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72、寒热相搏 ...
“她让你难受那你就也让她难受……”
单朋立这句话像一枚尖锐的冰锥,猝然凿穿了叶凡长久以来用以自我慰藉的厚壳。是啊,二十载光阴如流沙过隙,他何尝不是那个在每一段关系里率先躬身、不吝付出的人?无论是对父亲那沉默如山的亲情,对张彼得那肝胆相照的友情,还是对涟漪那刻骨铭心又百转千回的爱情……他总是不自觉地走在前面,铺路搭桥,仿佛那是他与生俱来的本能。
二十年前泛黄的那本星座书,似乎早已在他心底烙印下双鱼座的宿命谶语。是那些玄妙的星象预言悄然塑造了他,还是他骨子里的温良谦和恰好契合了双鱼座那“牺牲”、“奉献”的注脚?叶凡早已分不清。他只记得,每一次关系的潮汐涨落里,他永远是那个在退潮的滩涂上独自弯腰拾贝的人,而别人,似乎总习惯站在安全的岸上。
记忆的闸门被单朋立那句轻叹猛然撞开,汹涌的潮水裹挟着二十年前与涟漪争吵的碎片,狠狠拍击着此刻叶凡的心岸。那些争执的场景,隔着岁月的烟尘,轮廓依旧清晰得刺目——她深夜未归时电话里敷衍的忙音;她带着一身陌生酒气,被轰鸣的机车送回时眼中闪烁的迷离;她莫名消失几日,复又出现后却只用一句轻飘飘的“没什么”搪塞过去……每一次,他都像被无形的手扼住了喉咙,所有的焦灼、疑虑、被刺伤的痛楚,最终都只在喉间化作一声沉重的叹息,被他自己艰难地吞咽下去。
他从未像小说里那些决绝的男主角,在第一次发现她深夜失联时,就强硬地要求她必须交代清楚每一个去向;也从未在那辆咆哮的重型机车将她载回、浓烈酒气几乎将他熏倒的瞬间,斩钉截铁地喊出“分手”两个字。他选择了沉默,选择了用温热的毛巾为她擦拭额角的汗,选择了在冰冷的厨房里为她熬一碗醒酒汤。他总是沉默地吞咽下所有疑问和苦涩,仿佛那才是维系这份感情的基石。
此刻,叶凡蜷缩在沙发深处,窗外城市的光影在玻璃上流淌,却照不进他眼底的幽暗。他像突然被一道凌厉的闪电劈中,一个迟来了二十年的念头,裹挟着彻骨的寒意,清晰地在他脑海中炸响:若是当初在那些关键的节点上,他能够狠下心来,把那只滚烫的、灼烧着自己的“球”,狠狠掷回给她呢?结果会如何?
命运或许会拐向另一个岔道。也许,被这突如其来的“反击”所慑,涟漪会像受惊的鸟儿,收敛起那些飘忽不定的羽翼,尝试着向他靠近,笨拙地学习他所期望的“安定”?又或许,她骨子里那份倔强与骄傲会瞬间决堤,如同被踩了尾巴的猫,尖利地回敬一句“分就分”,然后决绝转身,从此消失在茫茫人海,连一丝涟漪都不会再为他漾起?叶凡痛苦地闭上眼,没有发生的事,终究是命运迷雾里无法窥探的谜底。他只知道,自己从未选择过那条“把球踢回去”的路。
这念头一旦滋生,便如同藤蔓般疯狂缠绕。叶凡越想越觉得,眼前这盘根错节的困局,根源就在五月那个春日。当涟漪带着迟来了二十年的解释与眼泪,告诉他当年那场惨烈的分手,竟源于一个天大的误会时,他就像一艘在干涸河床上搁置了太久的破船,骤然被汹涌而至的洪流淹没。他几乎是带着一种近乎赎罪的狂热,毫无保留地将自己重新投入进去,试图用加倍的炽热去填平那二十年的沟壑,去弥补那被命运偷走的时光。
