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二章 弥莲 ...


  •   若叶城是一座山清水秀的小城,城郊有一座很小的古刹,名曰般若。

      这一日,碧空晴日,陌上花开,田野间弥漫着初夏的气息。

      清澈如玉的小溪边,一名荆钗布裙的女子,背上负着一捆柴禾,沿着溪边的草地隅隅独行。她蓬乱的头发枯黄如草,脸被乱发遮去了大半,只露出瘦削的下巴,皮肤是近乎病态的苍白,似乎还能看见幽蓝的血管。

      弥莲正艰难地行走着,突然,觉得头被什么东西砸了一下,火辣辣地疼。她惊愕地站住,还未站稳脚步,又是几颗石头砸在了身上,头上,耳边还传来少年们起哄的嬉闹:“嘻嘻,打妖怪了!黄头发的妖怪!”

      “听俺娘说,她的两个丈夫都死了,是被她克死的,她是个不祥的女人!”

      “她是妖怪!你看她的眼睛,是绿色的!”

      “是啊,好可怕!呜呜,哥哥,她正看着我,我怕被她吃了!”

      “小妹别怕,有哥哥在,看哥哥把她推到溪里去,她就不敢作怪了!”

      年纪稍大的少年向弥莲冲来,一把将呆立的她推入了溪中,她的额头碰到了溪中石,撞伤了,汩汩流血。

      湿发贴在苍白的脸颊上,额上的鲜血蜿蜒而下,流入了微带碧色的眼睛,使她原本清丽的容颜显出几分狰狞。少年们吓到了,不知是谁叫了一声,“快跑,妖怪要吃人了!”

      七八个人一起做鸟兽散。

      弥莲轻轻叹息一声,从溪水中坐起,也不去管额上的伤口,只是愣愣地盯着溪水,看着辛苦伐来的柴散落溪中,随着潺潺的溪流渐渐飘远。

      早已经习惯,也就麻木了。

      五年前,她经过若叶城时,觉得这里风物秀美,就在城中住了下来。她不记得自己的过去,也不知道自己的将来,在她的记忆中,自己似乎一直都在行走,跋涉,从一个地方行到另一个地方,偶尔会驻足,但却没有终点。曾经停留过的地方,在她的印象中已经很模糊,她的记性不太好,总是记不清过去。

      她一个柔弱的孤身女子,在异乡生活,难免有诸多不便,于是,她嫁给了一个清贫的秀才。秀才心地善良,可是命中无寿,他们成亲不到一年,秀才就死了。三年后,她改嫁给一名捕头做妾,过了不久,捕头在一次公务中,死于江洋大盗之手。捕头的妻硬说是她克死了捕头,把她给赶出了家门,,就这样,她就来到了郊外,栖身于一间废弃的茅舍中,靠着上山打柴勉强度日。

      想到柴禾,弥莲慌忙起身,赶紧将没有飘走的柴禾拾起,晒干了还能生火呢。她弯身拾柴,一缕长发垂落水中,漾起一圈圈涟漪。接着,几滴鲜血落入溪中,如红色墨滴般浸开,成了淡薄的绯色,最终融化于无形。

      水面如镜,倒映出一张年轻而清丽的脸庞,略有些憔悴,狼狈,让弥莲觉得熟悉而又陌生。望着水中的人影,弥莲的手急剧地颤抖着,不知道为什么,她对自己有着一种本能的恐惧,她的房间中从来不摆设镜子。每次从镜子中看见自己的模样,她都会不由自主地感到害怕,说不清楚在害怕着什么,只是发自心底地感到恐惧,感到悲哀,感到绝望。

      弥莲丢下柴禾,疯了般向岸上跑去,仿佛溪水中藏着噬人的猛兽。由于奔逃得过于惶急,她不下心被鹅卵石滑倒,重重地跌在了溪流中。她跌倒的这段溪面较陡峭,水中布满生着滑腻青苔的鹅卵石,她的脚底一个趔趄,眼看止不住摔倒的势头。如果她在这里摔倒了,必将被湍急的溪水冲向下游,溪水的下游更加湍急,而尽头是一处高愈百丈的瀑布。

      弥莲心中腾起了恐惧,突然,她的胳膊被一只手拉住,一阵恰到好处的力道,从那只手上缓缓传来。

      弥莲的身体瞬间腾空,眨眼间人已经上了岸。

      弥莲正惊魂未定,温和的声音从身后响起:“阿弥陀佛,弥莲施主可还好?”

