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上元佳节灯火夜 ...
-
宁和三十年,上元佳节夜。白昼为市,夜间燃灯。金陵城中锣鼓震天,清安江边被放飞的盏盏明灯照亮了整个京城的夜空。朱雀大街上的欢笑声,似乎可以透过高高的宫墙。本朝皇帝鲜少于元夕夜举办宫宴,允得满朝文武可在府中与亲人欢饮或共赏灯节热闹。只皇宫倒是在此夜寂静非常。加之皇后薨逝,六宫妃嫔寥寥,巍巍皇城更显萧索。
萧景琰带着几个侍从慢慢走出芷萝宫,周遭只有冬日里的凛风和宫人的跟随声相伴。哪怕是殿檐下如灿阳般耀眼的宫灯,也暖不了寒凉的宫城。萧景琰盯着光亮与墨色交织的天空,不知想起了什么,只随口说道:“自皇后薨逝,朕已许久不往外头去了。今夜外头想来是热闹,你随朕走一走吧。倒也难得看看这金陵城中的繁花。”身旁两鬓发白的大太监程公公连忙点着头,退下去叫人安排禁军护卫随行。传召羽林军的小太监急促的脚步声在甬道上回荡,皇帝的微服倒叫宫里嗅得几分人气。
朱雀大街上车水马龙,沿街小贩的叫卖声不绝于耳。人潮汹涌,置身其中只觉得热浪滚滚而来,仿佛在炎炎夏日。清安江畔处处是少年男女。年纪小些的,满目含春。绾了发髻的妇人与郎君,郎情妾意。站在江边,萧景琰慢慢俯下身,手指触到冰凉的江水,成片的莲花灯将整条江照得明丽。平日里一眼望去不能看尽对岸的广阔大江,在这样的日子里也显得温情脉脉。近处的江灯上秀气的簪花小楷隐隐约约写着“林氏兄长上元安乐”。萧景琰眯着眼睛看了许久,直到那灯飘得不见踪迹。“天下林氏之人何其多,不知又是哪对佳偶天成。”萧景琰缓缓站起,冰冷的江水自指尖滴答滴答流下,眼前却突然显出多年家宴上庭生与王妃琴瑟和鸣的样子。
他立在原处,随处观赏。看见不远处何家酒楼前,一个银袍公子拽住急行的蓝衫青年,匆匆地说“我既然都偷跑出来了,你就容我多游玩会呗,府中宴会实在无聊得很。”“不行!一不小心让你偷跑出来,快跟我回府去,不然我就告诉我大兄了。”蓝衫青年气鼓鼓地答。“你这个倔牛!齐家表兄最长,管我也就罢了,怎么连你也要管我,要回你自己回去。不过想让我回去也行——”银袍公子拖长了语调,“你要如何?”“除非你陪我比一局投壶,若是输了,我便同你回府。”银袍公子眨眨眼,转眼就跑到何家酒楼前,原来那正在比投壶,最终胜者是有花灯拿的。“好吧好吧,想来你蓄谋已久,就是为了这个花灯吧?想拿去送给沈家妹妹?”蓝衫青年无奈地摇摇头,嘴角的笑意却怎么抑也抑不住。萧景琰望着两个少年的身影,怔了许久,再回神时,只见那银袍青年捧着一盏流光溢彩的宫灯,抓着蓝衫公子的手,笑着跑走了。
萧景琰独身在大街上走了许久,禁军只扮作寻常百姓悄悄跟在后边。天上忽的下起了小雪,街上的喧嚷声渐渐平息。萧景琰抬头,不知不觉间,他竟走到了旧日苏宅。巷子里早已不是三十年前的样子,唯有那座他几乎未从正门踏入过的宅院在这里静静屹立多年。
他推开陈旧的大门,缓步入院。正是冬日,庭中却还有星星点点的野花,许多年前梅长苏栽下的梅花树,又是满树腊梅盛开,给银装素裹的宅院,点上了片片梅红。这宅子虽空了很多年,但梅长苏生前曾居住的主屋里却难见尘埃。屋里桌前的蜡烛还留有余温,想是庭生刚刚来过。萧景琰亲手将屋子里的蜡烛一一点亮,蜡烛燃烧的晃晃火焰照亮了挂在一旁那人画像。画中公子浅笑晏晏,面中虽有孱弱之色,却还留着一丝年轻的神采。许是走了太久,萧景琰的发冠已是有些松了,冬日夜里的寒风灌进屋子,雪白的发丝扬起,萧景琰拿着蜡烛的那只布满皱纹的粗糙的手,被蜡烛照得愈发清晰。“这么多年了,你看,我已经这样老了。”萧景琰笑着说,似是自语,又好像在与画中人随意谈笑着。他的声音回荡在空寂的屋子里,久久得不到回应。他凝视着画中人温和的眼睛,不知过了多久,他才回神吹灭了蜡烛,重新拢住房门后,踏着雪慢慢离去。
此时已至深夜,街上游人稀疏,金陵城中的喧嚣隐匿在重重黑幕中。周围又是那么冷寂,剩余的只有侍从踏在雪地上的声响。朱雀大街上的煌煌灯海他已看过无数次,只是在这片昼夜未歇的光影里,有一座府邸却素净非常没有任何装饰。暗红的“穆王府”三字在这样欢庆时节更显得苍老。
在巍巍宫门缓缓在深夜为帝王敞开时,萧景琰再回头,满城明亮依旧是他自小就看惯的景象。三十年仿佛弹指一挥间,但回想起那些热热闹闹有长兄挚友相伴的快活日子却像是隔着迷雾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