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 2 章 ...
-
顾筱慈被她的高三同桌胡晓飞称为是双重性格的人,其实胡晓飞的原话并不是这么说的,她才不会用这么书面的词语来形容顾筱慈,按她的话来说,顾筱慈的性格很好形容,“闷骚”两字就颇为贴切。
顾筱慈对这种有些粗俗的词语和自己联系起来很是不满,但又无可奈何,因为胡晓飞的世界里,人就是分为两大类,一类“闷骚”,另一类“明骚”。并没有中性的选项,而在这两个类别中,顾筱慈面对“闷骚”这个形容时也只好长舒一口气,毕竟字面上似乎比“明骚”好一些。
胡晓飞的这种分类风格并不是骂人,因为她把自己就归在“明骚”一列,而只要像她这样性格活泼,大大咧咧的人,都一并很荣幸的登上胡晓飞的“明骚”榜。
顾筱慈的高三就是在“闷骚”与“明骚”中快乐的度过了。
在高三一班的大部分同学眼里,顾筱慈不是像大家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变越稳重的,她是一直这么稳重,至少在不熟识的同学看来表面上一直是这样的。虽然有时会犯傻,但也被归结为是她大智若愚的表现。高中三年,她不多讲话,跟熟悉的朋友会开玩笑,然后欢快的笑。跟不熟悉的人会保持微笑,谦逊有礼。不管别人对她是什么脸色,她总是淡淡的,一笑了之。
高中时偶尔有人拿英语题来问她时,她总是一副大大方方的样子,一点也不藏着掖着,谦和的笑笑,然后开始把她所知道的知识点一条条的罗列出来:“这道题可以这样想的。。。。。。”顾筱慈英语很好,但却不是死读书的那种好,她给别人讲单选题时不单单只从语法的角度来讲,她会把自己做题时能想到的东西都讲出来,甚至是一首英文歌里的歌词,一部电影里的经典台词。而事实上顾筱慈之所以不给别人讲语法是因为她对英语语法其实也是一塌糊涂,但她的语感好,高中三年她的英语成绩在班里一直保持居高不下。
一般在学生时代,像顾筱慈这种有一科成绩特别好其他科目也不差的学生应该是很受欢迎的,但顾筱慈却一直默默无闻了两年,直到高二下学期快期末时语文老师举行的一次小型诗朗诵会,顾筱慈和室友合作朗诵一首纪伯伦的诗:《孩子》。很简单的一首诗,本来这种活动顾筱慈向来是不参加的,她只属于在台下鼓掌的观众,无奈他们当时的语文老师不知哪根筋搭错了,诗朗诵就诗朗诵吧,还要求每个人都参加。
顾筱慈无奈之下便被几个室友拉着说一起准备个简单的诗,朗诵一下权当完成任务。几个人随便选了首诗,但又不甘心就这么平淡的朗诵,听说许多小组都加了许多新元素进去,她们一商量便决定让其中一个女生朗诵英文,剩下几个人朗诵中文,再配个舒缓的音乐就成了。
顾筱慈满口答应,她父母顾振龙与汪莉当时正冷战到巅峰时刻,她烦躁不安,根本无心玩什么花样,只要能凑个数就行了。
当时几个人在考虑让谁朗诵英文版时也考虑到了顾筱慈,她英语成绩一直非常高,这点几个人都是很清楚的,但她在班里一直不爱讲话,英语老师虽然对她青睐有加,可顾筱慈一直木木的,对于别人羡慕不已的老师夸奖没有过多反应,更别说感谢了。有时候夸奖人这种事也需要双方互相配合,如果一方拼命夸奖仍无法换来对方的回应,那么渐渐这种夸奖的激情也就淡了。学生中从来不缺少优秀的人才,同样的,顾筱慈英语是好,但班里英语好的人不止她一个,那些愿意和老师多交流多配合的同学才能真正的被大家记住,而像顾筱慈这样连英语课代表都死活不愿意当的学生,大家对她的想法虽好奇,但更多的是对后来当上英语课代表的周蔓佩服不已,周蔓是典型的好学生,英语成绩与顾筱慈不相上下,爱找英语老师问问题,早读时带领大家读英语,自习时代替英语老师给大家讲英语卷子,这样一段时间下来,大家都觉得周蔓的才是真正的英语好,而顾筱慈不过是一个会做题会考试的女孩罢了,口语肯定不能见人,不然怎么不愿意带领大家读英语呢?
于是顾筱慈的几个室友虔诚地请来了周蔓加入她们小组,朗诵英文版的诗。
周蔓一脸的歉意,解释说她已经加了另一个朗诵小组,于是不好再和她们一起朗诵,大家表示充分理解,只好惋惜的感谢周蔓。
最后无奈之下,室友一脸豪气万丈语重心长的拍拍顾筱慈:“那就只能你上了!”
旁边另一室友一脸怀疑:“要是实在不行你就说,咱就不要英文版了,反正没花样也没什么,但如果花样搞砸了那就跟小丑没什么两样了!”
