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 1 章 ...


  •   李平儿搓了搓马车帘子上的布料,心里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是她摸过最好的料子了。

      她的手尖儿已经有了薄茧,不敢太使劲,怕把料子里的蚕丝刮出来了。

      她隐隐只觉得料子凉滑柔顺,细看下上面还有四季祥云纹,富贵又灵气。这样的布料现如今却只是拿来做马车的帘子,这样奢侈,就是县太爷家里头也没有这样的底气。

      她悄悄抬起头,在马车里四处打量。

      马车里没有畜生的腌臜味,反倒是透着一股栗子味儿的茶香。桌椅靠垫一应俱全,连带着糕点都精致的不得了,芙蓉的模样白中点了绯红,直叫人不敢下口。

      李平儿年初的时候便到了婶娘家的糕点铺子里帮厨,自问见过不少精美的糕点了,却不知道原来糕点怎样能做的这样好看。

      呀。

      李平儿瞧着那糕点,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心想,若是能带回去给爹娘和阿弟尝一个就好了。

      只是她不能。

      眼下她一问三不知地坐在这马车上,瞧着那嬷嬷一副清高不愿意搭理她的蚌壳模样,也歇下了搭话的念头,任凭马车颠簸都不敢动,更别提伸手去拿糕点了。

      实在是情况变得太快了,尚且是个孩子的她,实在是不知道如何去面对。

      她本来在铺子后厨里跟着师傅做糕点,正给凉糕点红呢,门口来了个林嬷嬷点名要见她,身后跟着三五个衙役,说是要接她去县太爷那儿。

      她虽不认得这些人,开铺子的婶娘却是认得衙役的。招呼了两声,见到的确是县太爷使人来接人的,还派了马车,吓得不知道该怎么做。

      婶娘的丈夫机警,听口风是有好事,也不多问那七七八八的内情,喜得见牙不见眼地推了李平儿一把,让她上车。

      婶娘本来想细细再多问一问,可瞧见那马车,又退缩了两步,不敢牵扯太深,只低声对丈夫道:“丫头还小,一个人可去得?怕给大人们添了麻烦。”

      丈夫拉了她一把,她便不说话了。

      李平儿木讷地上了车,心里却慌得很,多大的锅子多大的盖,县太爷给的好前程?她可没这么个福气。

      上一回见县太爷的人,是隔壁家陈文生从童生考上了秀才,县太爷遣人来请他喝酒,村里头的人这才长了见识,都说是祖峰冒青烟了,得了这样的荣耀。

      她李平儿何德何能,哪里能在县太爷面前露脸儿。

      衙役镇日里忙的很,穿着黑靴赤红服,腰上的大刀利得晃眼,风里来雨里去的,很是辛苦。哪里值得为了她这样的人亲自来?然而此刻,三五个衙役跟在后头,马车里端坐着一个叫林嬷嬷的人,也不和李平儿多话,只抬眼看了看她,便不再说话。

      等到了县衙,县太爷还没见着,官邸倒是先瞧见了。一对白汉石雕的狮子在门口镇着,县太爷的夫人带着丫鬟和婆子,亲自在门口来接这位林嬷嬷,“林嬷嬷辛苦了,这一趟可还顺利?”

      林嬷嬷这才一改方才面无表情的模样,笑着行礼,“有劳夫人了,如今顺利把人找着了。”

      “可是这个?”县令夫人避开她行的半个礼,看向了身后的李平儿。

      李平儿心里“噔”了一声,难不成是把自己当丫鬟卖掉了?可是堂堂的县令夫人,平日里哪有空管这些细碎事情。

      “我老婆子说了可不算,还得要主家过目。”

      县令夫人转了转手上的金镯子,笑眯眯地打量着李平儿,“我瞧着这姑娘生得就不像是普通人,哪里想能有这样的造化。”

      林嬷嬷皮笑肉不笑地看了李平儿一眼,“唉,前头几个都不行,只盼着这个能是个好的。要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只怕白高兴一场。”

      县令夫人眼睛珠子骨碌碌一转,轻轻将手里的赤金镯子摘了下来,递向了林嬷嬷,“这里山清水秀的,就是缺了几分丰饶。我们老爷一直勤勤恳恳做事情,可也改不了地方太穷的性儿,只盼着这次入京述职能得个好。若是这小姑娘不能成,还要托嬷嬷替我们说说话儿。”

      林嬷嬷也不推却,接了县令夫人的赤金镯子,面上却也没露出多少喜色,“夫人的辛苦主家都是知道的。毕竟是亲戚,一直念着您的好呢。”

