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14 ...

  •   14

      本次国际材料科学与工程会议的举办地点,是多伦多会展中心[1]——当今加拿大第三大贸易展览中心。时钟指向十点十分,主会场的开幕讲话与主旨发言刚刚告一段落。与会的学者们三三两两离开会场来到预设的休息区,那里早已备好必不可少的咖啡和常见的几种红茶,附有各类茶点,供人讨论之余随意取用。
      埃瑞克就是在这时进了正门,鼻梁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手里提着平平无奇的黑色电脑包,胸前夹着会议定制的名牌——朱利安•默瑟,医学博士[2]。
      “默瑟医生,”阿琳的声音从耳机里传来,她此刻正在中心监控室,会议现场的任何动向都逃不过她的眼睛。“我发现这名字居然很适合你。”
      “如果我有机会假扮软件工程师,你会发现‘托马斯•安德森’这名字也很合适。”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上立刻凝了一层雾气,他不得不停步摘下眼镜来擦拭。“会场状况?”
      “一切正常。”稍停,她补充,“艾明斯不在。根据多伦多警局的报告,他昨天深夜才下飞机,目前还没有离开下榻的宾馆。”
      埃瑞克把眼镜重新戴上,站在正厅中央环视,目光所及尽是这次国际会议的徽标。他并不是首次参加这类学术界的年度会议,只不过当年他还是医学院的学生,关心的只有同侪的工作成果而已。
      依照随处可见的英法双语指示,他很快找到了业界成果展示场。时间尚早,各处展台却都已经有人在忙碌,其中不乏访问者。放眼望去,到处都是大幅的海报和播放着宣传片的显示屏,一时叫人眼花缭乱。颇费了一番周折,埃瑞克才找到了Nano-Eyes公司的标识图案——嵌在红色三角形中的蓝色眼睛。
      走近他们的展台,他一眼就认出了杰克•德沃夫博士。和人们通常印象中的学者形象不同,德沃夫身材矮小壮实,说话中气十足。此刻,他正给访问展台的几个人作着介绍,背后巨大的显示屏上有彩色的三维模型在缓缓转动。因为不习惯眼镜的缘故,埃瑞克不得不眯起眼睛才看清它的形状:一个顶端堆了一撮米粒的圆柱,还有条怪异的长尾。
      “……这就是智能个体的模型。看这里,”模型停止了旋转,“米粒”和长尾的一端正好朝向观众,“这是生物马达,利用ATP作为能量来源。一旦纳米螺旋桨转动,这个‘马达’就能推动纳米尺度的个体在三维空间中运动。”
      “刚刚你提到,这个系统是为观察人体内部——特别是循环系统内部——而设计的。能不能说说成像的基本原理?”有人要求。
      德沃夫不无得意地一笑:“我们采用的机制,是自然界进化了亿万年的结果——眼睛:借助大量的纳米尺度智能个体在三维空间中组成类似人眼的构造,在‘视网膜’处采集图像。”显示屏上智能个体的模型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界限模糊的球体,起初微微颤动着,像是浮动在液体中的气泡,几秒钟后便清晰起来。埃瑞克惊讶地发现,自己正看着一只孤立的人眼,除了色彩,一应细节惟妙惟肖。
      “这很有趣,博士,但你提到的是成百万单位的个体,对它们的控制如何实现?”另一个人问道。
      “分布式控制辅以中心控制,”德沃夫不假思索地答道,“系统设计是基于面向对象的原则,每个纳米智能个体都被预先植入同样的程序,具有一定自主行为能力,既能服从中心控制器的调遣,又能彼此交流行动。”
      “系统性能如何?比如,形成预设的形状需要多久?”
      “各位都看到了,五到十秒钟。”
      “这些个体对人体有无不良影响?”
      总算听到一个像样的问题,埃瑞克不由得松了口气——先前那些不知所云的对话,让他怀疑自己是不是身处科幻电影的常见场景,而重回现实真是种异常美好的感觉。
      “初步实验显示,影响可以忽略。”与埃瑞克相反,德沃夫倒像有些紧张,似乎对这个话题没有十足的把握。匆匆敲了敲键盘,他调出了一系列图表。“我不是专家,稍后会有更合适的人来回答这个问题,但据我所知,我们的实验室结果表明,正常情况下它们可以被机体在一到两小时内分解,代谢产物没有毒性。当然,如果你碰巧要控制饮食,那或许得考虑它们的卡路里。”
      人群里发出了低低的笑声。见状,德沃夫不失时机地换了话题:“各位,百闻不如一见,我们今天可以实地演示系统的关键一环:运动控制。”他转身从展台后的恒温箱中取出一个圆筒形容器,上面漆着醒目的Nano-Eyes公司标识,“这里盛有10克智能个体,鉴于它们的尺寸,肉眼当然不可能看到单独个体,但只要数量足够,它们能组合出极为清晰精密的图形。”显示屏上图表隐去了,换成了一系列幻灯片,乍看好似一幅幅装饰画,“这里有一些例子。”
      德沃夫戴上手套,开始小心旋开容器的盖子。与此同时,人群仍在发问。
      “如何大批量生产这些智能个体?”
      “Nano-Eyes在内华达有生产基地和全套设备……”
      “你还没被那些名词砸晕?”阿琳的声音这时在耳机里响了起来,“我看外星人也不过如此,或许我该叫你Klaatu。”
      然而他无暇回应她。他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德沃夫身后的显示屏上。
      在一片纷繁复杂的雪花、蛛网、甚至肖像之后,一个熟悉的图案赫然在目——缠绕着星辰的火焰,与他手腕上曾经两度神秘出现又消失的图案如出一辙。

