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1、去留 ...

  •   送走今天的第三十三号病人,赵凌端起手头的茶杯抿了一口,救救快冒烟的嗓子。
      早上上班时倒的滚烫的开水,此时已经彻底冷下来了。
      这是赵凌从医的第五个年头。
      一开始在住院部和门诊部之间轮转还会有些不适应,现在也早就驾轻就熟。
      最近从住院部调到门诊部,换了个工作场合,虽然一样忙得团团转,却忙而不乱。
      但人却越来越疲惫。不只是身体,更是心理上的累。
      有时候甚至都忘了当初选择从医究竟是为了什么。现在的社会,医患关系本来就紧张,再加上门诊这边由于等待时间比较长,更是经常会遇到口不择言,甚至一言不合大打出手的病人。自认早就见过世面习以为常的赵凌,面对着这样的场景,也常常感觉很无力。
      又一个病人进来了。
      赵凌也只得中断自己的思绪,打起精神投入到病情中来。

      今天是白班,赵凌到点就早早下班了。
      家里人都在外地,今天也没有同事约,站在医院门口,赵凌脚步就不知道该往哪儿迈了。
      像有自己的意识一样,此刻的赵凌是被自己的脚拖着往前走的。
      算了,走到哪算哪吧。
      一个人,也不想做饭呢。
      白天看诊的时候,又被一个大爷指着鼻子骂了一通。他一入秋就开始咳嗽,到今天才来看,赵凌检查了下,西医上说是上呼吸道感染,拍了片子暂时还没检查出什么问题。但是从中医上说,就是肺阴虚,等西医查出问题来就晚了,所以赵凌建议老人家去旁边中医院开些中药调理调理,平时多注意食补。偏巧这个病人不信中医,骂他“占着茅坑不拉屎,身在曹营心在汉”,气鼓鼓走了。
      赵凌也只是无奈。
      其实一开始赵凌想学的是中医,他爷爷是老中医,从小耳濡目染,是真的知道中医的疗效的。
      但是现在,一个是好的中药材越来越少,一个是大家对于中医的认知越来越少,我们国家传统的医学就这么没落下去了,最后,连他也学的西医,想想真是可惜。
      其实不管学什么,能治病救人也是好的。
      遗憾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对医生心存疑虑,宁愿相信自己网上搜索的,也不愿意相信医生的判断,医生的辩证。
      中医西医更是有种水火不容的姿势。
      其实,按照赵凌的想法,中医有中医的神奇之处,但也有他的缺陷;西医固然能够依赖高科技,有他的先进之处,但也有力不能逮之处。如果能够中西医相互结合,其实是最好的。
      但是,现在中西医结合的学科虽然开设了,医院虽然也打出了这个名号,但只有他们自己知道,要推行,有多么的难。
      最常见的就是互相排斥,互相诋毁。
      医患关系,更是已经恶劣到根本无法弥补的地步。今天那位老人如果愿意静下心来多听听他的意见,能够尽快去调理,身体相信很快就无大碍。但是,这样不管不顾,等真的查出问题来,估计也就晚了。
      到时候,又是一场家庭悲剧。
      目睹着越来越多的同事转行,好多曾经的同学甚至一开始就没有选择从医,赵凌也越来越怀疑自己当初的坚持是为了什么。
      更讽刺的是,医生的天职是救死扶伤,不知道谁来拯救自己这颗疲惫不堪的心灵呢。
      因为赵凌发现,他好像有些无力继续下去了。

      小区楼下有家推拿房,赵凌吃过饭准备回家的时候打那边路过,脚步就有了自主意识地挪了过去。
      实在是最近肩颈太僵硬了,需要好好疏松疏松。
      进去才发现,这家推拿房居然是个艾灸馆,而且生意还不错。
      正是晚饭时分,可能好多人吃过饭了,在这边艾灸。这当中,有老年人,有年轻人,居然还有四五岁的小朋友。
      赵凌倒是大吃一惊。
      一位中年女人笑着向他走过来:“你好。”
      “你好。”
      交谈中发现,这是这家艾灸馆的老板之一李医生。她原来在中药房上班,一直想开艾灸馆,但苦于没有经费,后来跟朋友一拍即合,就在家旁边开了这家店。
      “你的这个是职业病了,自己就是医生,就不需要我多叮嘱你了吧。”李医生一边帮他做着推拿,一边跟他闲聊。
      “嗯,我知道。”
      “知道归知道,但是医生这一行压力就是大,估计你也就是听听就算了。”旁边做艾灸的一个阿姨搭了句嘴。
      “阿姨,您是关节炎吧?”赵凌看着坐在按摩椅上的阿姨,艾灸片都绑在腿上。
      “是呀,受罪呀。”老人家一边说,一边深有感触地叹了口气。
      “怎么不考虑做传统艾灸呢?”赵凌接着问,电子艾灸的疗效还是要存有疑虑的。
      “她本来办的就是传统艾灸,这个电子艾灸是帮她孙子办的,小孙子好了她就做掉了。”李医生解释道。
      “对对对,艾灸好呀,药都不用吃了,现在小孩生个病动不动就挂水,都不敢去医院了。”阿姨撇撇嘴。
      赵凌环顾了一下馆里的人,大家到时都对艾灸很信服,他很佩服地转过头看着李医生:“您是怎么让这么多人信任艾灸的呢?”
      “有效果就都愿意来了,一开始都是给小孩做的,时间长了,效果大家都有目共睹。”李医生感慨道,“艾灸养生这是我们国家的瑰宝,可不能说丢就丢了。”

      回家的时候,赵凌还是有些震撼。
      说实话,他都已经渐渐丢掉行医的初心了。
      没想到在这个时候,又让他看到点曙光。
      也许是自己太求全责备了?
      赵凌想起前几个月看的那篇报道。
      一位世界级的中国科学家去世了。他在事业最辉煌的时刻放弃了国外优渥的待遇和环境,毅然返回祖国,为国家建立了最先进的天文设备。在世的时候,他的贡献他的经历不为人民所知,而在去世后,各大媒体也是悄无声息。
      在这个自媒体时代,这样的冷遇,不能不说是国人的一大悲哀。
      但是,就像那位伟大的科学家说的,知识可以没有国界,但国家,需要有知识。
      也许目前是最最难行的时刻,但路,总要有人来走。
      在这凛冽的寒风里,赵凌不无感动地想道,不如,就让我也来贡献这一份力量吧。
      自己先感动了自己。
      可以,这一点都不赵凌。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