      听到这话,县令夫人喜形于色,连连招呼下面的丫鬟送来锦布玉扣的礼盒,“一点点心意,嬷嬷不要嫌弃东西不比京中的。”

      林嬷嬷瞧了那堆东西一眼,脸色又和蔼了几分,笑着回道:“我们这头赶上京,年底就等着大人的好消息了。”

      “哪里哪里,还得靠府里多多照拂。”

      两人说的云山雾绕,李平儿听得也懵懵懂懂。只晓得林嬷嬷命人给她换了衣裳鞋袜,拿香胰子从头到脚都让她搓得干干净净,又唤了小丫头给她修剪指甲梳头擦面,一身儿香喷喷的,收拾的比来铺子里买糕点的夫人小姐还金贵。

      看来不是来做活计的,不然不会给我擦香儿。李平儿心里有主意,她也见过小丫头来买糕点,即便买了也是要偷偷摸的,哪里敢这样明目张胆的用。她一边瞧着小丫头给她磨指甲,一边亲亲热热地问:“姐姐生得白净,可是县令夫人身边的?”

      小丫头年纪小不藏事情,“我是小姐身边梳头的丫鬟,夫人怕你不会梳头,打发我来给你打扮打扮呢。”

      李平儿心下惶惶然,派了小姐身边的丫鬟来伺候自己,这是什么意思?她不就是个在后厨帮工的,说起来还没有这个会梳头的小丫头脸面大。

      可眼下她手里没有银子,旧衣服眼见都被收走了,她穿着一身从没穿过的好衣裳,却一点根儿都没有。她开始想念在家里头爹和娘,还有一身儿小肥膘,跑起来像头小牛犊一样的弟弟。

      自己的事情家里头知道吗,家里会来找自己吗?他们是会担心,还是会被这些权贵欺负?

      她转念又想了更多,要是因着自己的事情让父母弟弟遭罪,她不如撕破脸了,直接交代在这里了。

      “姐姐的官话说得好,不是本地人吧?”

      小丫头点点头,“老爷是外派到此地做县令的,我们是家生子,跟着一块来的。”

      “那你迟早是要去京里头的吧?”

      小丫头甜脆脆地笑了,却不敢接这个话,“小姐去哪里我就去哪里。”

      李平儿眨了眨眼睛,“好姐姐,我从小地方来这里,人生地不熟,怕得很。你能不能同我说说,我是不是要跟着林嬷嬷走了啊?”

      小丫头面露难色。

      李平儿落了泪,“我不怕跟着林嬷嬷去做小丫鬟,就是怕我爹娘不知我离开了……”

      小丫头抿着嘴,轻声安慰道:“你走的急,夫人会安顿好你家里头的,莫要担心了。我听夫人话里头的意思,你是要交大运啦。”

      看来是急着要上京都了,难怪县令夫人当着面送礼,李平儿心思拐拐绕绕,坐在凳子上,心里盘算着要是从京都回来盘缠得讨多少。

      小丫头手脚不停,给她绑好了双丫髻,又寻了一对儿红绸银铃铛挂在后头,“呀,这么一打扮,你瞧着可真好看。”

      “都是姐姐手艺好。”李平儿一晃头,叮铃铃的响,吵得耳朵疼。这可绝计不是做丫鬟了,哪个主子能受得了这个声音。

      可不是做丫鬟,自己能去做什么?李平儿心里越发慌了。

      那头林嬷嬷走了过来,瞧着李平儿打扮好的模样,这才笑着夸了一句:“打扮了一番,瞧着是生得好。原先粗布衣裳的,遮住了也瞧不出来眉眼。”

      李平儿没那么多客套话,她懒得揣着明白装糊涂,索性直接问了出来,“我心里头糊涂,想和嬷嬷您打听打听,您是什么人,要带我去哪里?”

      林嬷嬷点点头,露出了两分自衿,“我是京都林夫人的陪房林嬷嬷,来接你去府里头。你八字好,府里头正缺着。”

      八字好,那就是做镇宅的丫头使了,养在那里同猫儿狗儿一样,图个心安。

      的确听说有些贵人讲究这个,但李平儿可不信林嬷嬷的说法。京都的丫鬟多了去了,什么八字没有,还得从清水县里头点人头?瞧着县令夫人亲自点了自己姑娘的梳头丫鬟来,这样妥帖,可见的绝对另外有番说法。

      但她不敢问,显见得人家是不会告诉自己的,可贵人的名头也要藏着掖着……万一真是镇宅用的,千山万水从这里去京城,也不知道能不能活着回来。

      “那我家里知道吗?”李平儿问道。

      林嬷嬷笑着点点头,“如何能不知道呢,这是好事情,巴不得小姐您能早点进京里头去呢。”

      李平儿根本不信,糊弄小丫头呢!她爹这个人,根本想不到京里头的生活能有多好,哪里会盼着去京城。他每日里嘴里都是“人家秀才公都没几两肉吃,眼巴巴盼着学生带肉去读书,咱们赶集杀猪天天吃肉呢,不比秀才公还快活?”