      强压下当场揪住德沃夫问个清楚的冲动,埃瑞克不等演示开始就拿了两份宣传资料匆匆离开展区,确认无人注意后,直接拐进了通往中心监控室的过道。
      “再说一次,他们的系统叫什么?”
      “‘帕蓝提尔’,Pa-lan-ti-r,”埃瑞克把资料举到眼前读道,“‘基于纳米技术与智能协调主体的可编程异步透镜’(Programmable Asynchronous Lens using Agents of Nano-Tech and Intelligent Reconciliation)。”
      耳机里有一瞬静寂无声:“……我恨这帮奇幻爱好者。”
      “不如去恨那帮科学家。”一进监控室,埃瑞克就迫不及待地摘下了眼镜。对视力好的人来说,眼镜实在是种折磨,哪怕平光的也一样。“比起那个拗口的全名,我宁可用这个贴切的缩写。”
      “说得也是。”阿琳漫不经心地说,从他手里拿过资料约略翻了翻,“至于科学家这种生物,我还没恨过,倒是爱过一个。”
      “抱歉,”埃瑞克这才发觉自己的说法有欠考虑,“我不是有意——”
      “你说你发现了那个徽记的来由?”她云淡风轻地问,而他窘迫之余连忙指示监控室的工作人员调整Nano-Eyes展台附近的摄像头,聚焦到德沃夫身后的显示屏上。当那个星辰火焰图案再次出现时,他叫了暂停。“就是它。你当时说中了,这不是什么X档案,目前看来是有个合乎逻辑的科学解释。”
      “只是一半而已,”她皱起眉,“还有一个关键问题:这东西怎么到了你身上?”
      事实证明,对此杰克•德沃夫知道得似乎并不比他们多,反倒是埃瑞克的经历大大引起了他的兴趣。“这真太奇妙了,”这位科学家坐在会展中心的休息室里,如获至宝地细细审视着那些埃瑞克手腕的照片,“我们从没想过智能个体可以不经注射使用……而且系统性能绝对是超出想像!看这里,这不是严格的二维平面,然而系统居然成功作出了适应性调整,既保持了图案清晰度,又——”
      “德沃夫先生,”埃瑞克不得不打断他,“超出想像的,是你们面临问题的严重程度。要知道,联邦调查局现在就有理由对你们提出至少两项指控:泄露具有潜在生化危害的不成熟产品;擅自进行人体实验。这两项中只要有一项成立,都意味着你们公司的终结,相关雇员还可能被单独追究法律责任。”
      “那算什么,科学才是无价的。”德沃夫嗤之以鼻,仍在目不转睛地欣赏着照片,头也懒得抬,“这可是现实中活生生的例子!不但重现了预设图案,还验证了它们能被人体代谢……”
      “没造成立竿见影的严重后果,是你们运气够好。”忆及在医学院学到的种种实例,埃瑞克不由得脊背发凉,转念想起自己遭到枪击后做过全身检查,并没有发现异状,这才稍觉安慰。小白鼠的命运,他比在场的任何人都更清楚——简而言之,甚少善终。
      “科学不靠运气。”德沃夫不满地反驳道,“是我们的理论完备,实验充分……”
      “去你的完备充分,”阿琳忍无可忍,探身过去一把夺过了照片,“说,除了你,还有哪些人能接触这些东西?”
      德沃夫先是一愕,接着霍地站起身来,就要伸手去抢,但在他动手之前,埃瑞克已经不容分说把他按了回去:“先生,目前为止,我们的耐心和友善都可谓超乎寻常。”
      阿琳则要直接得多:“听着,你们这东西要是有什么后遗症,我就让你把它们全吃下去,我发誓。”她的语调眼神无不证明她是认真的。
      “……我好像在哪里见过你?”与她对视一刻,德沃夫突然问,“你的名字听起来也有点熟悉。”
      “我是你导师的前妻,”出乎埃瑞克的意料,她回答时从容不迫,全无犹疑,“所以别对我耍那些‘科学家’的把戏,杰克,我对所谓科学家的了解,只怕比你想像的多得多。”
      “……你不配艾明斯教授,”盯了她半晌,德沃夫一字一顿地说,充满鄙夷,“你和我们,根本不属于一个层次。”
      “而我很高兴她和你们不属于一个层次。”
      这话不经思考就脱口而出,然而有生以来第一次,埃瑞克没去试图克制自己的冲动。
      “科学并不是纯理性的游戏,理性也绝不是冷漠的借口。卓越的智力和学识,缺了起码的道德和人性支持,就只意味着疯狂和偏执。”
      “……你对科学又知道什么?”瞠目一刻,德沃夫回过神来,“你不过是个联邦探员。”
      闻言,他淡淡一笑:“我碰巧还是个医学博士。”