顾筱慈无奈地看着两个人,想了想说:“那我先朗诵一遍试试吧!”
几个人在宿舍里关上门,顾筱慈坐在上铺的床上,晃着两条腿徐徐地开口:“Your children are not your children.They are the sons and daughters of Life’s longing for itself.They come through you but not from you, And though they are with you yet they belong not to you.You may give them your love but not your thoughts, For they have their own thoughts......”
一遍结束,顾筱慈抬头问效果怎么样,只看见两个室友目瞪口呆的望着她,她怯怯地试问:“不行?”
“不是不行,是太行了!”室友先是拼命摇头然后又用劲点头,一副不敢置信的样子,“顾筱慈,你也太深藏不露了吧!平时看你蔫蔫儿的,这一开口可是一鸣惊人啊!刚刚听着那腔调相当有范儿啊!我现在都能想象到朗诵那天班里同学全都惊讶的大张着嘴巴看你的傻样儿!哈哈!”
顾筱慈笑笑,几个人商量一下朗诵顺序,练习了几遍就都去上自习了。
结果最后那天的诗歌朗诵果然让顾筱慈一下把大家给惊住了,连语文老师都一脸赞赏的看着她们。
事实上,她们的朗诵并不是最出彩的,班里有才艺会耍花样的同学太多了,一个简单的诗朗诵最后快要整成一个话剧小品表演比赛,高中的生活本来就紧张,一有点这种活动,很多人都想尽主意在自己的节目里加些与众不同的元素,上边台上表演的认真起劲儿,下面看的观众也是拼命的鼓掌大笑。
顾筱慈她们的朗诵之所以被大家记住,不外乎是顾筱慈的那个英文朗诵。她不仅全程脱稿,而且在台上丝毫没有看出来紧张的感觉,眼睛里一汪清潭波澜不起,落落大方,声音起伏恰到好处,让台下一帮人听得得一愣一愣的。
其实深究起来,这首诗简单易记,背下来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但重要的是,顾筱慈这个人高中的前两年给大家的印象一直是个不爱讲话的小女生,英语成绩好但却“不敢”当课代表,“不敢”带领大家读课文,“不敢”站在讲台上给大家讲题。。。。。。这样一个毫不起眼的女生如此颠覆性的表现怎能不让大家吃惊?
如果这首英文诗让周蔓那样本就出彩的女生来朗诵,也许就不会有那么大的反响,因为周蔓平日里就给人什么都会什么都好的感觉,这样一首简单的英文诗实在算不上什么。可恰恰换了顾筱慈,这个平日里很容易被大家忽视的一个女生,本来大家就没对她的朗诵抱有什么期待,她倒好,一下给了所有人一个惊喜,更确切地说,是一记惊雷。
而在顾筱慈自己看来,这样一个小小的朗诵实在没什么大不了的,她更没想过之前她不愿意承担的课代表,读课文,讲题的任务被大家误认为是她不敢,事实上她只是觉得不喜欢罢了,她有更多她想做的事,而且她还固执地认为在讲台上讲题是件太过无趣的事,她虽不介意与大家分享,但也仅限于课余时间别人找她问问题的时候她来者不拒,这更让大家误认为她是因为害怕才不敢上讲台给大家讲题的,而这一切,顾筱慈全然不知。
只是这次朗诵后,顾筱慈发现,在讲台上讲些什么也并非那么的无趣,反而是一种不错的体验,于是升入高三后,在英语老师再次找到她,提议让她和周蔓轮流在自习课给大家讲额外的英语试题时,顾筱慈没有拒绝。
一次小型的诗朗诵让顾筱慈无心的表演深入了大家的心里,而且时间过得越久,大家回顾起顾筱慈当时的表现就会有越多的夸张描述加入其中,于是尽管顾筱慈总是试图忽略自己的那次诗朗诵,但却无奈同学们一直兴致不减,把她的英语水平捧得高高在上,连之前受宠的周蔓都不怎么被提起了。
其实这种现象也可以理解,高中的生活本来就简单无趣,所以但凡有点可以激起火花的小话题,那传播壮大速度基本可以算的上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了。
再者说,顾筱慈面容清秀,身材也算匀称,高高的个子和白净的皮肤相得益彰,加上她本身就有种淡淡的说不清楚的气质,这样一来,班里的不少男生看顾筱慈时眼里变多了一种复杂的情绪。
高中时代的男生都还太青涩稚嫩,而顾筱慈又总是一副淡淡的样子,导致很多人都不敢迈出搭话的第一步,只远远的观望着。
倒是有不少男生以问英语题为由,课间在顾筱慈桌前闲话家常,接触之后觉得顾筱慈并不是难相处。只要跨出第一步,一切都好说。更是有男生课间在胡晓飞身旁插科打诨,顺便不忘和顾筱慈搭几句话。
少年时代啊,就是这么的可笑而又可爱,让人想起时内心无限的柔软和悸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