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书名作者 高级搜索

首页>《从秦孝公到秦二世》  第12章

网友:再望天 打分:2 [2012-11-02 08:28:44]

  赢扶苏、赢离、嬴渠梁三人紧随着他的步伐,刚从门中跟进,便见祭祀正殿摆放着的数个精致的神龛,开头的神龛中赫然摆放着三十三尊雕像,正是自秦朝先祖秦仲以来秦国的历代君王。
“秦自穆公始霸,自孝公始强。当年,战国大争之世,秦国贫弱,天下动荡,是孝公,力排众议,任用商君变法,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使秦国强盛,使百姓富庶,此,孝公之功也!”
世人说道秦朝时总是说秦二世而亡,可却忽略了秦国存在的深厚底蕴。昨天刚看了《历史的拐点》一书中关于商鞅变法的叙述,个人觉得这次变法太过残酷,他变法只希望大家都实行,却不希望有人开口,而且严重的重农抑商,最后国家强大了,人民却什么进步,而他自己也付出了生命。总的来说对整个秦氏皇族很有利,对秦国最后称皇奠定基础,但却使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开始式微,也为后来“焚书坑儒”“罢黜百家”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头。

   

[1楼] 网友:再望天 [2012-11-02 14:16:26]

哈哈~我从小就很崇拜秦始皇,千古一帝的确有让人仰望的资本,就算到了我已经从喜欢康熙到厌恶康熙的今天,嬴政、秦朝对我来说依旧是值得缅怀的,至于商鞅,因为一直觉得中国从古至今变法的人很少有好下场,对于他我是惋惜的,加上感觉他和秦孝公的相遇相知相互扶持不容易,我对他们是抱有好感的,在昨天之前我对变法内容其实已经模糊了,只知道自己对这次变法是持高度肯定态度的。可不巧昨天又重温了变法内容,现在的年龄心境也和学生时代差别很大,所以对于变法内容的局限,或者说不利的一面感触颇深。这个其实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什么好讨论的。你继续写你的,我接着看我的就好。

    [投诉]

[2楼] 作者回复 [2012-11-02 21:13:43]

关于商鞅变法,确实很严苛,但是我觉得,放在当时的背景之下,是可以理解的。秦国民风彪悍,死都成风,当时老氏族势力把持国家,如果法令不严一些,根本治不住他们。秦人本就是以耕战为主的国家,商鞅变法前的秦国如此穷弱,自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特点,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变富变强。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面对变则强,不变则亡的境遇,个人觉得,商鞅他们能做到这一步已经很不容易了。偌大的一个秦国,却只有云阳国狱一座专门看管犯人的监牢,足可以说明,秦国的犯罪率在七大战国中应该是最低的。
但是,世间毕竟没有万世不移之法。嬴政一统天下之后的局面,与商鞅当初变法时的局面毕竟不同。七大战国的百姓,有的打渔捕猎,有的经商……与当初刚刚变法时秦人较为单一的生活模式已经大有不同。而且他们对于秦国,尚未真正产生归附之感,本身心里对于秦国就有一定的排斥和怀疑。加上他们一直生活在六国松弛的法度之下,对于激烈的秦法自然无法接受。而嬴政,却太过信赖商鞅的法律了。个人觉得,在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商鞅的律法中有一部分已经不再适用,理应再进行新的变革。至于焚书抗儒,孙皓晖先生在《大秦帝国5》中提到,有很重要的政治层面的原因(儒生卷入了六国世族的复辟暗潮)。当然,这毕竟是一家之言,之后等写到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我会去查阅更多的资料。个人认为,嬴政他们绝对不是傻逼,所以焚书坑儒绝对不是因为嬴政哪一天看儒生不顺眼了,随手就给砍了。

1   [投诉]

[3楼] 作者回复 [2012-11-02 21:15:34]

错了,是私斗成风

    [投诉]

写书评 | 看书评 | 返回

最后生成:2025-11-13 05:16:07 反馈 联系我们@晋江文学城
纯属虚构 请勿模仿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适度阅读 切勿沉迷 合理安排 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