      她爹怕是觉得家里才是最好的。当初她要来县城里头学手艺还和家里闹了一阵子,怎么可能还巴巴指着她去京都里讨生活?!

      瞧见林嬷嬷对自己还算客气,李平儿心思一转,想要试探试探这老婆子的底线,“我想要见见我爹娘。”

      林嬷嬷的脸色沉了下来,“我们行程紧,等不得这些时间了。”

      李平儿没说话,往凳子上一坐,“见不到我爹娘我不会走的,我是好人家的孩子,不会跟着无亲无故的人走的。”

      林嬷嬷眉头一皱,“姐儿好大的脾气,怎么跟村里头的人似的耍起赖来了。”

      李平儿也没有害怕,而是淡淡地说道:“我不知道京都里的姑娘怎么样,但是总归不会因着你是大户人家出来的,就跟你走了。万一我死在路上,我爹娘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林嬷嬷被这句话噎住了,往常的小姑娘面皮子薄,听到这些话,哪里受得住,一个个不得老实听话。

      偏偏眼下李平儿像是个铜豌豆,打不得骂不得,讽两句还刺回来,果然是小门小户泼辣货,上不了台面。

      “姑娘不要为难我们才好,上头有好事等着姑娘呢。就算是最不济的,你哄了夫人高兴,领了赏赐回来,家里有光不是?若是夫人看得起你,替你指了一门好婚事,你全家都得谢谢夫人才是。”

      李平儿默不作声,心里却再没那么多拘束了,林嬷嬷急着带自己回去见劳什子的夫人,藏头藏尾的一点都不光明磊落。她虽然没见过世面,却也知道自己只是村里头的姑娘,哪里能劳烦京都的夫人替她保纤拉媒。

      说不得就是唬自己的。

      别说京都的夫人了,在此之前,她连县衙都没来过呢。想到这里,李平儿打量起身边的桌椅来,水曲柳的一套磨得油光水润,看起来有些年头。连带着高几上的釉下彩青花瓷瓶,上面竟不舍得插花,想来都是县令家里头的宝贝,不像是旁的瓷瓶儿要花来点缀。

      她多看几眼,说不得就是最后一面了。

      屋子里平静太久了,显见得是没说通。眼看着李平儿一副油盐不进的模样,林嬷嬷又气又恼,脸上都红了几分,“好,好,好,既然姑娘非要见,我们也不能拦着不是,现在就去请!”

      李平儿瞧见她气坏了的模样,心里也有几分担忧小人作祟,怕自己走了之后,让父母不痛快,又陪笑道:“嬷嬷,我就知道您是个好人。但是现在宵禁了,要是弄得动静太大了,我弟弟会闹的。他年纪小,生病了只粘着我照顾,旁人都不行的。不如等明日天光了,您今夜也好好休息。”

      这时候县里头已经宵禁了,可对林嬷嬷来说都不是事儿。她恨不得叫了衙役,连夜就去绑了人过来,可不管会不会留下什么闲话。

      可李平儿却不能不管不顾的。她爹娘平日里种着一亩三分地,靠着杀猪赶集做买卖日子好过一些。本来就是街坊生意,要是和衙役扯上官司了,生意可就不一定了。

      林嬷嬷听到这里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敢情人家还要衙役客客气气地上门去请人来,不要惹了邻居误会。她原本在马车里头以为李平儿是个乖巧的,谁曾想到毛病事情还这么多,忍不住阴阳怪气了两分,“我倒是看走眼了,姑娘是个伶俐人。”

      李平儿还是一副老老实实的模样,低着头轻声道:“我是本分庄户人家的女儿,不懂什么规矩,嬷嬷要是觉得哪里不好,还请多教教我。嬷嬷对我好,我知道的。只是爹娘待我好,我突然走了,都没来得及给他们磕头……我心里过意不去。”

      林嬷嬷深吸了一口气,倒也没那么生气了。眼下她也没别的办法,瞧着这姑娘犟得很,眼下是非要见到父母不可了。她出来也一阵子,知道上面催得紧,只能又吩咐那些衙役客气些,尽量早些解决了这件事情,早早踏上回京都的路。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章 第 1 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