      弥莲转过了头,望向面前白衣胜雪的僧人。僧人十分年轻,但见他双瞳修长精雅,鼻梁秀挺如剑,眉间一点星字戒疤,如血般鲜红。他的目光极是悲悯宽和,似能容纳万丈红尘,芸芸众生,但仔细一看去,却又是寸草不生的寂寞。

      弥莲不由自主地垂低下头,恨不得立刻消失在这名僧人面前,她紧紧地攥着衣角,呐呐道:“谢……谢谢心灯大师相救,弥莲告辞。”

      顾不得浑身疼痛,弥莲逃一般跑了开去,脚踝似乎是扭伤了,可是她却勉力忍耐着,只想赶快离开。这么狼狈灰败的样子,还是不要被那风姿如谪仙一样的僧人,被那一双净澈如天空一般的眼睛看见,那会让她自惭形秽。

      心灯望着弥莲蹒跚的背影,亦垂下了头,发出了一声微不可闻的叹息。

      脚踝果然是扭到了,但幸好不是很严重,弥莲放下了一颗心,总算,还能在傍晚去竹林听禅。

      五年前,弥莲决定留在若叶城,最初的原因,还是因为城外般若寺中,傍晚时分响起的晚钟声。那时,她恰好经过山下的竹林,位于山腰的古刹突然响起了钟声,那样的悠远,那样的寂寥,仿佛从时空的彼岸传来,涤净了红尘中的一切污秽,一切罪孽。

      于是,弥莲就在若叶城住下,只愿日日傍晚,都能听到这样的钟声。

      般若寺的晚钟,让她觉得心安,心宁。

      弥莲在若叶城住了四年,日日都闻得晚钟之声,但却从来没有去过般若寺。直到她被赶出捕头家,来到般若寺附近安家,才第一次去了般若寺。

      那一日傍晚,她来到竹林中坐听晚钟,三声悠长的钟鸣过后,世界归于沉寂。

      弥莲正准备离去,寺中却传来了念经的声音,“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

      弥莲浑身一震,继续聆听。

      “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

      若是身相都是虚空,那什么是实呢?出尘空净的声音,令人费解的禅语,吸引着弥莲向山上走去,仿佛涉水泅渡向茫茫苦海的彼岸。

      般若寺是一座很小的寺庙,但寺门却是常年大开,昼夜不闭,寺前有一幅偈联:有色亦清净,无相非虚空。

      “佛告须菩提:凡所有像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当弥莲穿过院中的七座舍利佛塔,来到点着几盏莲灯的大雄宝殿时,般若寺主持心灯刚刚念完这一句经文。

      弥莲望向年轻的白衣僧人,白衣僧人只是望了她一眼,垂头继续念《金刚般若经》,他的听众只有一名鸡啄米般打瞌睡的小僧。

      心灯不嗔,不怒,也不叫醒小僧,只是自顾自地念经,声音清澈而温和,容颜威仪而慈悲。

      弥莲望着这名冰山雪莲般出尘的僧人,忘记了自己来求疑解惑的目的,只是静静地站着听禅。

      心灯口中吐出的经文,仿若一朵朵璀璨莲华,带着神奇的,净涤人心的力量。而坐在蒲团上的僧人本身,就如同一朵净白的莲花,绽放在佛座前的清水中。那朵清雅的白莲似曾相识,似乎曾经在她的梦里出现过。