然而此刻,叶凡如遭冰水淋头,彻骨的寒意沿着脊椎蔓延。他猛然意识到自己错了,错得离谱!以他对涟漪那深入骨髓的了解——她那颗不安分的心,那份对未知近乎本能的渴求,那种在确定与不确定之间游走才能获得快感的奇异秉性——他那种倾其所有、不留余地的付出,如同一把熊熊烈火,不仅未能融化她心头的薄冰,反而可能让她感到了灼热的窒息,下意识地想要逃离这片过于明亮、过于安全的“火海”。反倒是那些带着距离的、若即若离的“不清不楚”,如同溪水间光滑的卵石,让她觉得可以随意踩踏、把玩,安全而有趣,让她愿意长久地停留嬉戏。
这并非全新的顿悟。早在大学二年级那段阴霾的日子里,当涟漪对他忽冷忽热、若即若离,而另一个叫张俪的女孩开始频繁地出现在他身边时,这个冰冷的念头就曾像毒蛇一样悄悄探出头,噬咬过他的心。那时,涟漪的态度如同变幻莫测的天气,当他主动联系时,电话那头总是充斥着各种疏离的托词;可当她心血来潮想要见他时,却又总能瞬间变回那个明媚如春的少女,仿佛之前的冷淡从未存在。这种强烈的反差,让他如同置身于冰火两重天。而张俪的存在,如同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他被涟漪情绪所牵引的狼狈。
“让她难受……”叶凡在心里默念着单朋立的话,舌尖尝到的却是一种奇异的苦涩与释然交织的味道。他惊觉,当自己沉溺在因涟漪而起的痛苦深渊中时,这份感情反而像被压舱石稳定住的航船,涟漪似乎能从中获得某种古怪的安全感;反之,当涟漪流露出痛苦、不安时,那飘摇不定的锚反而像是扎进了他心底的礁石,一种扭曲的、掌控的踏实感会悄然滋生。原来,这情感的跷跷板,唯有通过“把球踢回去”,让那沉重的、令人煎熬的“想念”和“焦虑”转移到对方身上,他自己才能从这无尽的情绪漩涡里暂时挣脱出来,才能维持住呼吸的平稳,工作的专注,以及生活表面那层脆弱的、看似正常的薄冰。
这个冷酷的认知一旦破土而出,便在叶凡心中疯狂滋长。他像一位在黑暗中摸索了太久的棋手,终于窥见了对手的棋路。他必须效仿涟漪当年的手段,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他要精心编织一张“预先取之,必先予之”的网,不动声色地,将自己此刻所承受的、那足以将人烧成灰烬的思念焦灼,巧妙地、不露痕迹地转移到涟漪身上。让她也尝尝这被无形丝线勒紧喉咙的滋味。
如何“演”好这场戏?叶凡枯坐在书桌前,窗外夜色浓稠如墨。他调动起记忆中关于涟漪的一切细节,反复推演着每一个可能出现的场景、每一句对话的机锋。大脑如同高速运转的引擎,过度思虑带来的灼热感在颅腔内翻腾,竟真的引燃了身体的烽火。一场毫无征兆的高烧,如同蓄谋已久的伏兵,在黎明前最寒冷的时刻骤然发难,将他彻底击倒在床榻之上。
叶凡素来体格强健,寻常感冒于他不过是一日之扰,连药片都吝于动用。然而这次病势汹汹,迥异往常。几粒退烧胶囊勉强吞下,非但未能驱散那股盘踞在骨髓深处的寒意,反而如同开启了嗜睡的魔咒。沉重的眼皮仿佛被铅块坠住,意识在滚烫的泥沼里不断下陷,沉入一片混沌无光的深潭。他成了被遗弃在时间孤岛上的囚徒,外界的一切声响都被这病魔筑起的高墙隔绝。
