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2、第三十二章 休养生息:诸司兴业显成效,根基稳固待风云 ...

  •   第三十二章休养生息:诸司兴业显成效,根基稳固待风云

      晨光刚漫过柳河湾的老槐树,鲁工已蹲在矿洞口,手里攥着块铁矿石,指尖在石面上划着纹路。王胜男扛着把新铸的采矿斧走来,斧刃泛着青黑——是用昨日从山洞里捡的铁矿石熔的,比旧斧硬了三成。

      “鲁工,这矿脉能采多少?”王胜男把斧插在地上,凑过去看鲁工手里的矿石,“若够造百架连弩,玄铁盟来也不怕。”

      鲁工抬头,眼里亮着光,指了指洞口深处:“这是‘鸡窝矿’,表面看着散,底下藏着大矿脉——按工造司的用量,采半年都够。”他顿了顿,从怀里掏出张草图,“我画了采矿的法子,分三层采,每层留石柱撑着,别塌了——昨日跟胜男你说的‘分级冶炼’,你试试用不用?”

      王胜男接过草图,指尖划过“分级冶炼”的标注——矿石分“精矿”和“粗矿”,精矿熔弩机,粗矿铸拒马。“早试了!”她咧嘴笑,拍了拍腰间的铁轴,“精矿熔的铁,比之前纯,弩机的铜轴都能省些——这是工造司改革后,最省心的事,不用再愁铁不够用。”

      胡多金这时走过来,手里攥着张“矿场排班表”。“胜男,”她把表递过去,“降兵里挑二十个懂采矿的,跟老工匠学——按积分算,采满十斤矿,积一分,够十分就能换半天假,回村看家人。”

      王胜男接过表,见上面把“采矿量”“积分兑换”写得清清楚楚,眼里的光更亮了:“主公想得周全!这样降兵也有奔头,不会偷懒。”她不再像从前那样“只懂管工匠”,反而学会了“用制度留人力”——这是胡多金推行“降兵积分制”后,她悟到的管理门道。

      辰时过半,清溪谷的晒谷场已挤满村民。苏晴站在粮囤旁,手里捧着改良麦种,声音清亮:“大家按自家的地领种——坡地领‘旱麦种’,平地领‘水麦种’,种得好,秋收后还能换新种!”

      村民张婆挤上前,手里攥着个布包:“苏司库,我家的地在柳溪村东头,潮得很,领哪种?”

      苏晴接过布包,从账册里翻出“柳溪村地块图”,指了指“水麦种”那栏:“领这个!田伯说,水麦种耐潮,亩产比旧麦多两成——我给你记上,秋收时我去看,若种得好,多给你两斤新种。”

      张婆笑得眼睛都眯了,接过麦种连连道谢。苏晴看着她的背影,又低头看账册——上面“分户领种”的记录密密麻麻,没有一笔错漏。她不再像从前那样“只盯账上数字”,反而懂得“按民生调物资”——这是司库改革“民生优先”的成效,也是胡多金教她的“账册要为活人算”。

      田伯这时提着个木犁走来,犁铧是新铸的,泛着冷光。“苏姑娘,”他把犁放在晒谷场中央,“这是改良的曲辕犁,比旧犁省力气,一个人就能拉——等下教大家怎么用,种麦时能快不少。”

      苏晴立刻点头,喊来几个壮丁:“帮田伯把犁抬到各村,按户数分——柳溪村先分,他们的地最早翻好。”壮丁们应着,抬着犁就走。苏晴看着他们的背影,在账册上添了句“曲辕犁已分五架,剩余十架明日造好”——如今的她,早已把“粮种、农具、农户”串成了线,不再是孤立的“管粮人”。

      巳时,柳溪村的诊疗点已摆好药箱。林霜坐在老槐树下,手里拿着本“草药图谱”,教村民认药:“这是‘蒲公英’,治上火;这是‘艾草’,煮水泡脚能驱寒——大家采了药,送来诊疗点,能换粟米。”

      村民阿春抱着孩子跑过来,孩子发着热,小脸通红。“林医令,你快看看,孩子昨晚烧到现在。”阿春的声音带着哭腔。

      林霜没慌,先摸了摸孩子的额头,又看了看舌苔:“是风寒,不碍事。”她从药箱里掏出包“柴胡散”,又拿了块退热贴,“药早晚各喂一勺,贴在额头上,明日就好——记得多喝热水。”

      阿春接过药,眼里满是感激:“多谢林医令!若在从前,孩子发这么高的烧,只能听天由命。”

      林霜笑了笑,指了指诊疗点旁的“防疫榜”:“明日教大家煮‘防疫汤’,用艾草、生姜煮水,全家喝,能少生病。”她不再像从前那样“只懂战场急救”,反而学会了“把医疗变预防”——这是医署改革“民生医疗”的成果,也是胡多金跟她说的“治未病比治已病更重要”。

      午时,俘虏营的降兵正忙着晒粮。李梅站在粮堆旁,手里攥着“积分册”,声音平稳:“吴五,你今日晒了五袋粮,积五分;赵二,你修了三架农具,积三分——都记好了,够二十分就能换‘探亲假’,够五十分就能分半亩地。”

      降兵吴五抬起头,眼里没了之前的怯意:“李律令,我若积够五十分,真能分地?”

