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4、同感 ...
-
时光会掩盖所有不堪与伤痛,也能掩盖所有死亡与悲伤。日子一天天过去,人们大概已经忘记了毛玉爸爸的死,继续无关痛痒的生活着。但是对于我和天珍而言,我们无数次在二里山坐着,讨论我们是否做错了。我们十分自责,尽管那时候我们从未真正体验过失去亲人的悲伤。
然而,这一天,并不遥远。只是我并不知道。
高三最后一次模拟考试结束,班主任老师到教室叫我出去一趟。
堂叔来了。
“大伯,你怎么来了?”
“走,给我回去,你爷爷没了?”
“没了是什么意思?”我杵在哪儿。
“昨天晚上你爷爷喝了点酒,晚上高血压脑血栓,没抢救过来。”
我腿一软,怎么会?他虽然嗜酒如命,但是身体倍儿棒,那么个年纪的人,走路有时候我都要逊三分,怎么会说没就没了?
“我爸妈回来了吗?”我哭着问。
“正往回赶的路上,就二宝和你奶奶守到了最后。”大伯一边走一边说:“家里人一直在犹豫要不要告诉你,这你都要高考了。”
“难道高考还比爷爷重要么?”
“那我也是这么和他们说的,所以我来叫你回去。”
“奶奶还好么?奶奶情况怎么样?”我慌忙着问。
“她就一直那么看着你爷爷的遗体,也不说话,大抵也是没想到你爷爷走这么快。”
“大伯,我以后就没有爷爷了。”我难过得像个破碎的玻璃渣扎进了心里的每个地方,想着奶奶的难受不止于此。奶奶说过,至少相伴着,不觉得孤单,如今爷爷没了,她得多孤单。
回到家,村里的人大都来帮忙来了。按照村里的规矩,凡是有吊丧的人来临,家里必须要有人来哭着迎接。但是自从新世纪来临,村里条件一天天好起来,人们发明了另一种接待方式,那就是请一个专门放丧乐的人,用一个大喇叭播放,十里八乡都能听见,当然每一家的哭声都一模一样。
既然大家都这样,爸爸回来也去请了一个来。刚刚放了一会儿。奶奶走了过来,一脚踢翻了它。大家都被奶奶的发火搞得一愣一愣的。
“你们不哭,我哭。你爸爸不喜欢这种不切实际的东西。”奶奶对爸爸说。与其是说爷爷不喜欢,不如说是奶奶的坚持。她总觉得这最后的丧哭,必须要是发自内心才好。悲伤从心里来,哪里是这丧乐就能表达的。人们总是想着先进,想着省事儿,想着这可以响彻漫山遍野,可却忘记了这种流于表面的形式,无法诉说心底的哀伤。
也许奶奶对喝酒好赌的爷爷并没有爱得死去活来,但是她坚信心里的悲伤只有从心里出来。
她趴在爷爷的灵柩前,只要有人来上香,她就开始哭,谁都劝不住。妈妈见奶奶那样坚持,作为家里的女人,也趴在了哪里。堂婶们看见了,自然也围了过来,一时间,哀嚎遍地,让原本悲伤的我也在哀嚎声中尽情发泄。我第一次感受到亲人离去的悲哀与绝望,一想到以后再也见不到爷爷,我觉得生命里的任何痛苦都没有与亲人间的诀别来得惨痛。我第一次深深地感到毛玉的不易,我也了解毛玉的悲伤。她失去最亲的人,孤苦伶仃。
都快到了要出殡的上午,大姑和二姑拖家带口地才赶了回来。
“爸爸,我们回来晚了。”大姑和二姑跪在院子外面,不敢往里挪一步。按照规矩,若是女儿奔丧,那是要跪着进屋的。
“你们那里晚啊,早着呢,要是再晚一点,你爸爸的灵柩你们也看不见了。就那么跪着吧。”大姑和二姑除了平时打电话,基本上都很少回家看看两老人家。奶奶心里是有气的。这回家奔丧也不积极。
“妈。你别生气,路远啊。”
“远,有多远?这都三天了,就算是在北京,也能赶回来,你们多远?我看啦,你们就是怕出钱,这丧事你们不在,我家大明也办得好。以后,要是我死了,你们也不必回来奔丧。都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你们是连盆也给我扔了出去。他再怎么是你们的爹,是你们的爹,你们想过吗?”奶奶十分生气,村里所有的人都看着,大家也不敢说话。
大姑和二姑见人多,都低下了头,不再辩解。姑父们自知理亏,也大气都不敢出。
出殡的时刻马上就到了,按规矩,得与老人见最后一面。亲人都得给老人洗脸一次,其实也就是好好看看老人容颜。
“费奶奶,让她们进来吧,毕竟最后一面呢。”村里有人发话了。
“都进来吧,每个人都跪着进来,再跪着送出去。这该跪的我们这些天都跪了,你看二宝和小丫,天天没闲着,现在轮着你们了。”
大姑二姑一家倒是听话,就那么跪着。
等丧事办完,敲锣打鼓的道士们退去,家里恢复了平静,只是少了喝酒的爷爷。
“妈,现在爸爸走了,你要多注意身体。”大姑说。
“不用你关心,我好着呢。”奶奶自然还在生气。
“妈,这是爸爸去世我们的心意,我和大姐一人出了两千块,我们家里都紧张,所以,只有这么多。”
“紧张,谁有大明紧张?你们一个个管了我和你爸吗?我这三天一小病,五天一大病,是谁给的钱?你们一打电话就是忙啊,注意身体啊,钱不拿,家不回。养条狗还知道摇尾巴呢。”奶奶一边说一边接下钱:“大明,这钱你收着,你爸爸的丧事全是你张罗的,她们要给,你就拿着。总不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
“那个,妈,现在小丫马上就读大学了,二宝也快住校了,你怎么办?”二姑抛出了话题。
“怎么办?要不二妮你回来照顾我。”
“妈,我走不开。”
“走不开就不要尽扯那些没用的。我好着呢,死不了,我还要看我们小丫结婚呢。你们都走,你们每个人都忙自己的。那大明现在供两个孩子上学,也不可能在家呆着。都走吧,都走吧。”奶奶说着,便自己进了屋。
我第一次明白了奶奶所说的陪伴与孤独。我想,那一刻,奶奶觉得儿孙满堂又怎样,终究是孤独的。来不及多陪伴奶奶几天,我又被催着赶回了学校。在大多数人看来,高考是一件重大的事情,耽搁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