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12.真凶 ...
-
警员走到慕远跟前,小声说:“队长,门口有很多记者,听说凶手被抓住了,都要采访你呢。”
慕远望了望门口,又看看呆坐的安瞳,对警员说:“我们走吧。”
刚到门口,一个记者便将话筒伸过来:“听说慕队长抓住了凶手,不愧是当年的新人王啊,能详细介绍一下么?”
慕远沉默一会:“其实……我们还没有确定他是不是凶手。”
“听说凶手自己都承认了,还有什么没确定的?”记者群中有人发问。
慕远却仿佛下定决心一般:“大家先回去吧,在真相完全查明之前,我无法告诉你们什么。”
他回到走廊里,看着走廊那边依然呆坐的女子。
不知为何的,他觉得她这样子,一定是因为有什么地方不对。
所以他放弃了在记者面前请功的机会,只是对这人全然的相信,要查清所有真相,哪怕最后一无所获。
阳光透过窗棂洒在那人的侧脸上,金色的,温暖的,驱散一方阴暗。
“安瞳。”慕远唤她。
安瞳回过了神,抬起头来,眉宇间是凝重的严肃:“慕远,不对。”
她的手指按在报告上那一行铅色。慕远顺着她的手指看去,突然明白了什么。
“这是……”慕远紧张起来,“击打伤是在死者被装进冰柜前造成的……死者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被冻死的!”
安瞳点点头:“经过之前的案子,‘G→D’和绝望在我们脑中产生了思维定式的联系,以致于我们这次看到它就以为是和以前一样的绝望……”
“可是之前的死者无一例外,是在有意识的情况下等待死亡。”慕远轻声说,眼光再次划过那一行字,而后,更轻的声音,“这次,没有。”
然后,沉默。
幸好,这次的沉默只持续了不长时间,他们就发现了其中的问题。
“凶手前几次作案都十分细心,不留下一点痕迹,甚至是最易留下的脚印都没有,可见他计划周密。那为什么这次会留下如此清晰的指纹?”安瞳说,“并且,从前几次案子来看,凶手的作案频率逐渐加快,说明他等不及了,可是这次却隔了那么长时间……凶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
慕远敛了眉眼,继续分析:“凶手打晕死者是为了不让他挣扎,说明他没有体力制服死者。可是前几名死者除了周琬都是身强力壮的成年男子,他们的尸体上却都没有击打伤……”
最后的答案,近在眼前。仿佛不需挑明,就可预知。
慕远皱着眉,叫来了几名警员:“调查顾兴邦这些天的行动——尽量详细。”警员应了一声。安瞳接着说:“也调查一下他的过去吧。关于他的孩子,我想知道他的愧疚从何而来。”
经过调查,警员带回了结果。
顾兴邦,原本是兴阳村人,九年前其子顾雨晨在镇上书店门口被不明人物强行带走,书店老板和镇上行人作证,证词和顾兴邦说的相同。从此顾兴邦一直在寻找他的孩子,直到两年后村庄拆迁,他拿了补偿金来到Y市,在机械厂找了工作。他现在的房子和一辆小型卡车都是机械厂半卖半送给他的。
一个月前,也就是罗成案发生的前三天,顾兴邦在在玻璃厂买了几块玻璃。玻璃厂的人是他在机械厂工作期间认识的,所以也没细问他要做什么,据推断,他应该是做了水箱,按他的技术这很轻松。三个星期前他买了大量干冰,应该用于杀周琬。没有查到他买木柱的记录,不过照他从前的人脉看,这个不难弄到。方逸案前,他在商场买了冰柜,经售货员确认就是装着方逸尸体的那个。
“有车,有买物品记录,有动机,有指纹,有物证,有人证,有仇恨,有情感,有能力,有技术,自己还承认了。”慕远揉着眉心:“所有证据都指向顾兴邦,说他不是凶手也很难。”
安瞳着重看着有关顾兴邦过去的报告:“有人证明曾有一个奇怪的人来问村里有没有贫穷但品学兼优的孩子,经辨认,那人很像第三名死者李耀。”
“李耀?”慕远眉间的沉重更深一层,“贫穷但品学兼优的孩子,是顾雨晨么?”
“也就是说,副所长找到了顾雨晨……是不是副所长带走了他?”安瞳说。
“副所长找到顾雨晨,带走了他,改了他的身份,又找了一些人策划了一个针对他的阴谋……这是为了什么呢。”慕远轻声说着。
安瞳却蓦然想起了什么,低下了眼:“心理实验。”
“什么?”慕远问。
“我记得,听同事们说,副所长之所以能当上副所长,就是因为他在几年前进行了一项大型的心理实验。”安瞳抬起眼,轻飘的声,是突然袭来的不安,“会不会,就是这个?”
一名警员敲响了办公室的门。“队长关于顾兴邦有新发现。我们查到顾兴邦在前四起案子发生当晚都开车去过一个地方,但方逸案之前他没有去。”
“哪里?”慕远追问,仿佛看到了光。
“城东的一片出租区,那里有十几户出租屋,屋主是同一人,我们联系了他,拿到了租客名单。”警员说着将一页打印纸递过来。
慕远接过打印纸,转手递给安瞳,自己又嘱咐了警员几句。突然听到安瞳“啪”一声将那页纸拍在桌子上。
他凑过去看,那人颤抖的手指下,是表格中的一个名字。
顾雨晨。
出租屋内,男子在手机上翻着本市新闻。
突然的,他停下了手指。指尖有些颤抖。
“G→D系列案犯罪嫌疑人被抓获,警方正在追查更深真相。”
他松下了手。手机滑落在地板上,他用双手遮住了脸。
有哭声,从哪处指缝中传出,或许根本传不到下一个人的耳中,又飘入长空消失。
无声无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