电话固执的嗡鸣声,在寂静的卧室里一遍遍响起,如同不知疲倦的叩门人。一声接一声,急促、焦虑,带着某种熟悉的、令人心悸的节奏。这声音穿透高烧制造的浓雾,隐隐触动着叶凡昏聩的神经,却始终无法将他彻底唤醒。多么熟悉的情景,只是角色彻底对调——二十年前,那个在电话这端焦灼地一遍遍按下重拨键、听着忙音心如刀绞的青年是叶凡;此刻,在那看不见的电波另一端,化身“夺命连环Call”主角的,却成了涟漪。
不知过了多久,一阵刺耳的金属摩擦声夹杂着孩子清脆的嬉笑,如同利刃般劈开了叶凡深沉的昏睡。防盗门被打开了。高雯带着女儿珺儿回来了。客厅里传来珺儿叽叽喳喳讲述幼儿园趣事的声音,还有高雯温和的回应。这些日常的声响,此刻却像生锈的齿轮在叶凡滚烫的耳蜗里艰涩地转动。他费力地掀开沉重的眼皮,卧室里一片昏暗,只有窗帘缝隙透进一缕斜阳,昭示着白昼已近尾声。
意识稍稍回笼,第一个念头便是抓向枕边的手机。屏幕解锁的微光刺得他眼睛生疼。微信图标上那个鲜红的数字提示,像一小簇跳动的火焰,灼烧着他的视线。他颤抖着点开。
涟漪的名字下,密密麻麻的信息瀑布般倾泻而出。
第一条的时间戳赫然显示着中午十二点零三分。
“叶凡?在吗?怎么电话一直不接?”文字里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试探。
隔了十分钟,第二条:“回个信息好吗?有点担心你了。”
接下来的信息间隔越来越短,语气也肉眼可见地急促起来。
“你到底怎么回事?电话关机,微信不回!急死我了!”后面紧跟着几个抓狂的表情。
“我联系不上你,心里慌得很……我跟幼儿园请好假了,下午没课,我马上买票回来!等我!”这条信息的时间是下午一点半左右。叶凡仿佛能透过冰冷的屏幕,看到她慌乱中做出的决定,那份不顾一切的冲动,像极了当年他无数次想奔赴她身边的样子。
接着,大约半小时后,又一条信息跳出来:“票买好了,不是高铁,是K字头的普快,估计会晚点很久才能到内海。不过没关系,只要能见到你就好。对了,北京下雪了,好大好大的雪,外面白茫茫一片,特别美,可惜你没看到。”后面附着一张车窗外的雪景照片,纷扬的雪花模糊了城市的轮廓,带着一种孤独的诗意。
“你知道么?没想到这火车站里还有金店。我正在看金子呢?不买,只是看看,嘻嘻嘻……”这条信息下面,连着发来了好几张金饰的照片:玲珑的足金小葫芦,雕工繁复的牡丹花吊坠,还有一对憨态可掬的小金鼠。照片的拍摄角度有些晃动,似乎带着点百无聊赖的消遣意味。
“你觉得那个好看!”没有等到叶凡的回应,这条信息石沉大海。她只能独自踏上了那趟北上的列车。上车前,她的注意力被站台上一辆刷着崭新苹果绿油漆的普快列车吸引——那是辆将经过廊坊的车。那抹鲜亮得近乎突兀的绿色,在灰蒙蒙的雪天和沉闷的站台背景下显得如此格格不入,又充满奇异的活力。她下意识地举起手机,“咔嚓”一声拍下,仿佛想将这瞬间的惊奇也分享给那个杳无音信的人:“你看这车,刷得跟个大苹果似的!新鲜吧?”
最后一条信息的时间是傍晚五点四十分,带着长途跋涉后的疲惫和终于抵达的如释重负:“我到了!到内海了,你在么?”
