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7、第 17 章 ...
-
第十七章
程曦很快融入了上海的生活和工作节奏。她聪明、努力、专业能力出众,很快在实验室独当一面,变得忙碌起来。林晚的画廊工作也按部就班。
她们开始像这座城市里许多情侣一样,约会。
一起去看艺术展,程曦总能从技术角度给出新颖的解读,林晚则更侧重艺术史和情感表达,有时能碰撞出精彩的火花,有时也会陷入鸡同鸭讲的微妙尴尬。
一起去探索沪上美食,林晚口味清淡,程曦无辣不欢,常常需要互相妥协。
周末,程曦会来林晚的公寓,有时带着菜,笨手笨脚地试图复制她在北欧学会的菜谱,结果往往是把厨房弄得一团糟,两人对着焦黑的牛排哭笑不得。有时只是各自抱着一台电脑,她在赶项目代码,她在写策展方案,互不打扰,一抬头却能看见对方,空气里弥漫着一种安静的陪伴。
这种日常的、细碎的相处,带着一种平淡的温暖,慢慢渗透进林晚的生活。她开始习惯每周未程曦的敲门声,习惯她带来的阳光气息,习惯沙发上多出来的那个专属靠垫。
但问题也像暗礁,随着潮水褪去,逐渐显露。
程曦的生活习惯直接、高效,带着理工科的秩序感。而林晚喜静,有些微妙的洁癖和秩序癖,情绪内敛,需要大量的独处时间充电。
程曦喜欢在周末安排得满满当当,爬山、看展、朋友聚会,充满活力。而林晚往往更愿意宅在家里,看书、听音乐,或者只是发呆。
几次之后,程曦察觉到了林晚的勉强,便渐渐减少了外出计划,更多时间陪她窝在家里。但林晚能感觉到,程曦那份被压抑的、向外探索的活力,像被按住的水瓢,总会从其他地方冒出来——她会变得有些坐立不安,会频繁刷手机,会无意识地在房间里踱步。
一种微妙的失衡感开始出现。程曦在不断地调整自己,适应林晚的节奏,压缩自己的需求。而林晚,沉浸在“被包容”的安全感里,并未足够敏锐地察觉到这种单方面的付出背后,悄然积累的压力。
直到一次。
程曦实验室接了一个紧急项目,连续加班两周,每天到家都已是深夜,累得倒头就睡。林晚体贴地不去打扰,默默准备好宵夜温在锅里。
项目终于告一段落,周末,程曦兴奋地计划着一个短途旅行:“我们去莫干山吧!听说那边民宿很棒,可以爬山吸氧,放松一下!我票都看好了!”
她眼睛亮晶晶的,充满了期待,像是要把前两周缺失的精力全部补回来。
林晚却下意识地蹙了眉。连续的工作让她也倍感疲惫,只想在家彻底放松,完全不想应付旅途的奔波和人流。她几乎是下意识地拒绝:“不了吧… 好累,而且周末人肯定很多。”
程曦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了。期待的光芒像被吹灭的蜡烛,迅速黯淡下去。她看着林晚,沉默了几秒,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失望和… 一丝疲惫:“晚风,我们好像… 已经很久没有一起出去走走了。每次我想做点什么,你都说累,或者不想动。”
她顿了顿,语气里带上了一丝她自己可能都未察觉的抱怨:“我知道你喜静,我也在尽量迁就你,陪你在家待着。但我也有我想做的事… 我也需要放松,需要换换环境。你不能总是… 总是让我来完全适应你的节奏。”
这些话,像一把迟钝的刀子,缓缓割开了平静的表象。林晚愣住了。她从未想过,程曦的包容背后,积攒了这么多的委屈。
她看着程曦疲惫又失望的眼神,心脏像是被什么东西狠狠攥住了,呼吸困难。
迁就。
适应你的节奏。
这些词语像针一样扎在她心上。原来,她所以为的平淡温暖,对程曦而言,是一种需要不断“迁就”和“适应”的负担。
委屈和防御机制瞬间抬头。她的脸色冷了下来,声音也变得僵硬:“所以,你现在是觉得和我在一起很累,很勉强是吗?如果你觉得迁就我很辛苦,大可不必这样。”
话一出口,她就知道坏了。这根本不是她的本意!她只是害怕,害怕自己真的成了别人的负担,害怕看到程曦眼里的失望,所以先用最冰冷的话把自己武装起来,刺伤对方。
程曦难以置信地看着她,眼神从失望变成了震惊和受伤。她像是第一次真正认识林晚一样,缓缓地摇了摇头,嘴角扯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林晚,你… 你真是…”
她似乎气到极点,反而说不出话来,最终只是抓起沙发上的外套,转身大步离开了公寓,门被摔得震天响。
空荡荡的房间里,只剩下林晚一个人,站在原地,浑身冰冷。空气中还残留着程曦的气息,和她最后那句未说完的、充满受伤的话语。
又一次。
她又一次,用最糟糕的方式,搞砸了一切。
痛苦的泪水终于决堤而出,她却连哭都不敢发出声音,只能死死咬住自己的手臂,任由绝望将自己吞没。
那架看似平稳的跷跷板,终于在不断的失衡中,轰然倒塌。