      “真能,”李梅点头,把积分册递给他看,“上面有主公的印,不会骗你——昨日王三已分了半亩地,在柳河湾旁,种上了麦种。”

      吴五的眼里亮了,晒粮的动作更快了。李梅看着他的背影,又低头看积分册——上面已有十五个降兵积够二十分,换了探亲假。她不再像从前那样“只懂靠威压”,反而学会了“用希望管降兵”——这是军纪司改革“柔性管理”的成效,也是胡多金教她的“降兵不是敌人,是能变的人力”。

      未时,议事厅的窗纸亮透。胡多金坐在案前,手里攥着各司的“成效表”——工造司采了三百斤铁矿,司库推广了两百亩麦种,医署设了三个诊疗点,军纪司转化了五十个降兵。诸葛玥这时走进来,手里抱着张“清溪谷疆域图”。

      “主公,柳河湾的矿场、柳溪村的麦种、俘虏营的积分制,都标在图上了,”她指尖点在图上的“繁荣区”,“按现在的进度,三个月后,我们的粮能多囤三成,铁能多备五成,降兵能转化一百人——玄铁盟来,我们也有底气。”

      胡多金接过图,指尖划过“柳河湾铁矿”“清溪谷粮仓”的标注,眼里满是沉稳。“玥军师,”她道,“再派斥候去北边,查玄铁盟的军械——他们若靠铁矿造重弩,我们的连弩得再改进,让胜男跟鲁工琢磨琢磨,能不能加‘滑轮’,省些力气。”

      诸葛玥点头,把“加滑轮”记在纸上:“主公放心,胜男现在懂‘按需求改器械’,鲁工又懂‘因地制宜’,肯定能成。”

      夕阳西下时,清溪谷的炊烟袅袅升起。胡多金站在议事厅的窗边,看着谷里的景象——工造司的炉烟泛着浅黄,晒谷场的村民笑着收粮,诊疗点的林霜还在教村民认药,俘虏营的降兵忙着积积分。

      陈寒这时走过来,手里攥着张“柳河湾守兵报”:“主公,守湾的骑兵传信,柳河湾的矿场一切安好,没见玄铁盟的人——李二带着降兵种的麦,已出芽了。”

      胡多金点头,目光看向北边的方向——那里的天空已暗下来,却没了之前的压抑。“陈寒,”她道,“后备队的训练再加些‘铁矿守卫’的科目——若玄铁盟来抢矿,得会护着矿场。”

      陈寒应着,眼里满是坚定:“主公放心!后备队现在练的‘阵型防守’,比之前强,就是玄铁盟来,也能挡一阵。”她不再像从前那样“只懂冲锋”,反而学会了“按地形练防守”——这是骑兵队改革“攻防结合”的成效,也是胡多金教她的“守得住,才能打得赢”。

      暮色渐浓,胡多金走到晒谷场。苏晴正带着村民收麦种,田伯在教大家用曲辕犁,林霜在收拾诊疗点的药箱,李梅在给降兵算积分,王胜男扛着铁矿从柳河湾回来,陈寒在训练场教后备队练阵型。

      她站在老槐树下,看着眼前的景象,指尖捏着块铁矿石——沉甸甸的,泛着冷光。这是清溪谷的根基,是各司改革的成果,是每个人用双手拼出来的安稳。

      忽然,斥候从北边跑回来,脸色有些凝重:“主公,玄铁盟的人在北边的寒山堂老巢动了——他们拆了老巢的投石机,像是要往柳河湾来!”

      胡多金没慌,目光扫过谷里忙碌的众人——苏晴立刻握紧账册,要去清点粮种;王胜男扛着铁矿往工造司跑,要去改连弩;陈寒拔出刀,要去训练场集合骑兵;林霜收拾药箱,要去医署备急救药;李梅攥紧积分册,要去稳住降兵;诸葛玥抱着疆域图,要去标玄铁盟的动向。

      “各司按计划来,”胡多金的声音平稳,却带着让人安心的力量,“苏晴守粮,胜男改器械,陈寒练防守,林霜备药,李梅稳降兵,玥军师更情报——玄铁盟要抢矿,我们就守着;要打仗,我们就接着。”

      众人应着,各自忙碌起来。暮色里,清溪谷的灯盏一盏盏亮起,从矿场到粮囤,从诊疗点到训练场,连成一片暖光。这光里,有改革的成效,有民生的安稳,有众人的底气。

      胡多金站在老槐树下,看着亮起来的灯盏,握紧了手里的铁矿石。玄铁盟的威胁还在,但清溪谷已不是从前的清溪谷——有铁矿,有粮种,有能扛事的人,有稳扎的根基。

      夜风从北边吹来,带着点凉意,却吹不散谷里的暖光。胡多金知道,三个月后的大战,不会容易,但她更知道,只要各司同心,守住这来之不易的安稳,玄铁盟再强,也撼不动清溪谷的根基。

      只是,玄铁盟拆了老巢的投石机,是要孤注一掷,还是另有图谋?胡多金抬头看向北边的夜色,眼里闪过一丝锐利——不管是什么图谋,清溪谷都已备好,等着他们来。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32章 第三十二章 休养生息:诸司兴业显成效,根基稳固待风云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