叶凡的心脏在滚烫的胸腔里猛烈地撞击着肋骨,几乎要破膛而出。高烧带来的眩晕感与眼前这一连串信息所掀起的惊涛骇浪猛烈碰撞。他手指颤抖得几乎握不住手机,用尽全身力气,在回复框里敲下两个字,发送。
“我在!”
几乎就在信息发送成功的瞬间,涟漪的回复就跳了出来,快得像一直等在屏幕那头:“你在家么?病好了么?我到内海了,等了半天你也不回话,你是失踪了么?我现在去看看你。”
“别,你别来!”叶凡的心猛地一沉,几乎是条件反射般地发出阻止。这三个字带着不容置疑的惊惶。让她来内海?没有他任何首肯,她就这么不管不顾地来了!而他现在这副样子——浑身滚烫得如同火炭,骨头缝里都透着酸痛,连从床上撑坐起来都眼前发黑,冷汗涔涔。这样狼狈不堪的他,怎么能让她看到?更何况,是来家里?高雯和珺儿就在客厅,他该如何解释一个多年未见的女人突然出现在他的病榻前?这念头带来的恐慌瞬间压过了高烧的昏沉。
“嗯,好吧。”涟漪的回复异常简短,像一颗迅速冷却的石子,沉入了无声的湖底。屏幕就此沉寂下去,再无新的消息弹起。
这突如其来的安静,却比方才那连珠炮似的追问更让叶凡心惊肉跳。仅仅几分钟的等待,却漫长得如同几个世纪。他焦躁地侧耳倾听着客厅的动静,高雯似乎在厨房准备晚饭,珺儿在看动画片。他猛地掀开沉重的棉被,一股寒气瞬间裹住了他滚烫的皮肤,激起一阵剧烈的战栗。他咬紧牙关,胡乱抓起一件厚外套裹在身上,双脚虚浮地踩进冰冷的拖鞋里,每一步都像踩在棉花上,又像踏在烧红的烙铁上。他蹑手蹑脚,如同一个贼,屏住呼吸,避开客厅的光亮和声响,艰难地挪到冰冷的入户玄关。手指哆嗦着,费了好大劲才拧开了通往外面楼道的那道门锁。
凛冽的寒气如同无数细小的冰针,瞬间穿透单薄的家居服和外套,狠狠扎进他滚烫的皮肤。他打了个寒噤,牙齿不受控制地咯咯作响。楼道里昏暗的声控灯因他的脚步声亮起,投下他摇摇晃晃、形销骨立的影子。他背靠着冰冷的墙壁支撑身体,用颤抖的手指拨通了涟漪的号码。
电话只响了一声就被迅速接起,仿佛对方一直紧握着手机。
“喂!涟漪!”他的声音嘶哑干涩,被剧烈的咳嗽打断。
“叶凡!”涟漪的声音瞬间穿透电波,带着不加掩饰的焦灼和如释重负,“你怎么样了?声音怎么这样?你还在发烧吗?”
“我……高烧四十多度,昏睡了一天,刚刚才看到你的留言……”他喘息着,冰冷的空气吸入肺腑,如同刀割。
“你知道么?”她的语调忽然变得轻快起来,带着一种劫后余生般的俏皮,仿佛只要听到他的声音,之前所有的担忧和奔波都可以抛诸脑后,“北京下雪了,好大好大的雪!我刚到火车站的时候,地上全是冰,一个没留神,摔了个结结实实的大屁股墩儿!哎哟,当时周围好多人,可丢脸了!”