      这场对话以杰克•德沃夫拒绝在没有律师在场的情况下合作而告终,讯问因此只能延后。幸运的是,福勒办事的效率一如既往地无可挑剔,当天一应法庭指令就已备齐,如此一来阿琳将于次日遣送德沃夫返回洛杉矶,而埃瑞克被指示暂时留下,继续密切注意凯文•芬利周围的动向,特别要留心厄尔•艾明斯。
      “我会让他说实话,”临行前阿琳在候机大厅告诉埃瑞克,丝毫不顾忌德沃夫就站在她身边。这位昨天还为他们系统“超出预期”的性能兴奋不已的科学工作者,今天脸色却十分难看——他已经得知Nano-Eyes被勒令终止展示,相关材料都被封存,比起他自己将要面临的种种指控,这个消息带来的打击好像更大。
      经过查证,那个星辰火焰的图案被证明是《精灵宝钻》中芬国昐家族的纹章。考虑到德沃夫本人是个史诗奇幻爱好者,他会在开发产品时选择这类图案来做原型测试,似乎不难理解——要知道,当年数字图像处理的先驱们采用的实验图像之一,如今广为人知的经典图片“列娜”,其实是来自《花花公子》的插图。
      然而案件至此却愈发疑云重重。从德沃夫的反应来看,他对发生在埃瑞克身上的“灵异”现象事先并不知情,而动机不明的连环凶杀和科技公司的非法实验,竟会辗转牵扯到同一个堪称冷门的虚构故事,这一切莫非全是阴差阳错?
      “重点调查一下都有哪些人能接触这些材料,”埃瑞克叮嘱阿琳,她点点头表示知道了,接着微一犹豫:“你的身体状况……”
      “不就是个劣质纹身么,”不等埃瑞克回答,一边早已等得不耐烦的芬利警官就接过了话头。刚刚被迫向阿琳保证不去找艾明斯的麻烦,芬利警官的心情显然远谈不上愉快。“这也值得大惊小怪?”
      “你真是典型的无知者无畏,”阿琳白了他一眼,“露西安娜和博蒙特先生婚礼在即,我看你留在这里纯属多余,不如带着胡里安趁早回芝加哥,让老头子去操心杀手的事,也省得我们求助于多伦多警方。”
      “……我把胡里安送给她了。”芬利警官不自在地望向了别处。
      一语既出,众人皆惊。一刻的寂静后,芬利警官终于被种种异样眼光看得忍无可忍:“见了美女就忘了主人,我要这样的狗干什么?”

      离开机场,埃瑞克即刻去了会展中心,刚刚赶上艾明斯的演示时间。迄今为止他与艾明斯面对面打过三次交道,没一次是愉快了局,现在他当然不会指望自己能亲临会场而不被认出。站在中心监控室里,他注视着主会场讲台上那个侃侃而谈的人,身旁两个工作人员开始还颇感兴趣地跟着观看,然而只听了一会儿就双双昏昏欲睡。
      “立方氮化硼,通常简称CBN,是硬度仅次于金刚石的物质,耐热温度可达1400摄氏度,而聚晶立方氮化硼,也就是PCBN,解决了CBN的尺寸问题……”
      一个个专业术语汇成毫无意义的音响洪流在耳畔滑过,埃瑞克倾听之余,思绪却不受控制地游离开去。调查局技术实验室发来了对那封寄到常驻处的信件的分析结果,那张书页是出自Del Rey出版于2002年的《精灵宝钻》平装本,进一步比对油墨与纸张后,证实它与在其他现场提取的书页残片是来自同一本书。信封和邮票上没有发现唾液痕迹,而指纹经核实,属于邮局负责投递分拣的工作人员。地址是来自极为普通的小型惠普喷墨打印机,任何办公室都可能拥有一台。换而言之,寄出这封信的人确实是凶手,但除了《精灵宝钻》的故事,没有留下任何有用线索。
      这对调查案件至今的他们来说,不能不说是严重的挫折。
      不出声地吸了口气,埃瑞克把烦乱赶出脑海,重新静下心来思考。连环凶杀的关键,其实永远集中在凶手身上——他或她,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又为何这样做,而后者正是本案的最大难题。关于凶手,他们所知并不算少:智力高出常人,受过医学训练,了解电子系统,拥有信息来源,熟悉《精灵宝钻》;利用姓名和外貌与故事人物的对应选择受害者;曾经谨慎小心,却越来越大胆,直到现在的公然挑衅。然而不幸的是,对这样一个人,常见的动机都不适用。
      “……这种改良PCBN粘合剂,暂时命名为GALVORN。”
      终于有一个相对不那么怪异的词汇出现,本来值得庆贺,然而想到先前的“帕蓝提尔”,再想到云遮雾罩的凶手,埃瑞克突然也想感叹一句:“我恨这些奇幻爱好者。”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4章 14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