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暗涌 ...
-
“大哥,二哥,”三郎风尘仆仆的走进军帐,“我们队今天的训练完成了!”三郎一屁股做在军椅上,大口大口地灌着水。
“三弟,辛苦了!”看着自己这个刚刚入军不到两年,却十分努力的弟弟,大郎很是欣慰。
三郎放下水壶,抹了一把嘴,看向二郎。只见二郎低头整理着军文,根本没有理会自己。三郎轻哼一声道:“我说二哥,不用那么小气吧!就为求签那点事儿,你从回到家开始就没理过我。都三天了!气也该消了吧!”
二郎把军文整理好,然后绕过三郎,将军文交给大郎道:“大哥,军文都整理好了!上面这份是这次庆州之战,我军的损失情况,下面那份是要分发丧银的军将名单。等爹回来,你交给他吧!”
“爹一会儿就回来了,你自己交给他不就行了?”大郎一边接过军文一边道。
这时三郎走到二郎身边,怔怔地望着他道:“二哥,你不会是因为不想看见我,所以想遛吧?”
二郎看了一眼三郎,转回案前拿起自己的缨枪道:“我是去外面看看我新教给大家的布阵方法大家练得怎么样了!哪有闲心跟你计较这些!”
三郎一听,连忙一把搂住二郎,“我就知道我二哥不会这么小气的嘛!”
大郎在一边摇头道:“你二哥是已经被你弄得没脾气了!”
三郎松开二郎,不服道:“我什么时候气过二哥拉?”复又转向二郎,嬉皮笑脸道:“再说了,说不定将来二哥还要感谢我呢!”
二郎白眼,“您老的好意我心领了!省省吧!”
三郎偷笑,然后正经道:“明天我就去帮你打听打听那姑娘!”
二郎面色一沉,“你还敢乱来!”说着就追着三郎满军帐跑,三郎发出一声声哀嚎,震耳欲聋。
“少将军,皇上有旨,宣元帅及杨延平、杨延定两位将军进宫面圣。元帅已先行一步,请两位少将军马上进宫。”正在三人喧闹时,有士卒进帐通报。
“知道了!先下去吧!”大郎道。
待士卒退下后,三郎揉着自己的胳膊道:“谢皇上救命之恩啊!”
大郎正色,“好啦!别闹了!让爹知道你们在军营里糊闹,又要训你们了!二弟,快走吧!别误了时辰!”
二郎点头,却趁三郎不备,狠掐了一下三郎的胳膊,然后快速的跑出军帐。大郎拍了拍三郎的肩膀,也走了出去。只留下傻眼的三郎一声痛呼。
“照这么说来,庆州一战,胜的是策略,并非是兵力?”大殿之上,宋太宗眼底射出一道寒芒,瞳仁愈发显得峻黑深邃。
“回皇上,”微臣以为,两军兵力相当,且辽寇布阵新法,破解实非易事。若不是庆州地处高岭之地,怕这会是一场持久战,不会如此轻易......”
“一派胡言!照杨将军这么说,岂不是贬我大宋无能?只能靠中原地势取胜?!”正在杨业向皇上回话时,站在一旁的潘仁美冷言打断道。
“杨业并非此意。”
“那你是何意?我大宋自太祖以来,大小战役无数,难道每次都是靠这中原地形优势取胜的吗?”潘仁美轻蔑道。
“潘将军言重了!杨某只是就事论事罢了,并无......”
“杨将军!您的就事论事不是灭我大宋军威吗?”潘仁美咄咄逼人。
“潘将军!行军打仗不只靠蛮力,更讲究行军打仗之道,讲究策略!庆州有此有利地势,就是为了让我们利用。这又何来大宋无能之说?!潘将军如此声讨我们杨家,又是何用意?!”二郎实在对潘仁美忍无可忍。
“二郎!不得放肆!”杨业遏止二郎。
太宗忽然笑道:“杨将军,有此运筹帷幄的儿子在你的身边,也是你的福气啊!”
杨业忙低头,“皇上抬爱了!”
太宗继续道:“这行军打仗啊,贵在一个‘谋’字。这调兵谴将、布阵谋略可是大有学问!潘将军,你也是随先皇征战沙场多年的人了,怎么这个时候反而钻起兵法的牛脚尖来了!”
潘仁美横眉一挑,“是是是!皇上教训的是!是老夫卤莽了!”说着转向杨业道:“杨将军,方才是潘某无礼了,还请杨将军莫要怪罪老夫!”
“潘将军言重了!”杨业谦让回礼。
“看来有时间,老夫还真是要向杨将军好好讨教讨教,这行军打仗之道啊!”
“杨业愧不敢当啊!大家都是为了国家社稷着想,微臣承蒙皇上错爱,理应竭尽全力,报效朝廷。”
太宗点头道:“杨将军如此用心,也不妄朕的一片好意啊!”他略微顿了顿,继续道:“这次庆州之战,我军伤亡不多,也算是一大幸事,但是对战死士卒发放丧银之事,万万不能耽误!”
“皇上宽厚仁爱,做臣子的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潘仁美朗声道,“杨将军,这事就劳您费心了!”
出了议政厅,二郎便气愤道:“爹,那潘仁美是在挑拨离间,故意为难我们杨家,爹您刚才......”
杨业驻足,看着二郎,“我们是北汉降臣,被人质疑再所难免,只要我们行得直,做得正,有何畏惧?!”
二郎紧紧握着双拳,泛白的骨节坚韧地突起着。
“爹,我看那潘仁美就是故意的!”大郎也面显不悦之色。
“你们还太年轻,不懂这其中轻重。凡事要以大局为重,切莫意气用事。明白吗?”杨业正色。
“是!爹!”大郎、二郎不情愿道。
杨业摇头,转身迈开步子,“总有一天,你们会明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