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许昭的“”真实面貌” ...

  •   许昭的指尖抚过实验室的不锈钢水槽,感受着金属传来的冰冷刺痛。这种痛感让她清醒,像一根针扎进混沌的迷雾。她需要这种痛,就像需要氧气——每一次呼吸都带着药酒的味道,那是童年的气息,是外婆实验室里永恒的气味。

      “完美的标本不该有情绪波动。” 外婆的声音在她脑中回响,像一根冰冷的探针。所以她笑,笑得眉眼弯弯,笑得人畜无害。笑容是她的防护服,是她最好用的解剖刀,能轻易剖开那些自以为是的“观察者”的防备。

      她看向监控屏幕里宋临雪的身影。多有趣啊,那个穿着白大褂的女人,以为自己掌控着一切,以为她是需要被“治愈”、被“引导”的小白鼠。宋临雪记录她的心跳,分析她的脑波,试图解读她每一个微表情背后的“创伤后应激障碍”。

      许昭几乎要怜悯宋临雪了。

      “宋临雪,你还真是天真。”

      但她的监控早就被改了。

      “编号S-04,你的任务是观察与反馈,不是感受。” 外婆的训诫刻在骨头上。所以她观察,用镜头,用藏在轮椅里的传感器,用一切可能的方式。

      她观察宋临雪擦拭解剖刀时指尖的力度,记录她看到蓝色时瞳孔微不可察的收缩,分析她午夜梦回时无意识的呓语——那些破碎的音节里,藏着关于母亲死亡的密码。

      复仇?不,那太肤浅了。外婆灌输给她的,是远比复仇更冰冷、更绝对的东西:“进化需要淘汰,数据需要清洗。”

      外婆“意外”身亡前留下的最后一条加密信息如是说。许昭相信了——至少表面上相信了。

      她表现得像个急于寻找真相、为外婆“复仇”的继承者,完美地扮演着一个被过去追逐的受害者。

      但真正的计划在她骨髓里滋生,像一种慢性毒剂。

      宋临雪以为自己在玩一场记忆操控的游戏。她篡改日记,将监控格式化,像逗弄实验室里新来的笨拙老鼠。她不知道,许昭早已将计就计,主动吞下那些有毒的“饵料”,甚至故意留下破绽,引导她发现那些“被隐藏的创伤”。

      “痛苦是数据,恐惧是燃料。” 许昭在心中默念,这是外婆的“福音”。所以她收集宋临雪带给她的每一丝刺痛,每一次心悸,将它们像珍贵样本一样分类储存。这些“不良反应”,正是她用来反向绘制宋临雪心理防御地图的最佳坐标。

      银戒在指间转动,冰凉的温度让她想起父亲酒瓶的碎片。那个懦弱的男人,只会用暴力和酒精逃避现实。他差点毁掉外婆的“杰作”,但也阴差阳错地给了她第一课:真正的力量,藏在绝对的冷静里。

      她不需要宋临雪的一切,她只需要她的“数据”,她的反应,她的…完整性。就像外婆曾经试图做的那样,将两个破碎的标本,熔铸成一个更“完美”的存在。

      窗外的海港医院像一座巨大的培养皿。许昭的指尖轻轻点在那个亮着灯的窗口。

      快了。当最后一块拼图就位,当所有的“数据”清洗完成,她就会推开那扇门,不是去寻求答案,而是去…

      “进行最终的成果验收。” 她对着虚空低语,声音里带着一丝连自己都无法完全分辨的、究竟是模仿外婆还是发自本能的冰冷期待。

      标本架上,总会有一个位置,等待着最新的收藏品。

      地下实验室的冷光将许昭的影子拉得很长,投在布满精密仪器的墙上,像一个扭曲的傀儡师正在操控无形的丝线。她面前的终端屏幕上,数据如瀑布般流淌——心率、皮电反应、瞳孔微震颤频率……全部来自海港医院那间亮着灯的办公室。宋临雪每一个无意识的抿唇,每一次因疲惫而揉按太阳穴,都被转化为冰冷的数字,汇入许昭构建的模型。

      “情绪波动:+0.3%,触发因素:咖啡因摄入不足。决策倾向预测:倾向于选择风险规避路径。” 合成音毫无感情地播报。

      许昭的指尖划过屏幕,将这条数据标记为“噪音”。太肤浅了。宋临雪就像一本被精心装订却用显墨水写就的书,重要的内容都藏在紫外灯下才能显现。她真正感兴趣的,是那些被深层加密的、连宋临雪自己都未必察觉的潜意识碎片。

      比如,她为什么总在深夜03:17分准时醒来,即使没有闹钟?为什么对苦橙香气表现出近乎生理性的排斥?为什么在书写数字“4”时,笔尖总会留下一个不易察觉的顿点?

      这些细微的“故障”,才是通往真相的钥匙。外婆留下的遗产远不止那些标本罐和实验数据,更是一种偏执的思维方式——万物皆可分解,万物皆需观测。

      许昭拿起操作台上一个不起眼的金属盒,打开后,里面并非仪器,而是一排排微缩的、用树脂封存的小物件:一块沾染暗渍的糖果纸、一截烧焦的头发、一片印着卡通海豚的创可贴……这些都是她从宋临雪丢弃的垃圾中回收的“样本”。每一个物品都关联着一段被精心篡改或植入的记忆碎片。

      她捡起那片创可贴,放在鼻尖轻嗅。除了消毒水的味道,还有一丝极淡的、被刻意添加的苦橙与海水混合的气息——这正是她上次“无意”中洒在宋临雪必经之路上的香氛配方。看,种子已经播下,只待它在合适的土壤里生根发芽,扭曲成她想要的形状。

      复仇?不,那太情绪化了,甚至是幼稚,她只是在完成一项浩大而精密的数据清洗与系统重构工程。宋临雪是她最重要的活体样本,是验证外婆理论最后一块、也是最关键的拼图。

      她要的不是她的死亡,而是她的完全解析,是将她所有隐藏的代码、所有加密的记忆、所有被压抑的本能,都彻底挖掘出来,摊开在实验台上,一览无余。

      然后,她会做出最符合“进化”的选择。是将其归档封存,还是…纳入自身的系统升级。

      终端突然发出低频嗡鸣,一条新的警报弹出:“目标生命体征异常:核心体温下降0.5℃,伴随轻微窦性心律不齐。外部诱因排除中…”

      许昭的眼神骤然锐利起来。这不是她预设的刺激方案产生的反应。有别的变量介入了。

      她快速调出所有关联监控。医院的,道路的,甚至宋临雪家公寓楼的。画面快速切换,最终定格在一个毫不起眼的画面上——医院后巷的垃圾集中点,一个穿着环卫工服的身影正将某个东西塞进压缩箱,动作快得几乎像是错觉。

      但放大再放大,帧率提升到极致,许昭看清了那样东西:一个被捏扁的能量饮料罐,品牌是宋临雪从不碰的那种,罐身上却残留着她的指纹。

      而那个“环卫工”转身离开时,帽檐下闪过一抹极细微的、不属于老年人的金属光泽——像是植入式耳机的反光。

      许昭缓缓靠回椅背,实验室的冰冷重新渗入她的脊柱。用于掩饰她真实面貌的轮椅也被放在一边,这是她的面具,也是用于欺骗宋临雪的关键物。

      许昭也没料到宋临雪早已发现她轮椅里的摄像头。但宋临雪似乎坚持认为许昭是一个“病人”,只是把她的摄像头从轮椅中取出,便也没做些别的什么。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原来她也不是唯一的观察者。

      这场实验,比她预想的更加……有趣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