      从此,每日傍晚,弥莲就会去听心灯讲经,但她只坐在山下的竹林里听,再也不上山去般若寺。

      有时,白日里,弥莲和心灯在田陌上相遇,心灯对她彬彬有礼,不会因为城中谣言,鄙弃或者害怕她。

      弥莲渐渐知道,般若寺中,只有心灯和名唤无真的小沙弥两个人,心灯经常离开若叶城云游四方,多数时候,寺中就只有无真一人。如果心灯没有出寺远游,每逢十五,他必会设法坛传经。那一日,城中的善男信女,都会来般若寺听法,将小小的禅院挤得满满的。弥莲也会去听,但照旧还是坐在山下竹林里听。

      心灯心肠慈悲,弥莲常常见他用药草从猎人箭下换取小兽,或者用柴禾从渔夫网里换取活鱼,捧去森林或溪边放生。心灯在般若寺中养着很多鸽子,弥莲潜意识地觉得,鸽子这样雪白温和的生灵,和纯净如冰雪的僧人十分相配。

      夕阳下,弥莲住着拐杖,一瘸一拐地走向竹林。刚进入竹林中,就看见那块她常坐的青石上,放着某样东西。走近一看,是一盒药膏,打开盒盖,鼻端传来淡淡的药香,是跌打药的味道。

      弥莲侧头,望向山腰处的般若寺,暮色中的古刹静穆而悠远,仿佛从天地鸿蒙之初,就一直静静地存在着,直到永恒时间的尽头,它也不会在劫灭中消失。

      三声洪亮而悠长的晚钟,次第响起,弥莲闭上了眼睛。一阵暮风卷起了地上的竹叶,竹叶绕着弥莲盘旋飞舞,如果一朵花,一片叶就是一个世界,那此刻,她便置身在万千世界的中央。

      风入竹林的沙沙声,传入了弥莲耳中,仿佛五百佛陀齐声晚唱,肃穆而庄严。

      在弥莲坐听心灯讲经的时候,遥远的驿道彼方,三名男子背着夕阳,缓缓步行而来。

      看模样,三人似是远道跋涉而来,但是却没有骑马,形容也略显狼狈,似乎刚经过了一场血战,其中一名大汉的脸上,一条刀伤尚在流血。

      当先的年轻男子身形修长,面如冠玉,发如漆墨,虽然有些狼狈,但举手投足间,均流露出温文淡定的君子风范。正是武林中素有“谦谦君子,高洁如玉”之美名的闻人玉,闻人玉是凌风堡主卓陵风的得力手下,而凌风堡为中原正道势力之首。

      闻人玉右边是那名伤了脸的虬髯大汉,此人名唤荆铁,善使一双玄铁古刀,亦是凌风堡的得力干将。

      闻人玉左边是一名散发着书卷气息的中年男子,青衣纶巾,面容斯文,正是素有“一支判官笔,千里取人头”之称的夺命书生管牧,亦是凌风堡的得力干将。

      三人经过长途跋涉,又在刚才的恶战中失了马匹,都已经十分疲惫和焦躁,脾气火爆的荆铁脸色忿忿,一路骂娘不已。饶是管牧一向自诩脾性好,此时也忍不住嘟囔:“闻人老弟,若叶城还有多远?”

      闻人玉淡淡一笑,道:“小弟从来没去过若叶城,不是很清楚。不过,看这附近田陌众多,想必已是城郊无疑,等遇上了路人,问一下便知道前面是不是若叶城。”

      三人一边说,一边走,在路过一片竹林的时候,看见一名拄着拐杖的女子,一瘸一拐地走了出来。女子荆钗布裙,蓬头乱发,瘦削的身形,枯黄的头发,见了他三人,微微一愣。

      荆铁没好气地道:“喂,村姑,这里是不是若叶城?”

      管牧瞪了荆铁一眼,闻人玉上前一步,揖道:“请问姑娘,这前面可是若叶城?”

      弥莲点点头,“再往前走半里路,就是若叶城了。”

      闻人玉微微一礼,笑:“谢姑娘。”

      闻人玉三人向城中赶去,弥莲也转过了身,艰难地朝家里走去。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