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网友:迷 打分:0 [2007-03-24 20:15:42]
四四夺嫡缘起心理分析看到第十章和第十一章,觉得作者的想法和我的有点不谋而同。胤禛到底是何时产生夺嫡的念头的,其源头在哪,可以略作分析。总以为四四是一个忧郁的孩子,他的成长可能也伴随着不少的心理问题。因为生母德妃出身寒微,又是从宫女子晋升上去的,因此生下四四以后德妃不能亲自抚育,而是交由当时的贵妃佟佳氏抚养,也就是后来的孝懿仁皇后。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满洲镶黄旗人,领侍卫内大臣佟国维之女,本是康熙帝生母孝康章皇后之亲侄女,即康熙的表姐。康熙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册封为贵妃,二十年十二月二十日晋为皇贵妃,二十二年生皇八女。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初八日皇贵妃病重,康熙帝谕礼部:"奉皇太后慈谕,皇贵妃佟氏,孝敬成性,淑仪素著,鞠育众子备极恩勤,今忽尔遘疾,势在濒危,于心深为轸惜,应即立为皇后,以示崇褒,钦此。前者九卿诸臣,屡以册立中宫为请,朕心少有思维,迁延未许。今抵遵慈命,立皇贵妃佟氏为皇后,应行典礼,尔部即议以闻。"初九日册立皇贵妃佟氏为皇后,颁诏天下;初十日申刻(下午三点至五点)皇后崩。与亲生母亲相比,养母佟佳氏的出身当然更加尊贵,所受皇帝恩宠也要更多。身处勾心斗角的皇宫,四四当然也免不了有一点“趋炎附势”的嫌疑,因此与生母感情反而疏远,而有意讨好养母。早早学会攀附权贵,换作他的角度来想并没有大错,因为这也是自保之道。何况德妃生下十四子之后,也更加疼爱小儿子,四四心中难免有些吃味。以前看了冼桐女史大人一篇专门探讨四四和德妃关系的文章,深以为然――四四在那个时候可能只是一个想要赢得父母关心的孩子。这种关心不仅来源自母亲,更加希望得于父亲。值得注意的是,佟佳氏二十八年封为皇后后,康熙众多皇子中,只有和被孝懿仁皇后抚养长大的胤禛才能和位列中宫的太子的一比(因为太子的母亲是皇后,其他皇子的母亲都只是妃嫔,四四由皇后抚养长大,在这个层面有相似之处)。有了这种关系,太子对四四当然另眼相看,可能比起其他人更加亲近一点,四四当然不能辜负太子的厚爱,这也成为日后胤禛被视为太子党的原因之一。有了这样的背景,胤禛心中当然会认为父皇康熙皇帝也应当对他恩宠更深。然而事实证明,康熙并没有如此。康熙三十五年,四四和皇长子允禔、皇三子允祉、皇五子允祺,皇七子允祐和皇八子允禩随康熙一起三征噶尔丹,大胜而归。康熙分封诸子,允禔允祉都封为郡王,与允祉相差仅有一岁的胤禛却只被封为贝勒,和后面的弟弟们一样。这个时候胤禛的心里定然极不平衡,一来长久以来自认为地位有所不同的想
写书评 | 看书评 | 返回
网友:迷 打分:0 [2007-03-24 20:15:42]
四四夺嫡缘起心理分析
看到第十章和第十一章,觉得作者的想法和我的有点不谋而同。胤禛到底是何时产生夺嫡的念头的,其源头在哪,可以略作分析。
总以为四四是一个忧郁的孩子,他的成长可能也伴随着不少的心理问题。因为生母德妃出身寒微,又是从宫女子晋升上去的,因此生下四四以后德妃不能亲自抚育,而是交由当时的贵妃佟佳氏抚养,也就是后来的孝懿仁皇后。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满洲镶黄旗人,领侍卫内大臣佟国维之女,本是康熙帝生母孝康章皇后之亲侄女,即康熙的表姐。康熙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册封为贵妃,二十年十二月二十日晋为皇贵妃,二十二年生皇八女。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初八日皇贵妃病重,康熙帝谕礼部:"奉皇太后慈谕,皇贵妃佟氏,孝敬成性,淑仪素著,鞠育众子备极恩勤,今忽尔遘疾,势在濒危,于心深为轸惜,应即立为皇后,以示崇褒,钦此。前者九卿诸臣,屡以册立中宫为请,朕心少有思维,迁延未许。今抵遵慈命,立皇贵妃佟氏为皇后,应行典礼,尔部即议以闻。"初九日册立皇贵妃佟氏为皇后,颁诏天下;初十日申刻(下午三点至五点)皇后崩。
与亲生母亲相比,养母佟佳氏的出身当然更加尊贵,所受皇帝恩宠也要更多。身处勾心斗角的皇宫,四四当然也免不了有一点“趋炎附势”的嫌疑,因此与生母感情反而疏远,而有意讨好养母。早早学会攀附权贵,换作他的角度来想并没有大错,因为这也是自保之道。何况德妃生下十四子之后,也更加疼爱小儿子,四四心中难免有些吃味。以前看了冼桐女史大人一篇专门探讨四四和德妃关系的文章,深以为然――四四在那个时候可能只是一个想要赢得父母关心的孩子。这种关心不仅来源自母亲,更加希望得于父亲。
值得注意的是,佟佳氏二十八年封为皇后后,康熙众多皇子中,只有和被孝懿仁皇后抚养长大的胤禛才能和位列中宫的太子的一比(因为太子的母亲是皇后,其他皇子的母亲都只是妃嫔,四四由皇后抚养长大,在这个层面有相似之处)。有了这种关系,太子对四四当然另眼相看,可能比起其他人更加亲近一点,四四当然不能辜负太子的厚爱,这也成为日后胤禛被视为太子党的原因之一。有了这样的背景,胤禛心中当然会认为父皇康熙皇帝也应当对他恩宠更深。
然而事实证明,康熙并没有如此。康熙三十五年,四四和皇长子允禔、皇三子允祉、皇五子允祺,皇七子允祐和皇八子允禩随康熙一起三征噶尔丹,大胜而归。康熙分封诸子,允禔允祉都封为郡王,与允祉相差仅有一岁的胤禛却只被封为贝勒,和后面的弟弟们一样。这个时候胤禛的心里定然极不平衡,一来长久以来自认为地位有所不同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