀舒揉着被他攥的发疼的指尖,心中却漾起丝丝甜蜜:“我以为你专心政事,顾不上管我了。”

      “我就是再忙,也不能任由你四处乱跑。”齐筠阴着脸,气极反笑 :“你的胆子是愈来愈大了,竟敢混入猜灯谜的队列中胡闹,以为我找不到你?”

      怀舒脸上笑嘻嘻的:“皇兄政务繁忙不能亲自去看,我就是想替皇兄看看这些女子怎么样,有几个真是愚笨,我一插队,她们便呆呆地连灯谜都不猜了,只好奇地盯着我看。”

      齐筠抬手作势要给怀舒一个栗子,怀舒早有预料,偏头躲开了。

      心中有一股苦涩蔓延开来,她拼命咽下酸意,灿笑着打趣道:“不过有个女子我瞧着不错,虽蒙着面纱,也能隐隐看出是个美人。而且才思慧捷,猜灯谜的速度极快,把其他女子都甩在身后了。她看上去十分好强,为了帮我却甘愿落后,如此妙人,你何不考虑纳入宫中?”

      *

      发生了一段小插曲,灯谜还是得继续猜。崔妧猜灯谜的速度明显快了许多,她心中着急,字迹舞若游龙,很快又将众人甩在了身后,但还有几个女子排在她前头,也是丝毫不敢松懈的样子。她顾不上去看她们,只是低头飞速写着答案。

      亭中虽有许多花灯,但上头悬着灯谜的只有一侧,其余都是装饰观赏用的。很快,崔妧便走到了长亭的尽头,看清最后一道灯谜的谜面“只待双方心融洽,才可将那情侣结”后,她不由苦涩一笑,这是在暗示她既已投靠了太后,便不可能再同皇上“心融洽”了。

      立时有宦官迎上前,哈着腰满面堆笑:“恭喜三位小姐率先猜完灯谜,请随奴才前往永寿宫等候。”

      听得一道清柔的声音说:“有劳公公了。”崔妧不由侧目,只见自己身旁立着两位面容姣好的女子,说话的那位一袭水蓝衣裙,眼波温和柔润,嘴角噙着一抹浅笑,察觉到了崔妧投来的目光,便向她微微点头致意。

      入的是偏殿,只因有太后坐镇,气氛庄严肃穆无比,空气中虽有浅淡的乌沉香缭绕,但崔妧仍觉心头窒闷,难以喘上气来。

      背对着她们的宦官忽地停下脚步,扬声道:“还不快见过太后?”三人会意,一齐盈盈下拜,道:“臣女拜见太后,太后万安。”

      一时再无人出声,崔妧只听得有拨动佛珠之声,静默片刻,方听得太后慵懒地笑了几声,语气中隐隐有赞叹之意:“心思玲珑,赐座罢。”

      崔妧不知竟还有如此待遇,只见宦官立时从墙角挪来三张紫金檀木椅放于跟前,其余二人欢欣地道了谢,便识相地挪到了椅子上。崔妧却有些犹豫,僵着身子久久不肯坐下。

      太后的扳指与珠子相击发出泠泠的声响,她从贵妃榻上直起腰来,似笑非笑道:“怎么,你不喜哀家赐座?”

      太后此时的语气虽还算平和,但崔妧却不知下一刻太后会不会冷声说出“既不想坐,便站着吧”这样的话,若是如此,那她可真是把太后给得罪了。思忖片刻,她微微仰起头来,注视着太后的双目。

      太后不过三十出头,丰腴美丽依旧,只是眸中那股狠劲却抹不掉,凶恶的水蛇虽暂时藏于她平和的眼波之下,但不知何时便会冲出水面,狠狠地破开人的皮肤将其毒死。

      太后饶有兴味地盯着崔妧,崔妧仿佛看到饥渴的水蛇在蠢蠢欲动,震惊使得她的瞳孔不受控制地放大,她猛地垂下眼帘,肩膀却在轻微地颤动。

      “你怕哀家?”太后离开贵妃榻,缓缓行至崔妧身旁,让她亲临压迫之感,从而使她心中的恐惧达到极致。太后便如同猎手,亲眼看着猎物自投罗网,逃无可逃却还垂死挣扎,没有什么比这更让她兴奋的了。

      崔妧浑身猛地一颤,不由退后几步,将头埋的更低,太后却紧掐她下巴迫使她仰起头来,她茫然而又无助地看着太后,良久,两行汩汩的清泪滚落了下来。

      可是她落泪之后,眸中反而折射出一种仰慕的光彩,她不敢再直视太后,只是羞赧地垂下头。

      太后有些微微诧异,看不懂她的眼神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只见她低声说道:“从前在家中听家父讲过太后的事迹,臣女当时便被太后的气度和风华所折服了,方才惊鸿一眼,臣女突然觉得在太后的目光下,臣女的渺小卑微已经无所遁形了。臣女被太后的气场所威慑,故而久久不敢答话,太后是主子,臣女是奴才,臣女岂有不怕之理?”

      太后的唇角在不知不觉中已微微翘起:“那你不坐的原因是……”

      崔妧勇敢地仰起脸来,直言道:“奴才哪敢与主子同坐,臣女如若侍奉在侧,也要侍立端茶,毕恭毕敬,何况臣女如今什么都不是,有幸得太后相邀入宫,一睹太后风华便已感激不尽,哪敢不遵奴才本职,臣女诚惶诚恐,是绝不敢落座的。”

      此话一出,方才落座的二人不免有些羞窘,蓝衣女子立时起身道:“这位小姐所言在理,是臣女愚钝,未曾想到这一层,还望太后不要记在心上。”说着便暗中拉了身旁女子一把,那位女子也忙站起来整理仪容。

      太后缓缓走向贵妃榻,待坐上去了,方拨着扳指上的翡翠,幽幽笑道:“听话乖顺,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哀家不会怪罪。”说完却看向崔妧,眸中有赏识之色转瞬即逝。

      不久众女便齐聚于永寿宫,接着有三位宦官鱼贯而入,手中各托着一份名单,其上记录的应是众女猜灯谜的情况。太后微微扬了扬下巴,领头的宦官便清了清嗓,读了起来。

      “从三品定远将军之女顾清絮,共计答了四十道灯谜,答对了四十道,并无答错之题。”

      殿内顿时炸开了锅,众女纷纷将艳羡或不甘的目光投向了那个被团团围住的顾清絮,顾清絮只是垂眸浅笑,但眸中分明没有含着一点笑意。

      崔妧不由也抱着敬佩的心情向那个方向投去了目光,却发现她原来正是那位蓝衣女子,心中暗自称奇,难得出身将门却聪慧不凡,谈吐也是温文尔雅。

      “正七品县令之女崔妧,共计答了三十道九题,答对了三十九道,漏答了一题。”

      太后饶有兴味地看向崔妧,崔妧回以淡淡一笑,太后眸中的笑意更浓。

      名单读完后,太后便叫人用宫中的轿子将官家女子们送回府,崔妧独独未受安排,只能在殿中静候。人潮散去,除去伺候之人,便只剩太后与崔妧。

      一股紧张的气氛在殿内蔓延,有长长的裙摆在崔妧眼前迤逦而过,环佩琳琅相撞之声悦耳动听。太后转向偏殿,淡然道:“随我来。”

      -

      ①二刻:即半个小时。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章 猜谜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