“我当然知道!”叶凡几乎是低吼出来,声音因虚弱和外面的寒冷而颤抖得更厉害,他下意识地裹紧了根本无法御寒的薄外套,身体在冰冷的楼道墙壁上瑟瑟发抖,“我小区里的雪都积了几十厘米厚了!我现在发着高烧,站在楼道里给你打电话!冷风跟刀子似的!”每一个字都裹挟着体温和寒流剧烈碰撞的痛楚。
“那……那我去看你!”她的声音再次急切起来,带着不顾一切的味道。
“你怎么看我?你来我家看我么?”叶凡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丝荒谬的愤怒和更深的无力,“那怎么可能!高雯和珺儿都在家!难不成让我走到三公里外的电报大楼那边去见你?我现在连走出小区都做不到,每一步都像踩在刀尖上!”话语像冰雹一样砸过去,说完他自己也感到一阵刺骨的寒意和生硬。
电话那头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只有细微的电流声滋滋作响。几秒钟后,涟漪的声音低低地传来,像被骤然抽走了所有力气,带着一种被拒绝后的钝痛和迟来的清醒:“哦……那我知道了。”
这声音像一根细针,轻轻刺破了叶凡心中那层因高烧和情绪而结成的冰壳。他猛地意识到自己刚才的语气多么生硬、多么伤人。一股混杂着愧疚和虚弱的暖流迟滞地涌上心头,冲淡了那冰冷的战术带来的短暂快意。他放低了声音,语气里带上了一丝真实的歉意和疲惫的柔软:“那你……现在怎么办?是打算立刻回北京去?还是……要不,我给你在附近订个酒店住一晚?”
涟漪似乎在那边吸了吸鼻子,声音闷闷的:“嗯……实在不行,我就回我爸妈家吧?虽然回来之前没跟他们打招呼,突然回去……有点怪怪的。”她的声音里透着一丝茫然和无措。
“行……行吧。”叶凡松了一口气,身体再也支撑不住,顺着冰冷的墙壁缓缓滑坐在地上,额头抵着膝盖,每一次呼吸都带着灼热的气流和沉重的颤抖,“有地方落脚就行。大老远的……让你白跑这么一趟,我还……还出不了门,实在……实在是对不住。”歉意是真实的,身体的极限也是真实的。说完这句话,他几乎耗尽了最后一丝力气。
挂断电话,冰冷的忙音在耳边响起。叶凡扶着墙壁,挣扎着站起来,用尽最后一点力气挪回那扇隔绝了寒气的家门。反手轻轻锁上,将楼道里的冰冷彻底隔绝在外。客厅温暖的灯光和隐约的食物香气包裹上来,高雯关切的声音从厨房方向传来:“叶凡?你起来了?好点没?”
“嗯……还是晕,再躺会儿。”他含糊地应着,避开客厅的视线,踉跄着回到卧室。脱下那件被楼道寒气浸透、此刻显得无比沉重的外套,重新将自己抛进那尚且残留着体温的被窝里。厚实的棉被沉沉地覆盖下来,隔绝了外界的光线和声响。
黑暗和温暖重新拥抱了他。被窝里的暖意一点点渗入冰冷的四肢百骸,而心底深处,一种奇异的、复杂的暖流也在缓缓流淌。高烧依旧肆虐,骨头缝里的酸痛并未减轻半分,然而,一种前所未有的、带着酸楚的慰藉感,却悄然滋生。
二十年来,他尝尽了在无望的等待中一遍遍拨打电话、听着忙音心如油煎的滋味。那是一种被遗弃在孤岛的绝望。而今天,他终于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到了另一端那个人的焦灼、她的不顾一切、她因他而起的慌乱。那一声声电话的嗡鸣,那一连串带着温度的文字,那不顾一切踏上列车的冲动……这一切,都是因他而起。这迟来的、被“需要”的证明,如同投入冰湖的石子,在他疲惫不堪的心湖里,漾开了一圈圈苦涩却又无比真实的涟漪。这暖意并非来自战术成功的得意,而是源于一种残酷的确认——原来,他并非一直是一个人在情感的荒原上独行。
作者:赵同
斜杠青年,朝三暮四,比上不足,笔下有余,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不怕折腾,才是人生。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72章 寒热相搏
下一章
上一章
回目录
加入书签
看书评
回收藏
首页
[灌溉营养液]
昵称: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你的月石:
0
块 消耗
2
块月石
【月石说明】
打开/关闭本文嗑糖功能
内容: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