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戏曲常识 之 什么叫“程式” ...
-
戏曲常识之什么叫“程式”
“程式”就是京剧(包括各种戏曲)表演中所运用的表现人物的艺术手段。它包括有:“动作程式”、“音乐程式”、“翻打程式”等。这些“程式”在京剧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为戏的情节,演员必须通过“唱”、“念”、“做”、“打”、“翻”等各种程式来表现,没有“程式”就谈不到“戏”。 “程式”基本上是以生活为依据,但不是一成不变的照搬生活,而是通过模拟手法,提炼加工和艺术处理来表现的。它的特征是虚拟化和艺术化——重“虚”多于重“实”,只有如此,才能使“程式”更洁净、更简练、更优美。
京剧中一套一套程式的积累,都是历代京剧表演艺术家从生活里选出那些适于舞台表演的动作,加工、锤炼、创造出一种特定的“程式”,用来恰当而典型的表达人物的意图和情感。演员在舞台上表演,就是靠这些“程式”传达剧中人的思想感情,使之在观众中产生相应的反应,说明“戏”中的种种问题。
用某一种动作和姿势,准确而富有感染力的反映某一些人物的思想和意图,才能达到预期的戏剧效果,是经过艺术家们的审慎的选择,通过舞台的实践,得到观众的批准,证明了这些 “程式”足以能够概括各种人物在不同的环境中、不同的情况下,适应各种典型表现,这才被相对的固定下来。 、
京剧的“程式”既有虚拟性,又有舞蹈化,演员的表演不论是“唱”、“念”,还是“翻”、“打”,就是一举手、一投足,都要给观众一种美的享受,而这些“程式”无一不在规范之中。、以摔为例。 、
现实生活中“摔跟头”的动作多种多样,京剧里的表演“摔”、“倒”、“跌”也不是随随便便的一躺了事。任何一个“程式”动作都要考虑到它的艺术化和美的要求。
周信芳扮演《追韩信》的萧何,在追韩信的途中,马失前蹄时,翻了一个“吊毛儿”,表示从马上摔了下来。
谭富英扮演《李陵碑》的杨继业,这位爱国老将被困两狼山,在盼兵不到、盼子不归、内无粮草、外无救援的情况下,不愿被辽邦所俘,为了保持晚节尽忠一死,他碰碑之后,是用“硬僵尸”的技巧,身体向后直挺的缓缓倒在台上。尚小云扮演《御碑亭》的孟月华,冒雨夜行,从娘家赶回婆家的途中,用“滑步”表示泥泞难行而跌倒在路旁。这些表现生活的“程式”,尽管动作与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在真真假假、似与不似之间,但都能获得观众的普遍承认。用各种“程式”推动戏剧情节向前发展,以“唱”、“念”、“做”、“打”、“翻”高度的综合统一来塑造人物形象,这是戏曲的个性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