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拜礼 ...
-
第二天一早,东街的商户们发现,街东头魏婶儿家的早点铺子,平日里总是最早开门的一户,开天辟地头一回没开张。
魏婶儿为什么没开张呢?
原来,魏婶儿一直惦记着昨天张清对她说的“大造化”,一晚上都没睡好。和自己男人商量了半宿,最后决定第二天带着重礼去辛夷观亲自去拜会下张道长。
昨晚回去夫妻俩细细一合计,魏婶儿果断认为,张清的话是说自己的儿子魏朝将来会有出息,做大官儿。
而老实巴交的魏叔看了看睡得直冒鼻涕泡儿的儿子,说了自己的看法,那就是,魏朝十以内的数儿学了三年,到现在还背得颠三倒四,将来考秀才都够呛,更别说做啥大官儿了。
鉴于魏叔冥顽不灵地坚持错误的看法,魏婶儿扬手狠狠地照着他后脑呼了几大巴掌,也就是民间传说的打孩子专用的“脑勺”。
然后,魏叔在魏婶儿的教育之下(其实就是唠叨个没完),以及和儿子一样出于对魏婶儿的巴掌的敬畏,最终和魏婶儿统一了看法(也就是听魏婶儿的),于是一家人和谐地达成了共识:为了魏朝能够顺利做大官儿,第二天一早就去辛夷观好好讨好太好张道长。
睡在旁边的魏朝继续睡得直冒鼻涕泡儿,全然不知爹娘商量商量就把他未来几十年的日子都规划好了,包括魏朝将来要生几个儿子,以及儿子们将来都干啥。
于是,这一日天还没亮,魏婶儿一家三口就收拾得干干净净的,拎着两盒京八件两瓶梨花白并一只肥腻腻的蜜汁烧鸭,恭恭敬敬叩响了辛夷观的大门。
出来的是一个七八岁的小道童,长得唇红齿白煞是可爱,说起话来却小大人似的一板一眼:“几位施主,我家师父自昨日回到观中便闭关了,闭关前特别吩咐小道,若施主前来,便传话给施主,望施主多多积德行善,机缘该到时自然会到。”
魏婶儿几步凑到跟前,语气焦急地询问:“请问小道长,张清道长闭关这得到啥时候才能出关啊?明天俺们再来能不能见着?俺有事想问问他,他跟咱们先仔细说说,然后再继续闭关,成不成?”
小道童一本正经回答:“师父说,这回闭关少则三年五载,多则十年八年。修行是大事,怎能如同儿戏?”
魏婶儿还是不甘心,想继续恳求恳求,魏叔死命拉着她,魏朝也和自己爹一起拉着她。
在魏叔看来,道观寺庙等修行之地都是有神明庇护的,神明门前万万不敢无理取闹。
在魏朝看来,反正见不到张道长,京八件的点心和蜜汁烧鸭就都是他的了。他从早晨在铺子里就馋得不行,这会儿恨不得立马把娘拽回家,好啃肥腻腻香得流油的鸭腿儿,以免一会儿张道长又改主意出来,抢了这些拜礼。
最终,魏婶儿还是没能成功见到张道长的面儿,京八件、梨花白并蜜汁烧鸭倒是送了,当天就摆到了张清的餐桌上。
魏叔对此没啥意见,魏朝为此嚎了一路。哭嚎着要吃鸭腿的魏朝,被不顺心的魏婶儿照着屁股扇了几巴掌——以后不能扇后脑勺了,万一打坏了头做不了大官儿咋办?
魏婶儿坚持把礼物送出去,是有自己的打算的。她思量着张清之前的话,总觉得意思就是说魏朝出息还得几年,毕竟魏朝现在才六岁,离科考还远。但是将来指不定那个大造化还需要张清提点提点,做包子还得先买面呢,先送个礼讨好讨好张清,以后求他提点的时候也容易些。
魏婶儿越想越觉得自己英明神武,脸上多云转晴,也不管男人和儿子,下山的脚步飞快。要不是魏叔抱起了儿子撵魏婶儿,魏朝险些以为自己因为一条鸭腿儿要被自己娘扔在这山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